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全域旅游成乡村)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原创稿

春风十里,木兰等你。3月31日晚,2023中国·武汉木兰旅游大会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草原景区开幕。一大批优质旅游企业、旅游达人、文艺名家欢聚一堂,共同发出“相约木兰故里,共赴美好之旅”的邀约。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全域旅游成乡村)(1)

木兰草原景区。人民网 关喜艳摄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获评“全国全域旅游最优区”;2021年,成功创建“荆楚文旅名县”……近年来,武汉黄陂区深耕“木兰文化”,保护文化遗址、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把全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整体规划布局。

如今,源源不断的客流,让当地36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聚宝盆”,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风景变“钱”景,古朴乡村迎来蝶变

3月31日,在木兰花乡景区,市民谭女士一家骑马、放风筝、烧烤,纵情享受美丽景色。“从武昌开车过来,进了黄陂,一路上都是风景。”谭女士说,旅游环线路况好,游玩心情也畅快许多。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全域旅游成乡村)(2)

木兰草原景区里游客搭帐篷休息娱乐。黄宣摄

近年来,黄陂区充分发挥都市近郊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和木兰文化优势,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100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从早期的“木兰八景”发展到如今,全域处处皆景,黄陂23个景区共创“木兰游”品牌,已拥有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6个。

乡村是旅游不可或缺的“阵地”,旅游是乡村“蝶变”的新引擎。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黄陂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形成景城融合、村景融合、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先后建设了张家榨村、胜天村、双泉村、杜堂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让乡村美景“走出深闺天下知”,成为游客慕名“打卡”的康养休闲度假胜地。

游客纷至沓来,让美丽风景迎来大好“钱”景。现在,黄陂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50亿元,带动36万人吃上旅游饭。其中,木兰草原年接待游客量超200万人次,成为武汉第二大热门景区。

胜天村,是黄陂区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东环线重要节点,拥有4A级景区胜天农庄和3A级景区玫瑰园,是湖北省唯一拥有两大A级旅游景区的行政村。但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2007年,胜天农庄景区建成——撂荒的土地被流转并种上苗木,变成了鸟语花香的旅游休闲村,吸引大批附近都市居民观光休闲。随着乡村旅游的红火,村民也看到了商机,农户将自己闲置的农屋设计改造成民宿出租,每到旅游旺季便供不应求。凭借这些民宿,村民每年都能拿到分红。

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要让广大农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自2018年开始,黄陂区全域景区向本地群众免费开放。通过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示范品牌,直接撬动农民增收9亿元,让1.2万农民长期受益。据统计,黄陂涉旅农户户均收入18万元以上,是全区农户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旅游就业贡献率22%。乡村旅游已成为黄陂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政策再加力,全域旅游升级提质

落户黄陂的旅游项目,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举办旅游活动、拓展市场的旅游企业,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获评“星级旅游饭店”“精品旅游民宿”的,最高奖励600万元……乘着旅游大会的东风,黄陂区发布“木兰游”高质量发展“黄金十条”,在重大旅游项目落户、支持旅游企业提档升级、创建品牌等10个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对此,不少与会企业和旅行社负责人纷纷点赞叫好。“‘黄金十条’让我对发展信心更足了!接下来,要大刀阔斧拓展市场。”一家本土旅游企业负责人表示。“黄陂不仅有生态景区,更有红色文化阵地,接下来我们要宣传好黄陂旅游资源,讲好黄陂故事,争取最大努力拿到奖金支持。”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踌躇满志。

“黄金十条”,有助于营造适宜文旅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推动文旅企业提质增效升级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全域旅游成乡村)(3)

木兰花乡不夜城。人民网 关喜艳摄

据介绍,黄陂区今年将修编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做大“新木兰系”,加快木兰大道、祁泡线、火塔线“一主两翼”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40公里、大中修200公里、安全防护工程200公里,基本建成10条美丽乡村示范带、20个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20个精致农业示范点、2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

“办好一届大会、打造一个品牌、促进一方发展。”开幕式上,黄陂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以木兰旅游大会为契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增强发展后劲,掀起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

文旅有机融合,留住“美丽乡愁”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全域旅游成乡村)(4)

文化集市上,非遗传承人进行泥塑创作。人民网 关喜艳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黄陂区拥有盘龙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红色文化四张文化名片,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打造乡村旅游服务新场景,达到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实现共生共融,留住了“美丽乡愁”。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全域旅游成乡村)(5)

雨霖民宿村。朱峰摄

湛蓝天空下,黛青色的半岛上一幢幢民居整齐排列,和煦的阳光倾泻在湖畔的坡地上,缤纷的屋顶宛如打翻了调色盘。

这里,是雨霖村。该村面朝木兰湖、背靠木兰山,由多个半岛相连组成,水岸线长达21公里,优美的湖滨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湖北省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也落户于此。之后,分散于湖北多个县市的原生态古民居文物建筑,也被集中搬迁、复建到雨霖村,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也达到完美融合。去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雨霖村是湖北省入选的10个村庄之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眼下,雨霖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宿集群,有些“网红”民宿,到了假期甚至“一房难求”。村民王旺生原本一直在外当厨师,看到村湾环境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便利、游客越来越多,便回到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如今生意红火。“农家乐赚了一些钱,我正打算拓展下业务,往民宿方向发展。”王旺声信心满满。目前,雨霖村正在运营的民宿及农家乐有35家,户均年收入约15万元。

在各项给力政策加持、文旅设施提档升级等利好因素支持下,黄陂全域旅游将迎来快速发展,既让游客玩得舒心、开心,也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