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必看国外宫廷剧(这部法国带货神剧)

十部必看国外宫廷剧(这部法国带货神剧)(1)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一、“神剧”里的中国彩蛋

每当有“抗X神剧”火热出炉,总能惹来国人各种热议。但“拍神剧”这事,中国显然不是独一号。比如1986年,一部堪称“抗罗马神剧”的法国动漫电影,就曾火遍欧美各国:《高卢勇士救英国》。

《高卢勇士救英国》,改编自欧洲二战后最畅销漫画《亚力历险记》,这既是个“手撕罗马兵”的给力剧,却又堪称情节跌宕的“带货神剧”:拥有神力的高卢勇士亚力与欧比接到重任,要把有着增强神力效果的“魔药”护送到不列颠,支援当地军民抗击罗马的战斗。接着,“带货”的这二位,就开启了一路神奇表现,比如穿越英吉利海峡时,就扫了一艘罗马战船,踏上英伦三岛后,又曾大闹恐怖的伦敦塔,各种花样吊打罗马兵。

但一路打得欢的二位高卢勇士,却偏偏在接近终点时翻了船,直接被罗马军队的投石炮打蒙圈,那具有神力效果,凝结着不列颠军民复国希望的“魔药”,也被打碎沉底。但最高潮剧情出现了:高卢勇士亚力急中生智,拿出一把东方商人送的药草,谎称这就是配置“魔药”的材料,当场用开水冲泡了招呼不列颠军民开喝,果然激得不列颠人嗷嗷叫,打赢了这场生死决战。这些“冒牌药草”也因此蹿红,从此成了英伦三岛的“全民饮料”。

而在“神剧”的结尾处,更打开了彩蛋:完成“带货”任务回到高卢的男主人公亚力,得知这这些药草的真实身份——这是一种采自遥远东方的神奇植物,名字叫茶叶。

十部必看国外宫廷剧(这部法国带货神剧)(2)

综合说来,这就是两个误打误撞的法国人,用一把茶叶拯救英国的“带货神剧”。其原著漫画还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成为多少“80后”的童年记忆。好些读者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啧啧称奇,感慨这“神作”的脑洞够大。

不过,这脑洞大开的神剧,却也牵出中国古代史上,一段无比靠谱的财富记忆:作为最后“彩蛋”的中国茶叶,虽然没有让人力举千钧的神奇效果,却真火遍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大陆,叫多少欧洲人几百年来不惜一掷千金,就为尝一口中国茶。实打实的“吸金神器”。

二、“吸金”欧洲数百年

其实,在《高卢勇士救英国》的背景年代,即中国汉朝年间,茶叶何止到不了欧洲大陆,甚至在中国大地,也还是“非主流”:以张经纬《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里的观点,一直到唐朝以前,中国人的饮茶风气,也只集中在长江以南。且那时国人杯中的“茶”,除了茶叶外,还有葱姜橘子皮等各种原材料。直到唐代茶叶品鉴师陆羽,完成了其心血宝典《茶经》,规范了茶叶的饮用方式与茶具,饮茶,才逐渐成为流行风气。

十部必看国外宫廷剧(这部法国带货神剧)(3)

而在中唐以后,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突飞猛进,“茶叶出口”也一路扶摇直上,迅速成为新兴贸易产业。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大唐与回纥的茶叶贸易,就迅速取代了以往的丝绸贸易。醇香的茶叶从此一路走红,火遍回纥吐蕃党项契丹各部,为唐朝源源不断换来优质的战马,更带来丰厚的茶税收入。唐宣宗“大中之治”年间,唐朝的茶税收入已接近每年八十万贯。“不起眼”的茶叶,给大唐王朝吊了百年命。

自此以后,宋元明清几大王朝里,茶马贸易都是一路走高,不但是历代王朝的稳定“金库”,更是维持边疆安全的重要手段。但那时的茶叶流通区域,最远也只是在中国周边地区,到了明末清初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古代的茶叶贸易,又经历了第二次井喷时代,从此飘扬过海,登陆欧洲。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荷兰商人开始从澳门购买茶叶,三年以后,中国茶叶被荷兰商船带到了欧洲。整个十七世纪,荷兰从中国买走了两万多担茶叶。饮茶的风气,也从此刮起了潮流,且一年比一年“刮”得猛。

到了十八世纪“康乾盛世”年间,欧洲列国都纷纷跟风爆买,十八世纪的一百年里,欧美各国从中国买走了八百九十万石茶,特别是后来居上的英国,买走了四百多万石,公认欧洲第一茶叶消费国。“饮茶休息”已是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在英国荷兰等国法律里,茶叶是要被征收重税的奢侈品。1837年的一磅“武夷茶”,在中国的出口价就卖到近五十块银元,一船船远涉重洋的茶叶,“吸”着全世界的钱。

十部必看国外宫廷剧(这部法国带货神剧)(4)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前夜,林则徐会在给英国女王的书信里,发出如此豪迈的宣言:“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这当时正拼命在西方“吸金”的茶叶,就这样撑起大清的底气。

当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部法国动画片里,会把茶叶作为片尾的彩蛋。因为这“中国茶”,就曾是当年多少西方人,日常的消费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曾经“吸金”数百年的中国茶叶,会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世纪里,越发的衰弱不堪,直到彻底被近代新兴的印度茶叶反超,失去其曾经的“吸金”地位呢?

三、折射中国近代落后

说起晚清茶叶出口的衰弱,好些义愤填膺的国人,都把锅扣在了英国人福均头上。此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四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布中国各大产茶区,将中国的种茶技术看了个饱,更盗走大量优质茶苗。终于叫盗版的“中国茶”,在南亚大陆上遍布开花,直到完全逆袭了正版。

但如果细看其全过程,就更要一声叹息:这不止是产业技术外流的问题。

为了能够逆袭中国茶,当时的英国政府,可不止动盗窃的脑筋:以资金投入来说,英国政府鼓励业主在印度投资茶叶种植生意,甚至对这种短期难以见效的投资,直接给予税收与资金的支持。鸦片战争后的印度各大茶园,有四分之一的资金,都来自英国政府的投入,选择种植茶叶,还享有低息贷款。这样的扶持力度,放在同时代的晚清,难以想象。

十部必看国外宫廷剧(这部法国带货神剧)(5)

突飞猛进的工业革命,更给了印度茶叶加速度。“烘茶机”“切茶机”“拣选机”“筛茶机”等新装备大量应用,远远甩开了中国茶“手揉”“锅炒”等工艺。突飞猛进的印度铁路与码头建设,更让印度茶叶“以廉价运至目的地”。

而在晚清这边,铁路公路建设的缺失,叫产于深山的茶叶,必须翻山越岭运输,且由于官府横征暴敛,一担茶叶从产地运到港口,必须要承担高昂的厘金。连英国驻上海领事都一声吐槽:“与世界任何产茶国相比,中国茶叶税负极重。”

两相对比,曾经“吸金”世界的中国茶叶,在那个落后挨打的年代里,又拿什么去争?

所以到了19世纪末,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已经暴跌到鸦片战争时的三成。九江等昔日的茶叶贸易重镇,茶栈比鸦片战争前减少了一半。福建靠运输茶叶为生的苦力们,大半都失去了工作。凋零的惨状,也成了落后挨打的晚清,一个生动的缩影。其背后折射的,不止是几个“偷茶叶”的英国人,更是双方全方位的差距。

十部必看国外宫廷剧(这部法国带货神剧)(6)

从“吸金”的神话,到被超越甚至“无法争”的过程,这段其实只有五十年的近代史,却当得太多的思考回味。

参考资料:《清史稿》、张经纬《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王涛 王华玲《清代茶叶衰败的政策因素探析》、 陶德臣《简论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晚清两大平等条约,一个保护万千海外华人,一个造福世界

北宋三大蠢操作,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一个赛一个坑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