一词多义学习方法 一词多义应该为一字多义

一、汉语中的字和词不同

在语文学习中,或者说在人们习惯意识里,人们往往认为字和词是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字和词平常的情况下是不予区分的。对于英语来说,一个字等于一个词没有问题。但汉语不是这样,首先词在古代有其特制定的概念,即虚词,即之乎者也之类,又称其为辞。再有汉字和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几个字也可能是一个词。

一词多义学习方法 一词多义应该为一字多义(1)

比如,踌躇,葡萄,奥林匹克其用两个或四个字表示一个词。词,在汉语当中是非常模糊的一个概念。如果一个字表示一个词,那就称之为单义词。一个字也可以表示多个词,那就是多义词。字只是词的容器和载体,词义和字并不能全部一一对应。

确切的说汉字只对应于它刚被造出来时的词义,也就是说本字对本义,至于引申或假借,都是寄托在这个本字上而已。因为不可能为每一个义项造一个汉字,这样会给使用者造成很重的负担。所以,一词多义既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必然的结果。准确地说,应该称一词多义为一字多义才对。为了表述方便,我们仍然按传统的说法”一词多义“来叙述。

2.一词多义从何而来

我们可以各找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字典,对比后,我们会发现二者的区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对单字罗列了各个意项,进行了注释。不同的地方在于现代汉语词典出现了很多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条,并进行了解释。

古汉语则很少或没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条及注释。现代汉语词典,一大部分是对单字释义的,这一部分准确地说是字典而不是词典。这种对比,实际上就暗示出了一个问题,古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本单位而构成词汇的,而现代汉语则是以双音节为基本单位构成词汇的,现代汉语词典先是以字典的方式解释单字,再解释由这个单字构成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的含义,现代汉语是以这些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汇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句中的,而古代汉语则是以单字的形式进入语言的交际单位的。

一词多义学习方法 一词多义应该为一字多义(2)

那么,在理解古代汉语中的单字时,就必须把它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者说多音节词。这个过程就称之为一词多义。那么理解古代汉语的句子,就是要根据句义判断出这个单音节的字到底是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哪个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个古字无法对照现代汉语的情况,也就是说古代有这个词现在汉语里没有。我们可以保留这个词不动,而作出相应的解释就可以了。

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个组成的双音节词当中是含有这个单字的。有时则会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说它不含有这个单字。同时,也不一定非得把单字换成双字。造成汉语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一个是汉语系统自身调节的结果,因为汉语发展到明清时,音节数量就特别少。在普通话里,总的音节数,包括四声在内,一共是有1200多个,而汉字的数量十分庞大,概是有65,000多字,这样平均下来呢,一个音节要承担50多个汉字的数量。在交际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重音字,会造成混淆。所以汉语自身就改用了双音节的方式去表达,多一个音节就不容易混淆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近现代的汉语当中它吸收了很多西方的英语那种体系的影响,在介绍和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或者说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献的时候,就是以双音节的形式进行的。实际上,这里就是要将古代的那样一种文言文的书面的表达形式,来转换为一个现代的白话文的这样一个表达形式的过程。

一词多义学习方法 一词多义应该为一字多义(3)

3.如何看待古今异义

正是由于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要词汇,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要词汇,这样就导致了古今异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对于古代的词汇里的单音节词来说,具体来说,词汇古今异义有这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不同,词义轻重成度不同等。

对于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而言,由于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基本词汇的特点,每个单字翻译一下,就是一个词,这样这个双音词实际是一个词组。而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双音节词都凝固了,是不能拆分的,必须联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这个双音词是一个词。或者是其中有成份失去意义,只是成为一个陪衬。象“妻子”就是这样的一种典型用法,所以对于古汉语的双音节词,一般都要拆开单独解释后,组合起来表示新意(也可能只是同义重复)。这是构成古今异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是,也有例外。遇到古汉语里的连绵词、叠音词就不能拆开来理解,不可拘泥字形。如果不该拆开的,给拆开来了,就会闹笑话。就如同把”犹豫“拆成犹和豫,说是两种动物一样就荒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