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战士访谈记录(17年前奔赴小汤山)

“17年前,作为军人的我义不容辞奔赴小汤山,17年后,脱下军装的我义无反顾再次出征,只为那份初心!感谢先生的无私付出,我一次次将孩子和家庭扔给他一个人,他最了解我……”大年初三,上海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李晓静在开往武汉的列车上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寻访老战士访谈记录(17年前奔赴小汤山)(1)

李晓静奔赴武汉

去年11月,李晓静的母亲过世,按照当地风俗,逝者去世百日要举行悼念仪式,李晓静在节前就早早请好了假,全家也提前订好了机票。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当听说海军军医大学要组建医疗队奔赴武汉时,李晓静告诉自己:“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应该以医务人员的身份和大家战斗在一起。”

李晓静提出要去武汉,爱人老许犹豫片刻,答应了。他理解妻子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父亲曾是军人,她也曾经是军人,骨子里有着磨灭不掉的军人情结。”退掉机票,老许和两个孩子留守上海,还替她给家中老人做起思想工作。

母亲百日那天,李晓静在武汉含泪发了一条朋友圈,悼念慈母。她的爱人老许在上海发了一条朋友圈:“乡俗忆百日,奈何楚天疫。此去家国事,更是两依依。”

年初一,李晓静忙着准备去武汉“前线”,把小女儿的生日忘得干干净净。1月31日,是小女儿的阳历生日,已经忙碌在“战场”的她,也不能为女儿庆祝。当晚视频时,6岁的小女儿并没有吵着跟妈妈要礼物,只是跟“告了一状”:“妈妈,爸爸没有给我买生日蛋糕……”孩子每天乖乖在家写字、做数学题、看动画片,偶尔会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

寻访老战士访谈记录(17年前奔赴小汤山)(2)

元宵节前夜,李晓静在武汉和家人视频连线

抵达武汉后,李晓静经过培训,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所在的金银潭医院救治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人,因为防护服短缺,医疗队员不能做到4小时一班轮换,经常要六七个小时一班,有时甚至超过10小时。她顾不上吃饭、休息,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寻访老战士访谈记录(17年前奔赴小汤山)(3)

2月12日李晓静在医院蹲跪姿势给病人打针

老许在家也不闲着,除了每天照顾两个女儿的饮食起居、打电话关心安抚两边的老人,还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疫情进展,通过微信朋友圈帮爱人募集急需物资。朋友给他送来N95口罩,他说:“这么好的口罩我不需要,留着给更需要的人吧。”

李晓静每天会在朋友圈发条微信向关心自己的人报个平安。老许很担心妻子,又不敢多问,生怕影响她工作和休息,每天都会等着爱人视频连线,但由于工作繁忙,只能两三天联系一次。老许嘴上不说,朋友圈发的都是跟妻子相关的信息,他承认:“这几天发的朋友圈比去年一年都多……”

寻访老战士访谈记录(17年前奔赴小汤山)(4)

李晓静和老许的合影

从小汤山,到汶川,再到武汉,李晓静一次次的“义无反顾”,离不开老许的默默支持。问他为什么能够每次都支持爱人去前线,他想了想说:“事情总要有人做,她冲在前面,才能有人跟上去!她放心去,家里的事有我呢。”

寻访老战士访谈记录(17年前奔赴小汤山)(5)

家门口的小菜地

李晓静和老许的家门口有一块小菜地,初春的上海还有些寒冷,青菜却长得壮硕,有的已经开了花,像是焦急地等待着女主人回来。待到疫情散去、繁花盛开,这个小院又将充满欢声笑语……(本文图片均由上海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