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霸 老六(霸-霸壩灞欛-128)

2022-02-03 00:32·语料汇总宗霸,◆指身為宗室而撫綏一方的諸侯○[南朝][齊][謝朓]《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三:“炎光缺風雅,宗霸振時淪龍德待雲霧,令圖方再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霸霸 老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霸霸 老六(霸-霸壩灞欛-128)

霸霸 老六

霸「霸」101

2022-02-03 00:32·语料汇总

宗霸,◆指身為宗室而撫綏一方的諸侯。○[南朝][齊][謝朓]《奉和隨王殿下》之十三:“炎光缺風雅,宗霸振時淪。龍德待雲霧,令圖方再晨。”

爭霸(争霸),◆爭當霸主;爭占首位。○[唐][白行簡]《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群英。”○[宋][劉克莊]《輓方孚若寺丞》詩之一:“詩裏得朋卿與我,酒邊爭霸世無人。”○[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會晉侯及吳子於黃池》:“豈意夫勝[齊]伐[魯]之後,復駕[晉]而爭伯。”○[甘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大國在巴爾干的爭霸》:“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形成了幾個大國爭霸的複雜局面。”

雜霸(杂霸),◆1.謂用王道攙雜霸道治理國家。語出《漢書‧元帝紀》:“﹝太子﹞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宋][陳亮]《甲辰秋答朱元晦書》:“謂之雜霸者,其道固本於王也。”○[明][侯方域]《太平仁義之效論》:“未有用雜霸之說而治,能幾希於王者也。”○[清][劉熙載]《藝概‧文概》:“[陸宣公]文,貴本親用,既非瞀儒之迂疏,亦異雜霸之功利,於此見情理之外無經濟也。”○[嚴復]《主客平議》:“世豈有外是為學者乎?就令有之,無亦雜霸功利之末流,可以幸一時之富強,而不可以致太平之盛軌。”◆2.專橫霸道。○《朱子語類》卷一三七:“兼是他言論大剛雜霸,凡事都要硬做……又如說‘安我所以安天下,存我所以厚蒼生’,都是為自張本,做雜霸鎡基。”

魚霸(鱼霸),◆占有漁船、魚網等或開魚行剝削和欺壓漁民的惡霸。○[柳杞]《夫妻船》:“漂過了一個朝代又一個朝代,終於在《解放軍進行曲》的歌聲中,擺脫了魚伢子魚霸的層層剝削敲詐,進入新的時代新的社會了。”○[方之]《栽草記》一:“如今是什麼世道啦,魚霸灘主早垮了臺,他們那個大王爺也下了茅缸裏啦!”參見“漁霸”。

英霸,◆谓英雄豪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少有逸羣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晋书·张轨传》:“二國並勢,席卷三秦,東清許洛,掃氛燕趙,拯二帝梓宫於平陽,反皇輿於洛邑,此英霸之舉,千載一時。”

學霸(学霸),◆謂學界的惡棍。○《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其時屬下有個學霸廩生,姓[張]名[寅]。”

秀霸,◆[漢光武帝][劉秀]所佩劍名。○[南朝][梁][陶弘景]《刀劍錄》:“[後漢][光武][秀]在位三十三年,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一劍,文曰‘秀霸’,小篆書,帝常服之。”

雄霸,◆1.雄圖大略。○《後漢書‧朱俊傳》:“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剋濟禍亂!”◆2.有作為的霸主或盟主。○《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大兄英姿挺傑,有雄霸之風,[張][王]之業不足繼也。”○[南朝][梁][沈約]《郊居賦》:“眺[孫后]之墓田,尋雄霸之遺武。”◆3.稱雄,稱霸。○[宋][王溥]《唐會要‧吐藩》:“其贊普[弄讚],雄霸西域。”○[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四講:“﹝[日本]﹞已經成了世界上列強之一,他們的武力雄霸[亞洲]。”

鄉霸(乡霸),◆橫行鄉里的惡霸。○《石點頭‧王本立天涯求父》:“其間有那奸猾鄉霸,自己經催年份,逞兇肆惡,追逼各甲,依限輸納。”

西楚霸王,◆[秦]末[項羽]的自號。○《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於是[西楚霸王],劍及[繁陽],鏖兵金匱,校戰玉堂。”

五霸,◆同“五伯”。

無霸(无霸),◆1.沒有霸主。○《孔叢子‧巡守》:“今[周]室卑微,諸侯無霸。”○《左傳‧僖公十八年》“[鄭伯]始朝於[楚]”[晉][杜預]注:“中國無霸故。”◆2.指巨人[巨無霸],以史載其欲助[王莽]鎮天下而聞名。○《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王莽]﹞選練武衛,招募勇士……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以為壘尉。”○《漢書‧王莽傳下》作“巨毋霸”。○[唐][皮日休]《太湖詩‧上真觀》:“儼對[無霸]陣,靜問[嚴陵灘]。”

王霸,◆1.王業與霸業。語本《孟子‧滕文公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荀子‧王制》:“王霸安存,危殆滅亡。”○[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2.指能成就王霸之業的人。○《三國志‧魏志‧陳矯傳》:“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宋][王讜]《唐語林‧品藻》:“二賢當為王霸佐命。”◆3.王道與霸道。○[宋][葉適]《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忽語吾:‘道一爾,奚皇帝王霸之云!’”[清][姚鼐]《漫詠》之一:“王霸雜用之,[叔孫]為聖人。”

土霸王,◆在當地稱霸的人。○[張弦]《掙不斷的紅絲線》:“你們學校那個接電話的是什麼人?口氣那麼橫,土霸王似的。”○《小說選刊》1981年第9期:“好心的農工實在看不過眼,給他暗暗出主意:跳出農墾系統,叫土霸王鞭長莫及。”

貪霸(贪霸),◆貪婪而霸道。○[樊增祥]《批王趙氏呈詞》:“以一身佔三家之產,而猶覬爾長門之業,情殊貪霸。”

死霸,◆見“死魄”。

水霸,◆占据水源或水利设施而勒索人民的人。○《北京日报》1983.3.5:“每到年节井窝子水都要涨价,有的甚至和官府勾结成为水霸,任意提高水价。”也指利用管水的权力敲诈勒索、谋取私利的单位或人员。又1986.8.19:“商品搭配,社会问题,出了电霸水霸,社会问题,等等,似乎什么问题一归于社会问题就算完事。”

世霸,◆當世有權勢的人。○《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世霸虛禮,州壤推風。”○[李善]注:“世霸,謂當世而霸者也。”

生霸,◆《漢書‧律曆志下》:“死霸,朔也。生霸,望也。”○[顏師古]注:“霸,古魄字同。”

強霸(强霸),◆1.強大的霸國。○《史記‧天官書》:“[秦]、[楚]、[吳]、[越],夷狄也,為彊伯。”○[張守節]正義:“[秦穆]、[楚莊]、[吳闔閭]、[越句踐]皆得封為伯也。”◆2.稱雄;稱霸。○《史記‧張儀列傳》:“夫群臣諸侯不料地之寡,而聽從人之甘言好辭,比周以相飾也,皆奮曰‘聽吾計可以彊霸天下’。”○《漢書‧鄒陽傳》:“夫[晉文]親其讎,彊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顏師古]注:“伯讀為霸。”◆3.謂使之稱雄、使之稱霸。○《史記‧太史公自序》:“[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彊霸[孝公],後世遵其法。”◆4.凶橫強暴。○[清][洪昇]《長生殿‧埋玉》:“無語沉吟,意如亂麻。痛生生怎地捨官家!可憐一對鴛鴦,風吹浪打,直恁的遭強霸!眾軍逼得我心驚唬。”◆5.強行霸占。○[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十四章:“無爵位則無有恃威、怙力、強霸、利奪、鑽營、佞諂之事,無私產則無有田宅、工商、產業之訟。”○[曲波]《林海雪原》二九:“又是個酒色之徒,強霸民女,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起霸,◆1.起而稱霸。○《晉書‧天文志中》:“一曰,赤彗分為昭明,昭明滅光,以為起霸起德之徵,所起國兵多變。”○[唐][楊炯]《從弟去盈墓志銘》:“黃烏流而白魚躍,有[周武]之興王;彤弓一而旅矢千,有[晉文]之起霸。”◆2.戲曲表演中程式之一。即武將上陣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動作。據說始用於[明]代傳奇《千金記‧起霸》。京劇《霸王遇虞姬》第一場:“[司馬欣]、[董翳]、[李由]、[孫勝]、[章平]、[周熊]、[王離]、[韓章]上,起霸。”京劇《取南郡》第六場:“[牛金]上,起霸。”○[靳以]《下場》:“前臺正在演着另一個場面,許多人在高興地喝着采,方才的那一點驚恐已經沒有了,鑒賞着邊式的‘起霸’。”

偏霸,◆指偏據一方而稱王。○[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嚴公]物故,[蜀]朝冊命贈給事中,[竇雍]堅不承命,雖偏霸之世,亦不苟且,士人多之。”○[宋][陸友仁]《研北雜志》卷四:“自[唐]更[五代],天下大亂,[江南]雖偏霸,然文獻獨存,得[唐]遺風。”○[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三書》:“自古偏霸之世之文章,斷不能盛於一統之世之文章。”

旁死霸,◆見“旁死魄”。

旁生霸,◆見“旁生魄”。

連霸,◆即连冠。○《体育报》1984.6.1:“素有‘十连霸’之称的胡荣华……15岁在全国棋类锦标赛上第一次夺得个人冠军后,连续不败,蝉联十届冠军。”○《文汇报》2007.2.27:“这也意味着即使他在今年年初不参赛,也会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并在昨天破掉康纳斯的连霸纪录。”

巨無霸(巨无霸),◆見“巨毋霸”。

棘霸,◆[棘門]、[霸上]的並稱。○[晉][潘岳]《西征賦》:“輕[棘][霸]之兒戲,重[條侯]之倨貴。”○[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官名地名從省》:“六朝人稱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為黃散……[棘門]、[霸上]為[棘][霸]。”參見“棘門軍”。

黃天霸(黄天霸),◆[清]代武俠小說《施公案》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本為綠林好漢,後投靠封建統治者。○《孽海花》第十八回:“佳人才子,千篇一律,固然毫無道理;否則開口便是[驪山老母],[齊天大聖],閉口又是[白玉堂],[黃天霸],一派妖亂迷信的話。”○[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六:“但他是為了人民大眾,而不像[墨]家那樣為了‘王公大人’--他是[竇爾墩],而不是[黃天霸]。”

湖霸,◆霸占湖面對漁民進行剝削的人。○《中國歌謠資料‧洪湖漁歌‧漁民苦》:“湖霸買通國民黨,插標為記把湖占。”

橫行霸道(横行霸道),◆謂仗勢胡作非為,蠻不講理。○《紅樓夢》第九回:“﹝[賈瑞]﹞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老舍]《四世同堂》三六:“他並不是因看慣了[日本]人和他們的橫行霸道而變成麻木不仁,而是看到了光明的那一面。”

橫霸(横霸),◆1.猶壟斷,廣泛把持。○[茅盾]《子夜》十六:“惟吾國土造火柴商人,資本微薄,難敵財雄勢大橫霸全球之[瑞典]火柴托辣斯。”◆2.蠻橫霸道。○《中國歷代農民問題文學資料‧回族民歌‧歌唱英雄白彥虎》:“大[清]家做事多橫霸,你好好兒的放我出了城,[白老子]饒你一條狗命。”

豪霸,◆1.有錢有勢。○《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陳州糶米記》:“轉過[田三叔]一人,他是[陳州]豪霸戶,曾將糧米濟飢民。”◆2.指土豪惡霸。○[秦牧]《花城‧社稷壇抒情》:“就是號稱強盛統一的時代,還是有許多擁兵自重的藩鎮,許多專權的貴戚,許多地方的豪霸,在他們的領地裏當着小皇帝。”

貴王賤霸(贵王贱霸),◆儒家的一個重要主張。即崇尚王道,賤視霸道。源於[孟子]。○[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孟子]雖聖賢,不得位,空言無施,雖切何補。然賴其言,而今學者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元][黃溍]《丞相冀寧文忠王祠堂記》:“[文忠]用貴王賤霸之術,佐今天子於重熙累洽之餘,以親附百姓、鎮撫四夷為己任。”○[元][黃溍]《敕賜康里氏先塋碑》:“[堯][舜]其君,貴王賤霸,咨詢故老,延登逸民。”

反霸,◆1.指反對霸權主義。○《世界知識》1982年第1期:“從世界全局來看,聯合反霸是大勢所趨。”◆2.指土改運動中清算惡霸地主的罪行。

二霸,◆指[齊桓公]、[楚莊王]。○《晉書‧后妃傳上‧左貴嬪》:“[皇][英]佐[舜],[塗山]翼[禹]。惟[衛]惟[樊],二霸是輔。”按:[衛],[齊桓公]夫人[衛姬];[樊],[楚莊王]夫人[樊姬]。

惡霸(恶霸),◆憑仗權勢,作威作福,橫行一方,欺壓群眾的人。○[馬識途]《老三姐》:“那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霸,我們這一方有了他,就像給黑鍋蓋住了。”○[浩然]《艷陽天》第一○一章:“今天我才明白,咱家幾世幾代就是惡霸呀!”

獨霸(独霸),◆1.謂稱雄一時或一方。○[清][孫枝蔚]《避亂什述》詩:“昔聞[鮑文才],任俠稱獨霸。”◆2.獨自霸占;單獨壟斷。○[清][李玉]《清忠譜》上:“少年無賴,獨霸一方。”○《彭德懷自述‧平江起義》:“任何一個帝國主義獨霸[中國]固不可能,和平瓜分也不可能。”◆补证条目■谓称雄一时或一方。○《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像錢王生於亂世,獨霸一方,做了一十四州之王,稱孤道寡,非通小可。”

定霸,◆奠定霸業。○《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晉文公]有[咎犯][趙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中興定霸如[光武],要訪取出群英傑。”

電霸,◆指作风霸道、以权谋私并刁难、坑害用户的供电单位或人员。○《人民日报》1984.3.19:“‘电霸作风’的主要表现是利用管电、供电的职权和工作条件,向用户敲竹杠,谋取小团体和个人的私利。”○《扬子晚报》2007.12.8:“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时常处于被某些行业的微观利益所操纵,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至此,笔者不敢断言,发改委会拿出一个应对电价上涨的合适手段,以对付‘电霸’所谓上调‘电价’的理由。”

楚霸王,◆[西楚霸王]的省稱。指[項羽]。○[元][馬致遠]《清江引‧野興》曲:“[楚霸王]火燒了[秦]宮室,蓋世英雄氣。”○[明][夏完淳]《博浪沙歌》:“[垓下]烏騅[楚霸王],[鎬池]白璧[秦始皇]。”○《說唐》第四三回:“強鄰壓境誰堪恃,不及當年[楚霸王]。”◆补证条目■西楚霸王的省称。指项羽。○王安忆《遍地枭雄》:“当时,楚军被汉兵围困几十重,楚霸王不惊。”

稱王稱霸(称王称霸),◆謂自封為帝王或以首領自居。亦以喻狂妄自大,專橫獨斷。原作“稱帝稱王”。○[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宋][劉克莊]《魏志》詩:“稱帝稱王非一個,國家不可便無孤。此言只是瞞孀幼,豈有英雄也恁愚?”後多作“稱王稱霸”。○[宋][汪元量]《讀史》詩:“[劉][項]稱王稱霸,[關][張]無命無功。”○[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是什麼都不好;決不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裏,自吹自擂,稱王稱霸。”○[聶紺弩]《天亮了》:“他們憑他們塊頭大,體力強,把什麼都抱到手,自己稱王稱霸,橫行無忌。”亦作“稱王稱伯”。○[清][吳喬]《答萬季埜詩問》十二:“今人拘於[宋]人之說詩,而不問[唐]人違合,莫不稱王稱伯,狐魅後學,使尊奉己學。”

稱霸(称霸),◆1.當諸侯各國的首領。○《史記‧管晏列傳論》:“[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2.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首要地位。○[清][陳維崧]《綺羅香‧龔節孫錄余所選今詞賦此奉柬》詞:“浪打新亭,霜飛故國,誰許詞場稱霸。”○[郁達夫]《雁蕩山的秋月》:“[大龍湫]的瀑布,在[江]南瀑布當中真可以稱霸,因為石壁的高,瀑身的大,潭影的清而且深,實在是[江][浙][皖]幾省的瀑布中所少有的。”

車霸,◆在车辆管理或车辆运营中进行刁难、敲诈的恶霸。○《南方都市报》2000.1.25:“客运站车霸气焰嚣张,围殴车主威胁交管站。”○《大河报》2009.1.16:“打掉这个‘车霸’团伙后,合法经营车主不再提心吊胆了。铲除这个‘车霸’团伙是今年平顶山打黑除恶的第一枪。”

霸祖,◆指[南朝][陳]的開國君主[陳霸先]。○[陳霸先]廟號[高祖],故稱。○[宋][王安石]《金陵懷古》詩之一:“[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霸主,◆1.在諸國中勢力最大取得首領地位的國家。○《左傳‧成公八年》:“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淮南子‧人間訓》:“臣聞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國富庫。”○[唐][柳宗元]《非國語上‧宰周公》:“凡諸侯之會霸主,小國則固畏其力而望其庥焉者也。”○[宋][范仲淹]《答趙元昊書》:“今大王世受天子建國封王之恩,如諸蕃中有叛朝廷者,大王當為霸主,率諸侯以伐之,則世世有功,王王不絕。”◆2.霸國的君主。○《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張儼]《默記‧述佐篇》:“[漢]朝傾覆,天下崩壞,豪傑之士,競希神器。○[魏氏]跨中土,[劉氏]據[益州],並稱兵海內,為世霸主。”○[清][朱燾]《北窗囈語》:“[宋]雖群盜之魁,而假仁假義,頗能折服人心,至闊略大度處,時有霸主氣象。”◆3.專橫霸道的人。○[清][唐甄]《潛書‧除黨》:“[袁萃]曰:‘為相必賂內侍,如樹之托根然。’則相者,非國家之相,內侍之私人,眾人之霸主也。”○[曹靖華]《飛花集‧前沿風光無限好》:“千百年來,受豪強霸主們壓榨的人類的血淚史,將在這光芒的照射下結束了。”○[郭小川]《萬里長江橫渡》詩:“我們難道不就是在大風大浪中送瘟神拿霸主?”

霸政,◆指以武力、刑罰、權勢等進行統治的政治。○《後漢書‧崔駰傳》:“今既不能純法八代,故宜參以霸政,則宜重賞深罰以御之,明著法術以檢之。”○[李賢]注:“八代謂三皇、五帝也。霸政謂[齊桓]、[晉文]也。”

霸業(霸业),◆1.指稱霸諸侯或維持霸權的事業。○《史記‧匈奴列傳》:“[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乃興師伐逐[戎][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宋][王千秋]《賀新郎‧石城吊古》詞:“霸業荒涼遺堞墜,但蒼崖,日閱征帆渡。”○[清][張養重]《閩江春暮懷古》詩:“只好[無諸]成霸業,何堪[南宋]作行宮。”○[無諸],[漢]時[閩粵王]。2.謂使國家強盛之業。○[清][譚嗣同]《報唐才常書》:“即[湖南]一切辦法,以礦救垂絕之貧民則可耳,以云霸業,未見其可。”

霸緒(霸绪),◆猶霸業,霸統。○《南史‧王鎮惡朱齡石等傳論》:“[宋武帝]屈起布衣,非藉人譽,一旦驅率烏合,奄興霸緒,功雖有餘而德猶未洽。”

霸心,◆稱霸的心意,成就王業之心。○《荀子‧宥坐》:“昔[晉]公子[重耳]霸心生於[曹]。”○[王先謙]集解:“[重耳]、[晉文公]名,亡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使其裸浴,薄而觀之。公因此激怒,而霸心生也。”○《孔子家語‧在厄》:“是以[晉][重耳]之有霸心,生於[曹][衛];[越王][勾踐]之有霸心,生於[會稽]。”○[隋][王通]《中說‧周公》:“《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風》樂極哀來,其悔志之萌乎?”

霸相,◆指能助君主稱霸的相臣。○《孔叢子‧執節》:“[子高]以為[趙][平原君]霸相之﹝才﹞,惜不遇其時也。其子[子順]以為衰世之好事公子,無霸相之才也。”

霸下,◆石碑下龜趺。傳說為龍九子之一,螭頭龜足,好負重。○[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一‧龍子》:“[長沙][李文正公]在閣,[孝宗]忽下御札,問龍生九子之詳。○[文正]對云……霸下好負重,今為碑碣石趺。”○[清][褚人穫]《堅瓠十集‧龍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六曰霸下,好負重,碑座獸是。”參見“贔屭”。

霸王合同,◆指利用权势等条件制订的使己方免除或减轻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合同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时不与对方协商,对方对合同的内容只能表示同意或拒绝,而不能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人民日报》1978.7.29:“自4月份以来,如仍签订这样的‘霸王合同’,一律宣布撤消,并向用户赔礼道歉。”○《深圳特区报》2004.8.5:“房地产买卖合同应该由买卖双方协议后共同达成,但开发商却普遍采用单方面拟定的‘霸王合同’,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摆出‘所有合同都是这么写好了的’,‘不签就不卖’的‘霸王’面孔。”

霸王車,◆指不遵守交通规则、横冲直撞的车。○《杂文报》1991.1.25:“有一种骑‘霸王车’的人,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东方早报》2005.10.26:“日常严管和专项整治将是打击‘霸王车’的关键。”◆横行霸道、坐车不付钱,叫乘霸王车。○《新民晚报》2005.7.4:“妻女贪小,丈夫凶蛮,这家人恃狠要乘‘霸王车’。”○《京华时报》2006.4.13:“两青年打‘霸王车’后扎伤司机。”

霸王鞭,◆1.爆竹的一種,燃之聲連串不絕者。○《金瓶梅》第四二回:“霸王鞭,到處響亮;地老鼠,串繞人衣。”○[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煙火》:“﹝爆竹﹞又有霸王鞭,竹節花,泥筩花,金盆撈月,疊落金錢。”◆2.表演民間舞蹈用的彩色短棍,兩端安有銅片。俗稱連廂。◆3.民間舞蹈。也叫花棍舞、打連廂。表演時一面舞動霸王鞭,敲擊四肢、肩、背等,一面歌唱。○[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十三:“識字班還有些成績,在附近幾個村子裏算最好的,春上還表演過霸王鞭。”◆4.灌木狀常綠植物。莖有五個棱,有成行的乳頭狀硬刺,開綠色小花。原產[南洋群島],在熱帶常栽培做綠籬。

霸王,◆1.霸與王。古稱有天下者為王,諸侯之長為霸。○《禮記‧經解》:“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管子‧度地》:“能為霸王者,蓋天子聖人也。”◆2.霸主,諸侯之長。○《孫子‧九地》:“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國語‧晉語八》:“夫霸王之勢,在德不在先歃。”○《文選‧左思<吳都賦>》:“徒觀其郊隧之內奧,都邑之綱紀,霸王之所根柢,開國之所基址。”○[劉良]注:“[吳]與[周]并世,世稱王,自[泰伯]至[闔閭],一十五世益強,[夫差]為盟主,故曰‘霸王之所根柢’也。”◆3.成就霸業或王業。○《孟子‧公孫丑上》:“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唐][陳子昂]《唐水衡監丞李府君墓志銘》:“[廣武君]負霸王之略,為[成安]之師,實欲北興帝基,南面稱創。”○[清][譚嗣同]《報劉淞芙書》一:“於時方為馳騁不羈之文,講霸王經世之略。”◆4.指成就霸業或王業之道。○[清][鄭燮]《偶然作》詩:“名士之文深莽蒼,胸羅萬卷雜霸王。”○[張通典]《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賦》詩:“[明治]啟維新,儒效兼霸王。”◆5.指[項羽]。據《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曾自立為[西楚霸王],故有此專稱。○[元][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摺:“[霸王]當日渡[江]來,一騎烏騅百萬開。”○[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6.指橫行霸道蠻不講理者。○[老舍]《四世同堂》五六:“[英國]是海上的霸王。”○[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五章:“過去的女人講三從四德,現在的女人都成了小霸王了。”

霸圖(霸图),◆1.稱霸的雄圖。○《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玄盛]以緯世之量,當[呂氏]之末,為群雄所奉,遂啟霸圖。”○[唐][陳子昂]《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燕昭王》詩:“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清][顧炎武]《禹陵》詩:“國詒明德胙,人有霸圖稱。”○[陳毅]《過汾河平原》詩:“霸圖衰歇三分[晉],塊土開基一統[唐]。”◆2.猶霸業,王業。謂建立國家。◆3.猶霸國。○[清][黃鷟來]《送王遠齋回會稽》詩:“[吳][越]古霸圖,遺蹟猶可按。”

霸統(霸统),◆指割據一方而力量足以號令天下的政權。○[宋][蘇軾]《正統論》之二:“正統之論,起於[歐陽子],而霸統之說,起於[章子]。”

霸說(霸说),◆稱霸的主張。○《左傳‧哀公七年》:“[彊]([公孫彊])言霸說於[曹伯],[曹伯]從之,乃背[晉]而奸[宋]。”

霸事,◆帝業,王業。○《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若[韓]聽,而霸事因可慮矣。”

霸世,◆稱霸於世。○[漢][賈誼]《鵩鳥賦》:“彼[吳]彊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勾踐]霸世。”○[三國][魏][曹植]《七啟》:“世有聖宰,翼帝霸世。”○《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贊》:“[武昭]英叡,忠勇霸世。”◆补义条目■以霸道统治的朝代;施行霸政的时期。○《北史·袁充传》:“充復表奏隋興以後,日景漸長,曰:‘開皇元年,冬至日影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爾漸短。○至十七年,冬至影一丈二尺六寸三分……京房《别對》曰:“太平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世行下道。”伏惟大隋啓運,上感乾元,影短日長,振古未之有也。’上大悦,告天下。”

霸史,◆指稱霸一方的國家的歷史;僭偽之國的歷史。○《隋書‧經籍志二》:“[後魏]克平諸國,據有[嵩][華],始命司徒[崔浩],博采舊聞,綴述國史。諸國記注,盡集祕閣。○[尒朱]之亂,並皆散亡。今舉其見在,謂之霸史。”

霸上戲(霸上戏),◆事本《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漢文帝]慰勞防備[匈奴]的駐軍,在[霸上]、[棘門]都出入無阻,到[細柳],戒備森嚴,不得入。○[文帝]感嘆說:“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後用指辦事輕率馬虎。○[南朝][梁]徐悱《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邪城》:“豈如[霸上]戲,羞取路傍觀。”

霸上,◆古地名。因地處[灞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為古代[咸陽][長安](今[西安市])附近軍事要地。○《史記‧高祖本紀》:“[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晉][潘岳]《西征賦》:“忽蛇變而龍攄,雄[霸上]而高驤。”

霸山,◆[灞水]所經之山。即古[芷陽]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之東。○《史記‧孝文本紀》“[霸陵]山川因其故”[唐][司馬貞]索隱:“[霸]是水名,水徑於山,亦曰[霸山],即[芷陽]地也。”○[南朝][梁][江淹]《哀千里賦》:“及年歲之未晏,願匡坐於[霸山]。”○[胡之驥]注:“《後漢書》曰:[梁鴻]與其妻[孟光],隱於[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詠詩彈琴以自娛。○[淹]嘗慕[鴻]之為人,故云。”

霸儒,◆強橫有勢的儒者。○[明][楊慎]《答重慶太守劉嵩陽書》:“邇者霸儒,創為新學,削經戔史,驅儒歸禪,緣其作俑,急於鳴儔,俾其易入。”○[明][沈德符]《野獲編‧府縣‧立碑》:“今世立碑之濫極矣,而去思尤甚。凡長吏以善去者,俱得屭贔穹石,其詞不過鄉紳不情之譽,其人不過霸儒強醵之錢。”

霸權主義(霸权主义),◆指在國際關係中,憑藉本國實力,通過侵略、顛覆、干涉、控制和欺負等手段以求取得統治和支配別國地位的一種反動政策。○[胡耀邦]《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是今天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務。”○[郭小川]《長江邊上“五‧七”路》詩:“舉世之中,無產階級勞動人民,懷着大恨深仇,正在埋葬霸權主義--這個野獸。”

霸權(霸权),◆1.指在諸侯中的領袖地位。○[宋][俞文豹]《吹劍錄》:“成忠清之壯志,振[勾吳]之霸權。”◆2.指在國際關係上以實力為基礎的控制權或操縱權。○[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四講:“[英][德]兩國都想在海上爭霸權,所以便起戰爭。”○[李大釗]《國民之薪膽》:“甲午之役,喪師割地,[東亞]霸權,拱手以讓諸[日本]。”◆3.指表現在其他領域的控制權、操縱權。○[魯迅]《集外集拾遺‧<新俄畫選>小引》:“但在十九世紀末,[俄國]的繪畫是還在[西歐]美術的影響之下的,一味追隨,很少獨創,然而握美術界的霸權,是為學院派。”

霸橋(霸桥),◆橋名。即[灞橋]。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城區東十公里[灞水]上。始建於[漢]。○[漢][唐]時送客多到此橋作別。故橋在今橋西北十餘里處,後因“灞水”東徙,橋移今址。○《三輔黃圖‧橋》:“[霸橋]在[長安城]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王莽]時,[霸橋]災,數千人以水沃救不滅,更[霸橋]為[長存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霸水]又北逕[枳道],在[長安縣]東十三里……水上有橋,謂之[霸橋]。”○[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摺:“你覷那[霸橋]北,[涇河]岸東,俺只見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參見“灞橋”。

霸氣(霸气),◆1.霸王氣象。指王氣,國運。○[唐][王勃]《江寧吳少府宅餞宴序》:“霸氣盡而江山空,皇風清而市朝改。”○[宋][王安石]《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之二:“霸氣消磨不復存,舊朝臺殿秪空村。”○[清][陳維崧]《念奴嬌‧鄴中懷古》詞:“轉眼寒煙縈戰壘,耿耿還留霸氣。”◆2.勇武雄偉之氣。○[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東坡]詞全是王道,[稼軒]詞則兼有霸氣,然猶不悖於王也。”◆3.強悍的氣勢,剛毅之氣。○[清][許承欽]《錢塘江觀潮》詩:“霸氣至今消不盡,素車白馬駕虹蜺。”○[廖仲愷]《臨江仙‧題柳亞子江樓秋思圖》詞:“卻憐景物蕭森,烽煙寂處漫登臨。○[吳]山[楚]水,霸氣易消沈。”◆4.強橫霸道的氣焰。○[夏衍]《憶阿英同志》:“他沒有當時有些左翼青年那股霸氣,所以不久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趙樹理]《邪不壓正》:“二姨問:‘[劉錫元]如今還是那麼霸氣?’[聚財]說:‘不是那麼霸氣,就能硬逼住咱閨女許給人家?’”

霸門(霸门),◆見“霸城門”。

霸蠻(霸蛮),◆1.方言。勉強。○[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四:“這也是霸蠻讀呢。○[老駕]不肯送,要他回家來作田。”◆2.方言。堅決;執拗。○[謝璞]《二月蘭》:“他老說他夜裏作惡夢,夢見野豬吃盡了嶺上的包穀了!他霸蠻要上山來守護。”

霸略,◆稱雄圖霸的謀略。語出《史記‧孟嘗君列傳》:“折[秦]之謀,而絕其霸彊之略。”○[唐][駱賓王]《四月八日題七級》詩:“霸略今何在,王宮尚巋然。”○[宋][司馬光]《太行》詩:“在昔王塗塞,嘗聞霸略恢。”○[明][張煌言]《見友人詠懷詩有感依韻和之》之二:“漫從[季野]定陽秋,霸略誰堪[孫仲謀]?”

霸論(霸论),◆稱霸的學說。○[元][劉因]《答或者以所注孫子見示》詩:“權書不免增多口,霸論誰教混一途。”

霸留,◆強行挽留。○《白雪遺音‧馬頭調‧寂寞尋春》:“不怨他來,我單罵霸留之家。”○《白雪遺音‧南詞‧醉歸》:“春興滿懷難以忍,美人何故被霸留。”

霸陵橋(霸陵桥),◆即[霸橋]。因[灞水]西高原上有[漢文帝][霸陵],故稱。○[宋][柳永]《少年游》詞:“參差煙樹[霸陵橋],風物盡前朝。”○[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摺:“直至[大庾嶺]邊,[霸陵橋]外,勾將梅花仙來者。”參見“霸橋”。

霸陵岸,◆指[漢文帝]葬處[霸陵]所在的高地。○[漢][王粲]《七哀詩》之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唐][儲光羲]《貽劉高士別》詩:“而我送將歸,裴徊[霸陵岸]。”亦省作“霸岸”。○[北周][庾信]《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霸岸]無封,[平林]不樹。”○[倪璠]注:“[霸岸],[霸陵岸]也。”

霸陵,◆即[灞陵]。○[漢文帝]陵名。○《史記‧孝文本紀》:“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康]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有藥為?’乃遯入[霸陵]山中。”○[後蜀][韓琮]《楊柳枝》詞之三:“[霸陵]原上多離別,少有長條拂地垂。”○[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摺:“現如今[章臺]怕到春光盡,則這[霸陵]又早秋霜近。”

霸據(霸据),◆1.稱霸割據。○[宋][蘇軾]《鰒魚行》:“中間霸據關梁隔,一枚何啻千金值。”◆2.霸占,占據。○[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二七回:“﹝[噶爾丹]﹞篡了汗位,並將[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等部,盡行霸據。”○[曲波]《林海雪原》二九:“本來從前[馬希山]是獨占山頭,霸據一方的。”

霸蹟(霸蹟),◆亦作“霸跡”。◆1.猶霸業,王業。○[南朝][梁][劉遵]《和簡文帝賽漢高帝廟》:“分蛇淪霸跡,提劍滅雄威。”○[唐][褚亮]《賦得蜀都》詩:“英圖多霸跡,歷選有名臣。”○[唐][陳子昂]《薊丘覽古》詩序:“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跡已蕪沒矣。”◆2.特指建立了赫赫王業的[漢]朝。○《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桓桓[魏武],外託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呂向]注:“霸跡,謂[漢]朝也。言其外託事[漢]以示天下而志欲掩取[吳國],恃其戰勇,輕忘[吳]敵也。”

霸跡(\霸迹),◆見“霸蹟”。

霸國(霸国),◆1.在諸侯國中處於盟主地位的國家。○《管子‧度地》:“故百家為里,里十為術,術十為州,州十為都,都十為霸國。不如霸國者,國也。”○[尹知章]注:“不成於霸國者,諸侯之國也。”○《史記‧樂毅列傳》:“夫[齊],霸國之餘業,而最勝之遺事也。”○[唐][戴叔倫]《京口懷古》詩:“三方歸[漢]鼎,一水限[吳州]。霸國今何在,清泉長自流。”○[宋][陸游]《驛舍見故屏風畫海棠有感》詩:“[燕宮]最盛號花海,霸國雄豪有遺跡。”◆2.使國家強盛。○[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受書[黃石],意在王者之圖;揮劍白猿,心存霸國之用。”

霸軌(霸轨),◆霸道。○《後漢書‧張敏傳》:“[漢]承[周][秦],兼覽[殷][夏],祖德師經,參雜霸軌。”○[李賢]注:“[宣帝]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理之。”參見“霸道”。

霸官,◆強橫有勢力的官吏。○[唐][孟郊]《吊元魯山》詩:“食名皆霸官,食力乃[堯]農。”

霸功,◆1.稱霸的業績。○《淮南子‧氾論訓》:“使[管仲]出死捐軀,不顧後圖,豈有此霸功哉?”○《文選‧曹植<王仲宣誄>》:“高尚霸功,投身帝宇。”○[劉良]注:“高尚[太祖]有霸功也。”○《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聖朝缺中壤,霸功興宇縣。”○[張銑]注:“但有霸功起於區宇郡縣,謂[吳]、[蜀]、[魏]並起。”○[唐][柳宗元]《晉文公問守原議》:“余謂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樹霸功,致命諸侯。”◆2.霸道。與“王道”相對而言。○《隋書‧李德林傳》:“有教無類,童子羞於霸功;見德思齊,狂夫成於聖業。”

霸府,◆1.指[晉]、[南北朝]和[五代]時勢力強大,終成王業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晉書‧孔愉丁潭等傳論》:“咸以篠簜之材,邀締構之運,策名霸府,騁足高衢。”○《梁書‧臧盾傳》:“[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為驃騎刑獄參軍。”○《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上》:“重念[太祖皇帝],嘗開霸府,有事四方。”◆2.借指藩王或藩臣。○《北齊書‧崔季舒傳》:“雖跡在[魏]朝,而心歸霸府,密謀大計,皆得預聞。”參見“開府”。3.指[日本][明治]維新前實際掌握政權的藩臣。○[章炳麟]《訄書前錄‧客帝匡謬》:“而二千年之以帝王自號者,特猶[周]之[桓][文],[日本]之霸府也。”○[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釁始篇》:“十月,其霸府[德川慶喜]歸政。”

霸夫,◆能號令一方的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故設非常之賞,以待非常之功,乃霸夫烈士奮命之良時也。可不勉乎?”[劉良]注:“霸者,把也,持把諸侯之權也。”

霸短,◆猶護短。○[明][張四維]《雙烈記‧計遣》:“這事不難,到其間不要霸短。”

霸德,◆1.猶霸道。與“王道”相對而言。○《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猶能授受惟庸,勳賢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矣。”○《後漢書‧黨錮傳序》:“霸德既衰,狙詐萌起。彊者以決勝為雄,弱者以詐劣受屈。”參見“霸道”。2.指[三國][魏]。○《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天厭霸德,黃祚告釁。”○[張銑]注:“霸謂[魏]也,[魏]土德,故曰黃。”◆3.指霸業,王業。○《北齊書‧文宣帝紀》:“王縱德應期,千齡一出,惟幾惟深,乃神乃聖,大崇霸德,實廣相猷。”○《隋書‧李德林傳》:“唯是愚思,非奏定者,雖詞乖黼藻,而理歸霸德,文有可忽,事不可遺。”

霸道橫行(霸道横行),◆猶言橫行霸道。○[清][黃鈞宰]《金壺浪墨‧漕弊》:“及到[江]南,則玩易官府,欺凌民船,霸道橫行,莫敢正視。”○《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還有等刁民惡棍,結交官府,盤剝鄉愚,仗着銀錢霸道橫行,無惡不作。”

霸道,◆1.指君主憑藉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治。與“王道”相對。○《荀子‧王制》:“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敵之道,天下無王霸主,則常勝矣。是知霸道者也。”○[三國][魏][曹植]《七啟》:“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際。”○[唐][張九齡]《對所舉道侔伊呂科策》之二:“王道務德,不來不強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魯迅]《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在[中國]的王道,看去雖然好像是和霸道對立的東西,其實卻是兄弟。這之前和之後,一定要有霸道跑來的。”◆2.強橫,蠻不講理。○《紅樓夢》第七二回:“我雖如此說了這樣行,到底也得你姑娘打發個人叫他女人上來,和他說更好些。雖然他們必依,然這事也不可霸道了。”○《三俠五義》第四四回:“他乃是已故[威烈侯][葛登雲]的外甥,極其強梁霸道,無惡不做。”○[老舍]《龍鬚溝》第二幕第二場:“真霸道的,咱們不輕易放過去。”◆3.指強橫無理的人。○[梁斌]《紅旗譜》十三:“估摸老霸道要給咱過不去。”◆4.猛烈,厲害。○《老殘游記》第十四回:“今年這水,真霸道!一來就一尺多;一霎就過了二尺!”

霸代日,◆稱王稱霸者迭興的時代。○《隋書‧天文志上》:“﹝日﹞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代日行下道。”

霸川,◆即[灞水]。○[唐][溫庭筠]《湖陰詞》:“[五陵]愁碧春萋萋,[霸川]玉馬空中嘶。”一本作“灞川”。

霸楚,◆指[項羽]。因曾自封[西楚霸王],故稱。○《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霸楚]寔喪,皇[漢]凱入。”○[劉良]注:“[霸楚],謂[項羽]也。”

霸持,◆猶把持。○《中國歌謠資料‧太平軍快到蘇州城》:“霸持[平橋]一道街,捐輸無非仗本家。”○《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後來又被[賈總辦]曉得了,反說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

霸池,◆池名。在[漢文帝]陵墓[灞陵]之上,故稱。○《文選‧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霸池]不可別,[伊川]難重違。”○[李善]注:“[潘岳]《關中記》曰:‘[霸陵],[文帝]陵也。上有池,有四出道以寫水。’”

霸城門(霸城门),◆[漢]代[長安]城東城門名。○《漢書‧王莽傳中》:“[霸城門]災,民間所謂[青門]也。”○《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長安]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按,[孫星衍]、[莊逵吉]校本謂“東出南頭第三門曰[霸城門]”。○[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渭水]又東逕[長安]城北,[漢惠帝]元年築,六年成,即[咸陽]也。○[秦]離宮無城,故城之,[王莽]更名[常安]。十二門東出:北頭第一門,本名[宣平門]……第三門本名[霸城門]。”亦省作“霸城”、“霸門”。○[南朝][梁]徐防《長安有狹邪行》:“君室近[霸城],易識復知名。”○[宋][顧文薦]《負暄雜錄‧青門瓜》:“[漢][咸陽宮]第三門本名[霸門],民見門青色,遂名[青門]。”

霸城,◆見“霸城門”。

霸臣,◆指佐助建立王霸之業的臣子。○《李衛公問對》卷上:“[太宗]曰:‘儒者多言[管仲]霸臣而已,殊不知兵法乃本於王制也。’”[宋][邵雍]《題淮陰侯廟》詩之四:“一時[韓信]為良犬,千古[蕭何]作霸臣。”

霸朝,◆1.指割據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號令天下的政權。○[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文若]([荀彧])懷獨見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論時則民方塗炭,計能則莫出[魏武],故委面霸朝,豫議世事。”○[宋][陶穀]《清异錄‧官志》:“[蒙州][立山縣]丞[晁覺民]自中原避兵南來,因仕霸朝。”○[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魏書》:“《赫連屈丐統萬城銘》、《蛇祠碑》諸文,頗行於世。皆可想見霸朝文事斐然之美,立國一隅,必有與也。”◆2.指專橫暴虐的王朝。○[嚴復]《譯<社會通詮>自序》:“[商君]、[始皇帝]、[李斯]起,而郡縣封域,阡陌土地,燔詩書,坑儒士,其為法欲國主而外,無咫尺之勢。此雖霸朝之事,侵奪民權,而跡其所為,非將轉宗法之故,以為軍國社會者歟?”

霸才,◆1.稱雄之才。○[唐][溫庭筠]《過陳琳墓》詩:“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清][黃遵憲]《徐晉齋觀察吳翰濤貳尹隨使美洲余飲之金壽樓翰濤即席有詩和韻以贈》:“四海霸才能有幾,今宵歡樂又偕同。”自注:“[翰濤]《贈王弢園詩》云:‘落落寰中兩霸才。’又云:‘縱交深歎霸才稀。’”◆2.有才而霸道專斷。亦指有專決之才的人。○[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續資治通鑒》:“[真宗]朝賢者,[孫宣公]一人而已,經儒之效,千載生色。○[李沆]、[王曾]、[楊億],亦其次也。○[寇準]霸才,[蒙正]諒士,無多可取。”○[傅尃]《感懷》詩之二:“黨禍鉤連天未悔,霸才消歇亂方真。”

霸岸,◆見“霸陵岸”。

霸「壩」021

2022-04-27 08:32·语料汇总

暗壩(暗坝),◆不露出水面的壩。

壩地(坝地),◆在山溝裡打壩,攔住從山上沖刷下的泥土而淤成的農田。○[劉耀]《依靠合作化開展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群眾把壩地看作是寶貝……為什麼群眾愛壩地呢?因為壩地有三大好處。”

壩田(坝田),◆堤岸旁邊的田地。○《文獻通考‧田賦六》:“近年頻湖之地,多為軍下侵據,累土增高,長堤彌望,名曰壩田。”◆补证条目■堤岸旁边的田地。○宋卫泾《论围田札子》二:“自紹興末年,始因軍中侵奪瀕湖水蕩,工力易辦,創置堤埂,號爲壩田,民田已被其害。”

壩子(坝子),◆我國西南地區稱平地或平原。○[毛澤東]《關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十月十五日的談話》:“[成都]壩子可能比[阜平]那些地方發展得快。”如:[川]西壩子;[滇池]壩子;[貴陽]壩子。參見“壩”。

奔牛壩(奔牛坝),◆古地名。○[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二》:“[丹陽]有[奔牛壩],相傳[梁武帝]時,有人於[石城]掘得一僧,瞑目坐土中,奏於帝。帝問[誌公],[誌公]曰:‘此入定耳,可令人於其傍擊磬,則出定矣。’帝命試之,果開目,問之不答。○[誌公]乃話其前事云云。其僧一視[誌],即起身向南奔去,帝遣人逐之,至此地化為牛,故因以名也。”

柴壩(柴坝),◆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築成的臨時性攔水建築物。○《人民日報》1974.12.4:“他們在[蘆河]上築柴壩,挖壕引水,拉沙造地。”

堤壩(堤坝),◆堤和壩的總稱,亦泛指防水、攔水的建築物。

丁壩(丁坝),◆一種治導河流、保護堤岸的水工建築物。一端與堤岸連接成丁字形,能改變水流,使堤岸不受沖刷,丁壩可使泥沙在壩田裡淤積,以造成新岸。

拱壩(拱坝),◆水平斷面呈拱形的攔河壩。○[陳毅]《水調歌頭‧四游良口》詞:“拱壩攔洪水,闊海注清波。”

滾壩(滚坝),◆築於田畔阻水引流的堤壩。○[清][魏源]《上陸制府論下河水利書》:“況下游海口各閘金門皆窄,若上建滾壩,下無去路,仍將漾災各邑。”

連拱壩(连拱坝),◆用鋼筋混凝土築成、由許多拱形壩面和壩垛組成的攔河壩。拱形壩面迎着水,把水的壓力傳到壩垛上。嚴陣《琴泉‧他在高空中噴漿》詩:“他天天在高空中噴漿,把智慧和汗珠建築在連拱壩上。”

馬壩人(马坝人),◆我國古人化石。1958年在[廣東][韶關][馬壩鄉][獅子山]洞穴中發現。所發現的化石為不完整的頭骨一具。地質年代屬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初。

盤壩(盘坝),◆運輸;搬運。○[清][夏燮]《中西紀事‧海運利漕》:“自[上海]搭載海船,由[定海]洋面駛入[寧波],可以省盤壩之煩,避大關之稅。”

坪壩(坪坝),◆方言。平坦的場地。○[吳伯簫]《北極星‧歌聲》:“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個晚上,在[延安]城北門外西山腳下的坪壩上,煤汽燈照得通亮。”

沙壩(沙坝),◆1.方言。沙土平地。○[沙汀]《丁跛公》:“這裏離城只有七八里遠近,除了快近市街時有一片沙壩,其餘是山溝路。”◆2.指濱海沙礫或卵石順延海岸方向所構成的狹長海岸堆積地貌,因形如堤壩,故名。

水壩(水坝),◆土石或混凝土築成的攔水建築物。○《東周列國志》第七六回:“[孫武]遂奉[闔閭]入[郢都]城,即使人掘開水壩,放水歸江,合兵以守四郊。”○[丁玲]《記磚窯灣騾馬大會》:“在這條河邊,首先出現了難民紡織廠的鋸齒形的大工房和類似蜂窩的窯洞,修築了水壩和水渠。”

塘壩(塘坝),◆在山區或丘陵地區修築的一種小型蓄水工程,用來積聚附近的雨水、泉水、以灌溉農田。

挑水壩(挑水坝),◆河防工程中用以分水勢的堤壩。○《清史稿‧河渠志一》:“並以[輔]於險工修挑水壩,令水勢回緩,甚善。”

鄉壩(乡坝),◆方言。鄉村。○[李劼人]《天魔舞》第三章:“鄉壩裏頭不喂條把狗,是不行的。”

鄉壩頭(乡坝头),◆方言。鄉村。○[何其芳]《下江人及其他》:“萬一敵人深入,只有逃難到[四川]農村,那時候,他們怕鄉壩頭的老百姓對他們不客氣。”

院壩(院坝),◆方言。房屋前後的平地。○[沙汀]《風浪》:“她剛才跨上院壩,[王家福]他媽和他老婆,就扯雞罵狗地嚷開了。”○[化石]《風馳電閃般前進》詩:“臺階上一排又一排,院壩裏一層又一層,門前的溪木上,也爬滿了小孩。”

霸「灞」005

2022-05-08 09:18·语料汇总

灞亭,◆[灞橋]長亭。古人多於此送別。○[唐][岑參]《送祁樂歸河東》詩:“置酒[灞]亭別,高歌披心胸。”○[唐][司空圖]《楊柳枝》詞之三:“[灞]亭東去徹[隋]堤,贈別何須醉似泥。”參見“灞橋”。

灞上,◆地名。在[陝西省][西安市]東、[灞水]西高原上,故名。○《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唐][杜甫]《懷灞上游》詩:“悵望[東陵]道,平生[灞上]游。”○[葉劍英]《重讀<論持久戰>》詩:“唱罷凱歌來[灞上],集中全力破[石頭]。”

灞橋(灞桥),◆橋名。本作[霸橋]。據《三輔黃圖‧橋》:[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唐][鄭谷]《小桃》詩:“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宋][賀鑄]《連理枝》詞:“想[灞橋]春色老於人,恁[江]南夢杳。”○[明]徐復祚《紅梨記‧再錯》:“則看他迎風襲襲,籠煙裊裊,腸斷[灞橋]濱。”○《紅樓夢》第五十回:“吟鞭指[灞橋]。”

灞陵,◆古地名。本作[霸陵]。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漢文帝]葬於此,故稱。○[三國][魏]改名[霸城],[北周][建德]二年廢。○[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將軍。”○[唐][李白]《憶秦娥》詞:“[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宋][晁補之]《永遇樂‧東皋寓居》詞:“只愁恐輕鞍犯夜,[灞陵]舊路。”○[清][錢謙益]《燕市別惠房二老》詩:“龍漢劫中期後會,[灞陵]回首重依然。”

灞池,◆池名。在[漢文帝]陵墓[灞陵]上,故名。○《文選‧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灞池]不可別,[伊川]難重違。”○[李善]注:“《枚乘集》有《臨霸池遠訣賦》……[潘岳]《關中記》曰:‘[霸陵],[文帝]陵也,上有池,有四出道以寫水。’”[唐][駱賓王]《久戍邊城有懷京邑》詩:“[灞池]遙[夏國],[秦海]望[陽紆]。”○[唐][楊炯]《送李庶子致仕還洛》詩:“[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煙霞。”參見“灞陵”。

霸「欛」001

2022-03-09 09:04·语料汇总

風流話欛,◆见“風流話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