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战胜情绪化进食(如何从情绪化进食中挣脱出来)

随着气温一天比一天高,减肥成了很多年轻人当下的要紧事。但比起管住嘴、迈开腿,也有些人总是陷入“一言不合就开吃”的状态。有人情绪不好时没有节制地吃东西,但吃完后随之而来的罪恶感、焦虑感等情绪,又促使他们做出催吐、吃减肥药等过激行为。现在年轻人当中类似的状况并不少见,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进食障碍”。

如何战胜情绪化进食(如何从情绪化进食中挣脱出来)(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情绪不好就暴食可能引发“进食障碍”

心理医生指出,“一言不合就开吃”的行为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有的人因为节食导致心情低落,或者因为工作压力、情绪波动等,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或愤怒的时候冲动性暴食,而且无法自制,直到腹胀难受才会罢休。暴食后虽然有了短暂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焦虑感等情绪,又会促使他们做出过激减重的代偿行为。

这其实是一种情绪化进食的症状。对当事人来说,进食这个动作不是为了解决生理性的饥饿,而是满足某种情感上的需求。缓解压力和情绪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有些人很享受吃的过程中的成就感、咀嚼食物时的满足感和身体饱腹时的愉悦感,所以会将进食作为自我治疗的工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类似的情绪性进食持续一定的时间和频次,而且还因此有了吃太多的罪恶感,甚至做出一些不适当地避免增重的行为,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假如冲动性暴食反复发作、不可控制,继而采取过激的行为,如诱导呕吐、滥用泻药、过度运动等,那么就要判断是否出现了“进食障碍”。这种情况在年轻女性中较为多见,而且往往是暴食和厌食反复。

以暴食症的诊断标准来看,如果暴食后采取不恰当的代偿措施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2次以上,且持续3个月以上,那么就可以认定为“进食障碍”。

心理医生介绍,不少年轻女性因为类似的问题前去寻求帮助、接受心理咨询,她们大多对自身的体形和体重十分关注,自我评价也常常受到体重和身材变化的影响;有的人明明不胖,也会为了减肥努力节食,有的人因为怕胖,甚至过分节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继发暴食,陷入“死循环”。

改善情绪才能治疗暴食

如何才能从情绪化进食的“死循环”中挣脱出来呢?

对普通、偶发的暴食来说,心理医生建议首先是要自我察觉,是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还是情感上面临应激事件。要先找到引发自己暴食的原因,并选择用进食以外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情绪上的问题。

主观上要试着分清楚自己的进食,到底是因为生理性的饥饿,还是情绪性的饥饿,要尽量避免用食物解决情绪性的饥饿。缓解工作压力或者情感冲击,有很多其他健康的方式方法,比如找人倾诉或沟通,做一些运动,培养一些转移注意力的兴趣爱好,等。实际生活中,也不要让自己太容易得到食物,比如删除一些外卖软件、冰箱里不要储备太多食物等,手边没有零食,家里找不到吃的,在客观上也能够减少暴食的概率。

而对暴食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自觉无法控制、已经带来其他生活困扰的人来说,最好能向专业人士求助。心理咨询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对暴食症者使用的药物主要也是用于改善情绪,情绪一旦得到改善,暴食的欲望就会减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暴食与抑郁是同源的,暴食症也可能继发于抑郁症。

另外,以下4个方法也可帮助您从情绪性进食中解脱出来。

1.锻炼。

把日常锻炼当作重要的事。体育活动对你的情绪和精力都有好处,同时也是绝佳的减压方法。

2.放松。

找时间放松。允许自己每天至少花30分钟时间放松、减压、舒缓,这是你将自己从责任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能量的时间。

3.与其他人联系。

不要低估了人际间的亲密关系和社交活动的作用,与能够提高你生活质量的积极的人待在一起,可以避免你受到压力的负面影响。

4.睡眠。

你是不是曾经注意到,当你睡眠不足的时候,你非常渴望那些可以迅速给你能量补充的食物。这背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缺少睡眠会直接导致紧张、暴食和体重增加。

你的身体里有两种荷尔蒙来调节正常的饥饿感和饱足感。胃饥饿素激发食欲,当你饱足的时候,瘦素会向大脑发送信息。然而,当你睡眠不足的时候,胃饥饿激素水平会上升,刺激你的胃口从而使你吃得更多,瘦素水平下降,你不易感到饱足而会继续进食。因此,你越是缺乏睡眠,身体就会渴求越多的食物。

身心疲惫不仅会让战胜食欲更加困难,也会提高你的压力水平,导致更严重的情绪化饮食。要想控制你的食欲,减少对食物的渴望,请尝试多加休息,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文/李艳鸣 主任医师 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