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

1952年,《中国青年》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湖北的读者来信,信的主题是:罗盛教烈士的牺牲,是否值得?

“罗盛教同志的任务是战斗,打击敌人,他不应该冒自己生命危险去抢救一个朝鲜小孩……救起一个小孩,反淹死了一个人民志愿军战士。太不值得!”

编辑部的同志没有立刻回答这封信,而是将信刊登在了1952年第六期“生活·思想·学习”栏目之中。随即,编辑部收到全国各地读者一千多封来信,一致认为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壮烈事迹是伟大的,至于是否值得,70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许能够看到更加清晰的答案……

罗盛教,1931年4月出生于湖南新化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49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湘西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50年7月1日,他光荣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1)

图|罗盛教烈士

1951年春天,罗盛教随同部队一同横跨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这里他认识了许许多多贫苦的朝鲜人民,因为战争,他们很多人都无家可归,无数老人,妇女和儿童四处逃难,罗盛教对侵略者恨得咬牙切齿。

中国志愿军部队之中有纪律,要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不能索要朝鲜乡亲们的一粒米、一根柴火,不仅如此,志愿军战士们还会将所剩无几的粮食分给他们。

罗盛教和诸多战士们一样,认真学习朝鲜语,和乡亲们亲如一家。

一次,敌人的战机忽然轰炸,村庄顿时陷入熊熊烈火之中,罗盛教奋不顾身地冲进着火的房屋里,抢救出安大娘和她的孙女。

在临津江牛尾洞伏击战中,罗盛教主动要求上前线抢救伤员。突然,一枚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用身体掩护住伤员。

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险之中,罗盛教首先想到的都是战友和群众。

1951年寒冬,罗盛教所在的侦察连奉命前往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休整。

1952年1月2日,战士们还沉浸在欢度新年的喜悦之中,罗盛教独自一个人来到了泥栎河边寻找前几天训练之时没有爆炸的两枚手榴弹。

那天,河面上4个少年正在快乐地滑冰,其中有一名叫做崔莹的少年突然踩空,冰面破裂,他一下子掉进了八尺多深的冰窟窿里面去了。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2)

3个孩子吓得大喊大哭,罗盛教听到求救声后立刻奔向他们。

他用最快的速度脱掉了棉衣和靴子,在零下20℃的严寒之下,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窟窿之中。

第一次潜水,罗盛教没有摸到崔莹,他浮出水面换了一口气,又潜入水中,第二次,罗盛教还是没有找到崔莹,此时他的体力已经快要耗尽,他依旧深吸一口气,钻进刺骨的冰水里。

第三次,罗盛教终于摸到了崔莹,他接连数次将崔莹托向水面,然而已经裂开的冰面非常脆弱,崔莹几次伸手要爬上去,冰块都塌了下来。

罗盛教已经冻僵了,他用了最后的力气,将落水的崔莹又捞了上来,顶出了水面。

侦察连理发师宋志云听到声音后也急忙赶了过来,他不会游泳,只能找到一根木杆,伸到了水面,希望能帮罗盛教一把。崔莹抓住了这根木杆,终于获救。

而21岁的罗盛教却被冰下的水流给冲走了。等到侦察连的战友们和石田里的群众来寻找,冰窟窿里面已经完全找不到英雄的身影。

后来大家是在下游十几米处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

几天后,时任一四一师师长的叶健民和其他的领导来到各团,指挥部队对前一阶段的作战进行总结,尤其是研究对付敌人机械化部队的战法。

当他乘坐的车辆缓缓驶入石田里的时候,路两边突然围上来很多朝鲜老百姓,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悲痛、沉重的表情,每个人都好像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和领导们说,但他们说的话叶健民也听不懂。

叶健民忙问:“这是出了什么事?”身旁的参谋人员摇了摇头。

叶健民马上让车停下,派参谋人员下车打听,原来是侦察连有一名叫做罗盛教的战士,因为救了一名叫做崔莹的少年牺牲了。

乡亲们都是自发来找部队领导的,希望志愿军能够答应他们,用朝鲜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安葬罗盛教同志。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3)

听到“罗盛教”这个名字,叶健民感到很熟悉,仔细回想,前几天的确看到一张事故通报,里面提到这名战士是落水溺亡的。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之下,战士们在异国他乡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报告并没有详细描述罗盛教牺牲的经过。师里的几位领导都下部队抓整训去了,司令部里面只有一位刚刚调来的副参谋长在主持工作。整个师这么多人,所有的工作繁重复杂、千头万绪,罗盛教牺牲之事就以“意外”如此定性了。

没想到今天,叶健民竟然看到如此多的朝鲜群众自发来到师部请愿,可想而知这名战士在他们心中有多么重要。

叶健民要求部下马上深入群众详细了解情况,如实向他报告。

参谋人员回来后,情绪尚未平复,他对叶健民详实说明了老百姓们的请求,他们想要为罗盛教请功。一位名为元善女的55岁朝鲜大娘,愿意将自己的墓地主动献给罗同志。他对前来调查的同志说:“罗同志和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

一位白发苍苍的朝鲜族大爷一直向部队请求,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来安葬罗盛教。

叶健民师长听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快,得到命令的宣传科长和机关直属工作科科长来到了叶健民面前,叶健民询问直工科长:可否了解罗盛教是怎么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我知道这件事,他是掉进河水里溺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照淹亡事故向各团做了通报。”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4)

图|崔莹(中)在朝鲜接受采访时与中国记者合影

战争时期,这种在上下级已经做了通报的事情是不能轻易变动的,否则会造成不利影响。

但叶健民知道,这关乎一名已经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荣誉,也关系到这么多朝鲜乡亲的心愿。

叶健民详细询问了直工科长处理罗盛教事件的过程,并且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在办事之时一定要深入细致了解情况。

叶健民就带着二人冒着零下20℃的严寒来到了罗盛教牺牲的河边进行察看,崔莹的母亲听说师长亲自来了,立刻带着孩子来找他们。

一见面,崔莹和母亲就跪在了叶健民的面前,崔母情急之下用朝鲜语夹杂着汉语,详细述说了罗同志救下崔莹的经过。

罗盛教一跃而下的那个冰窟窿还没有完全被冰封,叶健民默默蹲下身,看着冰窟窿的边沿,他的心情非常激动,他为一名战士的牺牲而感到悲痛,也为有这样一名志愿军同志而感到骄傲。

一回到师部,叶健民就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政委彭清云同志,与他交换了意见。

当天夜里,叶健民就主持召开会议,主要就是关于开展向罗盛教烈士学习的决定。

罗盛教是一个值得大力宣扬的正面形象,师长叶健民和政委彭清源签名了有关罗盛教舍己救人的报告材料,向上级提交了请功报告。

当时战斗条件有限,师党委还是决定用最高的礼仪和规格为罗盛教举行追悼会。

罗盛教并非在战斗之中牺牲,但他和战场上的烈士一样,体现了我们志愿军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罗盛教的追悼会在石田里举行,2000多名志愿军官兵和当地数百名老百姓都来参加了追悼大会。

崔莹和他的母亲,还有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墓地捐给英雄的元善女大娘,都发表了讲话。师炮兵鸣炮21响,向罗盛教致哀。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5)

图|崔莹

按照朝鲜人民的礼仪,罗盛教被安葬在石田里的一座小山坡上,乡亲们在他的墓地四周种上了象征着“不朽”的松树。

在清理罗盛教的遗物之时,同志们发现他的日记之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

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

应该继续勇敢前进,

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在朝鲜的这段时期,罗盛教一共给家人写过4封信。

在他牺牲的前一天,他给母亲写下了人生之中最后的只言片语: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我必须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罗盛教救一个素昧平生的朝鲜孩子,并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他有着极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也有着朴素而动人的文笔。

此时的金日成日理万机,在听说了罗盛教的事迹后,一定要来石田里见一见罗盛教的墓地。

罗盛教牺牲的河流后来被命名为“罗盛教河”,河对岸安葬罗盛教的那座山则被命名为“罗盛教山”,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罗盛教烈士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

毛主席亲自为他题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那是一个动荡而贫穷的年代,却培养了无数无私而重情重义的父母。

罗盛教牺牲后,崔莹给罗父罗迭开写信,称他为“父亲”。

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第二天,罗迭开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朝鲜人民军的家属: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爱我的儿子,也爱我的国家和土地……

我的儿子盛教牺牲后,朝鲜人民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安葬在你们英雄国家的土地里。我深深地感激你们,我和你们血肉相连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6)

图|军人崔莹(图中穿棉军衣者)和慰问团合影

看了这位伟大父亲的信,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罗盛教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精神,和父亲的教育、党组织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而崔莹的父母一直在告诉崔莹“救命之恩应该永世不忘”,他们多次向有关方面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够见到罗盛教的家人。

1953年10月,中国政府派出了以贺龙、罗瑞卿为团长的慰问团,前往朝鲜访问,罗迭开便是慰问团的一员。

此时的平壤到处都是被炸毁的房屋和倒塌的工厂,不服输的朝鲜人正在铆足劲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

慰问团先后到达了朝鲜的元山、咸新、上甘岭等地,所到之处都受到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一天,在慰问团观赏完一部大型表演后,朝鲜翻译带来了一名朝鲜人民军排长。他的脸上激动而紧张,两只手不停搓着衣角,他像是有很多话想要和首长们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7)

图|工笔画,崔莹见罗盛教父母

翻译向大家介绍,这个少年就是罗盛教从冰窟窿里面救出来的崔莹,如今他已经是一名真正的人民军战士了。访问团见到他很高兴,都围上来和他握手,有人将一枚八一纪念章挂在了他的胸前。

此次访问,罗迭开受到了金日成的接见,朝鲜方面还安排了罗迭开前往崔家,与崔莹相见。

罗盛教村和附近的村民为了等待罗迭开的到来,半夜3点就起来了,排了一里多长的队伍。姑娘们上山摘下欢迎的花束,老农民们带上了代表着庄重的乌纱礼帽。

这是崔莹第一次见到中国的罗爸爸,他高声呼喊着:“爸爸,爸爸,你可来啦!”

罗迭开的泪水夺眶而出,仿佛看到罗盛教正在朝着自己飞奔而来。

罗迭开来朝鲜前,罗家就精心为崔莹准备了一份礼物:一个毛泽东主席石膏像、一套罗妈妈亲手做的衣服等等,装了一书包。崔莹也送上了崔家人的谢礼:两套朝鲜民族服装,一匹他母亲亲手织的家绢

崔莹的心中满是愧疚,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是一提起罗盛教,他依旧在不停自责。

罗迭开慢慢开导他:“你要好好念书,提高文化,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盛教死了也如活着一般。”

在晚间的宴席上,金日成特地询问哪位是罗盛教的父亲,他举起酒杯,用中国话对罗迭开说:“谢谢你,谢谢你生了这样的好儿子为朝鲜人民牺牲了,谢谢你这样的好爸爸。”

当罗迭开出现之时,瞬间被几百个打着绿色领巾的孩子们围绕在中央,他们都在喊着罗迭开“爸爸”、“阿爸吉”。

当天晚上,罗迭开就住在了崔家。

崔家除了挂着毛泽东和金日成的相片,还贴着一张罗盛教的画像。罗迭开和崔莹的父母聊着今年的收成,聊着明年丰收的计划。

崔莹已经对罗爸爸没有了拘束,依偎在他身边,央求他多讲一讲罗盛教小时候的故事。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8)

图|崔莹(中间戴帽者)与附中少先队员合影

温馨的谈话一直持续到深夜。

罗迭开知晓朝鲜人民对儿子的重视,他也听说这里的村子、山和河流都以“罗盛教”改名,寓意着罗盛教烈士的精神将和山河同在,这里的百姓会一代一代传递着这个感人的故事。

只是罗迭开没有想到,金日成会和他一同来到罗盛教墓前扫墓,他还亲自为罗盛教写下碑文:“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954年,崔莹随同朝鲜第三届访华代表团来到中国。

在火车上,着急见到中国爸爸妈妈的崔莹一直在埋怨着:“火车太慢了,太慢了……”

与此同时,罗盛教的家人一天也跑了县里好几趟,询问县里的干部:“崔莹倒是什么时候来呀,罗盛教的弟弟妹妹们急着见崔莹哥哥。”

5月30日,朝鲜代表团在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参观完后,前往湖南长沙。第二天一早,代表团副团长李永镐等12人,在省民政厅厅长李越之、省军区副参谋长田厚义陪同下前往罗盛教的故乡新化县。

中午,车队到达新化之时,县里3000多名群众正在冒雨等候着,崔莹一下车,罗迭开就迎了上去,崔莹马上奔向罗迭开,与他拥抱在一起,哭喊着:“爸爸,爸爸!”

来到县民政厅休息室后,崔莹马上就问罗迭开弟弟妹妹们在哪里,罗迭开告诉他,一家人已经等候他多时了,这时候正在家里收拾着,准备饭菜给他吃。

下午5点,朝鲜代表团来到了罗家。罗妈妈在家翘首等待了一整天,见到崔莹之时忍不住流下泪来。

崔莹紧紧抱住罗妈妈,罗盛教的四个弟弟妹妹也抱紧了他。

罗妈妈在家中准备4大桌酒菜,代表团成员和陪同人员在罗家共同进餐。

崔莹就坐在罗妈妈身边,罗家的亲人们一直不停给他夹菜倒酒,崔莹懂事地给罗爸爸罗妈妈敬酒,还给弟弟妹妹们夹菜,和他们聊起了现在的学习和生活。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9)

当天晚上,崔莹就睡在了罗家。

他将朝鲜爸爸妈妈的信亲手送给了罗爸爸和罗妈妈,表示两家人一定要世代交好。

第二天早饭后,崔莹就要随同朝鲜代表团离开了。罗迭开将罗盛教生前的毕业证书送给了崔莹,鼓励他道:“希望你像盛教哥哥一样努力学习。”

罗妈妈送给崔莹一双布鞋,那是前几天刚刚听说崔莹要来,罗妈妈带病为他亲手纳的,她哽咽着对崔莹说:“穿上它好好学习,好好为人民服务。”

崔莹忍不住了,大声哭了出来。

这一天,他们聊到很晚,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罗妈妈心疼他一直在赶路,催着崔莹赶紧去睡觉,崔莹拗不过妈妈,只得钻到罗爸爸的床上,一夜安眠。

第二天崔莹起床之时,就看见罗妈妈准备了一桌子的葵花籽、南瓜子和花生糖等零食,罗妈妈还询问他夜里睡得好不好,有没有被蚊子咬。

两人笑着没聊多久,罗妈妈突然鼻子一酸,眼睛又红了。

依照安排,今天一早崔莹就要随同代表团离开。

罗迭开夫妇一直将崔莹送到了街口。看着他们如此难过不舍,崔莹安慰他们,将来他一定会回来看他们的。

1960年10月25日,罗迭开受邀参加了志愿军出国作战十周年纪念大会。

毛泽东老远看到了罗迭开,在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陪伴之下,笑容满面地朝他走来。

罗迭开非常紧张,不知应该怎么和毛主席说话才好。毛主席见他略有些忐忑,亲切地对他说:“你到北京来就随意些!你是罗盛教的父亲吗?听说你外国有个儿子!”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10)

毛主席如此平易近人,还和罗迭开开起了玩笑,罗迭开瞬间轻松起来,回答道:“不是您老人家的教导,我哪能有个国外的儿子啊!”

罗迭开8次上北京,毛泽东7次接见他,1966年10月,罗迭开还在中南海住了三天。

毛泽东曾经对黄继光的母亲说:“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他对这位老父亲的亲近,也许正是来自于这样的感同身受,他们同样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之中失去了优秀的儿子。

1970年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20周年之际,罗迭开再次受邀访问朝鲜,到达平壤市,发现已经有数十万朝鲜人民在等候着他,欢迎着他。

罗迭开参加了平壤群众大会,并且在主席台就座。现在的平壤他和第一次见到的平壤大不一样了,罗迭开开心得说不出话来。

这年,崔莹已经成家立业了,他有了四个小孩。崔莹的母亲一定坚持要送一个孩子给罗迭开做孙子,罗迭开喜盈盈认下了这个异国的孙子,按照家乡的习俗,给孩子起名为“罗继宏”。

临走时,罗迭开再三叮嘱崔莹:“要听金首相的话,要做金首相的好战士。”

1982年,罗迭开80岁寿辰,金日成主席赠送的生日礼物提前送到。

1983年,朝鲜庆祝建国35周年之际,《沸流江的新传说》在朝鲜上映。这是金正日同志亲自指示拍摄、制作的,饰演罗盛教的演员经过千挑万选,最后决定为曾在《血海》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功勋演员金升梧。

2010年6月25日,《环球人物》驻朝鲜特派记者专程前往罗盛教烈士的墓前吊唁,看护罗盛教烈士陵墓的江仁德老人详细地向中国记者介绍这名中国烈士,朝鲜乡亲们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过罗盛教。

朝鲜谈判后被释放多少朝鲜战俘(罗盛教救下的朝鲜少年后来怎样了)(11)

朝鲜的同志们遗憾地告诉记者,在1977年,已经是朝鲜某坦克部队营长的崔莹,因公殉职!此后他的母亲和妻子都被接到了部队生活。

这是一个悲壮的消息,一位朝鲜军人,踏着一名中国志愿军烈士的足迹,最终竟也成为了烈士。

罗盛教是一个平凡的战士,他做了一件让朝鲜老百姓感激了几十年的事,他救了一个同样为人民的事业奉献出生命的军人。

他的精神是不朽的,这里的山河冠以他之名,这里的孩子世世代代以他为榜样。罗盛教烈士的牺牲,是否值得?但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心中衡量过“值不值得”这个问题,这场战役就不会胜利!我们的军人,从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