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中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史书中关于张飞的记载,以陈寿所著《三国志·张飞传》最为集中,书中不仅对于张飞的生平做了具体介绍,还对张飞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价。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晋,所载史事上接于汉末,主体为魏、蜀、吴三国鼎峙时代,下承至西晋。修史者陈寿,先后历仕蜀汉、曹魏、西晋三朝。

陈寿为魏、蜀、吴分别修史,最后合归一书,这种方式化解了为鼎峙的三国同时修史的难题,使《三国志》的体例在“二十四史”中独具特色,这也彰显了陈寿在史学层面的高超造诣和卓越才能。

正史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中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1)

英勇善战的虎将

谈及张飞,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其作战英勇的武将形象。张飞的军事才能,特别是战场上的虎将之勇,是后人喜闻乐见、拍手称颂的主题。张飞的英勇善战突出反应在几场战役中,首当其推的便是长阪之战。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记载: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拒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进者,故遂得免。

通过这段史料的记载,陈寿言简意赅地赞赏张飞的勇猛,“虎将之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公元 208 年,曹操向南征讨刘表,此时的刘备屯军在樊城。恰逢刘表去世,其子刘琮代管荆州,派遣使臣举荆州投降曹操。

刘备到了宛城才知道曹操大军已至,于是带领将士离开。行军到了当阳时,军民跟从者数以万计,辎重甚多,行军迟缓,每天不过十余里路。

曹操则派遣精良的骑兵紧追其后,每天行速高达三百余里。追至当阳的长阪坡时,刘备情况危急之下,丢弃妻子,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人马夺路而逃。

张飞则以一人之力,战于长阪,抵挡数千军马。临危不惧,拼死决战,未见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仅凭横矛瞋目,据水断桥,便喝退了曹军。

一时间张飞的英勇事迹在孙吴曹魏阵营中广为流传。张飞作战英勇的恢弘气势和震慑力可见一斑。“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通观《三国志》,陈寿对张飞军事才能的描写不多,对与张飞相关的各项战事大多一带而过,这也是陈寿在进行历史人物描写时存在的普遍现象。

但是张飞具备的英勇善战的特征在张飞形象流变过程中逐步被继承和发扬,与后来的《三国演义》中勇猛善战的军事将领形象一脉相承。

正史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中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2)

礼贤下士的君子

张飞形象素来与勇猛粗莽联系甚密,礼贤下士多是文臣谋士涉猎范畴。然而,《三国志》在对张飞集中描述的七百多字中,“义释严颜”事件占据了相当长的篇幅,足见陈寿在这方面对张飞形象特征的关照和强调。

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日:“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日:“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公元 214 年,张飞与诸葛亮、赵云征讨敌军到了江州,生擒了巴郡的太守严颜,平定巴西德阳。《三国志》将此战首功记到了张飞头上。从史实层面讲,张飞具备君子的仁义、风度和胸襟。

张飞生擒严颜,问起为何殊死抵抗、拒不投降时,严颜义正言辞,不卑不亢地指责张飞等侵犯州郡,声称这里没有投降将军,有的是死战抵抗的将军,并且面对张飞的砍头令,严颜面不改色,堪称忠君、勇士之表。

张飞面对如此刚毅正直的敌将,不免会心中肃然起敬,感慨并大加欣赏,其个性已然引起张飞的共鸣。张飞英勇善战,兼具仁义,属于孔子论述君子的范畴。张飞虽然动怒,但壮而释怀,义释严颜,引为宾客,彰显了一种重视贤才的宽阔胸怀,这让张飞勇猛形象的基础上打上了仁义君子的烙印。

《三国志》中体现张飞君子品质和情怀的地方还有很多。刘备曾给予张飞极高的评价,谓之“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自不待言,比之周宣王时之召虎可能是三国时对臣子最大的褒奖。

张飞在刘备的心目中是忠义仁勇的化身,具备君子的仁义道德,值得信任。

所以,公元 221 年,张飞进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加官进爵,负责京师核心地区的督查管理工作。

正史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中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3)

智勇双全的武将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明确指出了张飞的“勇”,但是一般人对张飞的“智”知之甚少,甚至毫无概念。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勇猛张飞的形象在演进过程中被重点关照,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被弱化或忽略;另一方面,关于张飞用计的历史记载确实不多。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邰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兵万余人,从他道邀邰军交战,山道 前后不得救,飞遂破邰。

公元 215 年,曹操领军十万,攻破汉中平原的张鲁,留下大将夏侯渊和张郃驻守后返回邺城。张郃曾经受命远征乌桓,平乱马超,战功赫赫,属于曹魏武将阵营第一梯队。

张郃督统各路军马进入巴西郡,试图将那里的老百姓迁徙至汉中。行军至宕渠、蒙头、荡石之地,与张飞军团对峙了五十天有余,相持不下。

面对强大的对手,张飞没有束缚于现状,也没有盲目死战,而是用计包抄,亲率一万精兵,从另外一条道路与张郃军交战。

由于先前对有利地形条件的准确把握以及军事方面的统筹部署,曹魏军前后不得相救,张郃狼狈弃马,只和麾下十余人沿小道逃离,飞最终大获全胜,巴西郡一带重获安定。

张飞以智勇取胜令人叹服。只不过,史书中对张飞智谋方面的记载很少,在后世的文学家、民间艺人等对张飞形象演绎的过程中,张飞的智谋方面很少被深入发展,这直接反映在大部分人对张飞形象的接受时,停留在“勇猛”的单一武将形象方面。

正史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中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4)

暴虐寡恩的将官

张飞虽然在军事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但是其性格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这也是这颗繁星在三国群雄争霸时期猝然陨落的直接原因。

《三国志·张飞传·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陈寿评价“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究竟张飞是怎样的暴而无恩,又是何以招致杀身之祸的,我们可以从张飞传中找到答案。

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 “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日:“噫!飞死矣。”追谥飞日桓侯。

“不恤小人”指的是张飞不能关心和体贴下级。

公元 221 年六月,刘蜀进攻孙吴,张飞应当亲率一万人马由阆中出发与刘备会合的,却惨遭自己账下的张达、范彊谋害。

张飞对待自己的部下严苛暴虐,经常鞭笞怒骂下属,不留情面。从主公刘备告诫的话语中我们还能得出一个结论,张飞常把有过过节和冲突的下属留在自己身边使用,可谓养虎为患。

作为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纵使战场上勇猛无敌,也难逃小人背地里的暗算。在性格方面,暴虐寡恩成了张飞的短板。

张飞性格上的缺陷,再加上不能明辨左右,用人不当,成为其猝然离世的直接原因。

正史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中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5)

《三国志》对于张飞暴虐寡恩的记载还体现在张飞痛失下邳城事件上。

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张飞受刘备嘱托坚守下邳城,惨遭吕布军偷袭,备妻刘氏及家口、军资被吕布掠获,张飞随刘备放弃下邳城,投奔曹操。

文中记载“益德杀曹豹”的事件虽无从考证,但是张飞作为守城的将领,惨遭部下内外勾结、倒戈相向是事实;上述史料虽是魏书中主讲吕布的部分,但是吕布既有勇无谋又十分自负;另外蜀书中素有对张飞对下属暴虐寡恩的的记载,综合各方因素,张飞对下属曹豹等不能善待的可能性很大。

这或许正是《三国演义》在参考《三国志》等素材,将这一事件演绎为“张飞酗酒虐曹豹,引得吕布袭下邳”。

正史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中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6)

言至此,以《三国志》关于张飞形象及相关事迹的记载为原材料,深入剖析了张飞的历史原型。按照《三国志》,英勇善战、礼贤下士、勇智双全、暴虐寡恩基本上可以确认为张飞的历史原型。在后期的流变过程中,张飞的英勇、暴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敬贤和智谋方面相对淡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