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现状(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先世的祖居地就是金朝时期的胡里改路吗)

发现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连载之二十五)

辽朝时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称帝建元,定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国号大金。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后,综合实力迅速壮大,并继续用兵,经过十余年征战,这个来自白山黑水间的北方强悍少数民族最终灭亡了辽国和北宋两个强大的封建帝国。

在金朝时期,爱新觉罗家族的先祖们就生活在金国的领土上,这里的行政区域就是胡里改路。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现状(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先世的祖居地就是金朝时期的胡里改路吗)(1)

金国战士

搞清楚这段历史,还需要从爱新觉罗家族的起源说起。

爱新觉罗家族的始祖名叫孟特穆,也称作猛哥帖木儿,孟特穆的父亲是范察,是女真斡朵里部落(元代的万户府)的首领。

在被野人女真侵扰被迫南迁之前,该部落所在的位置就在黑龙江中下游与松花江交汇处,这片广袤区域有个历史悠久的名字叫胡里改,这历史在《金史》中有明确记载。

金代时设立的胡里改路一直是女真故地,直接归上京路管辖。

胡里改一词的由来与牡丹江的历史称呼有关。

牡丹江流域一直是爱新觉罗家族先辈生存繁衍的故地。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现状(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先世的祖居地就是金朝时期的胡里改路吗)(2)

牡丹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名。

牡丹江在唐代时被称为“忽汗河”。在《新唐书》第二百一十九卷《北狄·渤海》中记载:“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

说明渤海国的上京城就在忽汗河东侧,也就是牡丹江东侧。

金代时称牡丹江流域为“鹘里改路”或“胡里改”路,明显是因为作为行政区划的路,是因水而得名,因此牡丹江在金代也被称为“鹘里改”或“胡里改”。

元代时期沿用了金代对牡丹江的称呼。据《元史》第五十卷《地理二·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中的记载:“有胡里改江并混同江”。

到了明代时,牡丹江被称为为“忽儿海河”。在《辽东志》卷一《地理志》中记载:“忽儿海河,城东北一千里,源出潭州城东诸山,北流谷州城,东经斡朵里城,北流松花江”。

这里出现斡朵里城,这是一个与爱新觉罗家族非常密切的历史地名。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现状(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先世的祖居地就是金朝时期的胡里改路吗)(3)

爱新觉罗先祖布库里雍顺像

清代称镜泊湖下游流段为“虎儿哈河”、“虎尔哈河”、“宁古塔河”、“湖尔哈河”、“呼尔哈河”、“虎尔喀河”、“瑚尔哈河”、“呼尔喀河”、“胡尔哈河”、“呼拉哈河”。《柳边纪略》记载:“虎儿哈河即镜泊下流”。

《盛京通志》第九卷《山川志》记载:“虎尔哈河即古呼里改江”。《东北边防辑要》记载:“虎尔喀河出长白山北麓,经宁古塔西南折,绕城东又北行,入混同江”。

《东北边防辑要》记载:“呼尔喀部(胡里改)即今牡丹江上下各地,其源同于宁古塔西南瑚尔哈河,故称瑚尔喀(胡里改)”。《东北边防辑要》载:“会南岸发源宁古塔之呼尔哈河,即今牡丹江”。

可见胡里改之名源于一条江,江的名字今天称作牡丹江,这条江的流域就是爱新觉罗家族先世的繁衍之地。后来,这一区域以胡里改的江名命名。

胡里改路作为金朝的行政区,为上京路下辖诸路之一。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现状(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先世的祖居地就是金朝时期的胡里改路吗)(4)

金代胡里改路所辖之地甚广,唐朝时这里设有黑水都督府,辽朝时则设置有五国部节度使,为生女真五国部所居住之地。当然,这里更是金朝皇族完颜部的兴起之地。同时,这里也是肃慎族群的传统生存繁衍之地。

在金初时,这里设置有万户。到了海陵王时(1150至1161年),这里又设置节度使。路治在今依兰县城北五国头城旧址。其辖境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鞑靼海峡,西以屯河(今汤旺河)与蒲峪路相邻,东南与恤品路接界。即不仅包括中国东北北部,还包括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

1130年(金天会八年),金朝将俘获的宋朝徽、钦二帝囚于五国头城。今天,五国头城遗址仍存,已成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朝时这里为胡里改万户府。明朝时则为忽儿海卫。

据史书记载,胡里改路“东极乌底改、吉里迷诸野人之境”,说明这里的胡里改是行政机构,名字来自牡丹江原名虎尔哈。

元朝时,将金朝的恤品(绥芬)路和胡里改路合并为水达达路。

水达达路下设五个女真人军民万户府,即斡朵怜、胡里改、脱斡怜、孛苦江、桃温,还设有一些屯田万户府、万户、千户等。

据专家考证,这五个女真人部落的前身就是辽金时期的五国部,即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他们来源于黑水靺鞨。

金朝时他们同完颜部一同被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之中,盆奴里在元朝设置为桃温万户,越里笃在元朝设置为斡朵怜万户,而胡里改部前身是火儿阿。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现状(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先世的祖居地就是金朝时期的胡里改路吗)(5)

金朝士兵

后来由于战乱,最后只剩下三个女真人军民万户府,即桃温、斡朵怜、胡里改,这三个军民万户府延续到明朝时期。在明朝时,名称未变,称为桃温部、斡朵怜部、胡里改部。

再后来,由于受到更北边的野人女真人族群乌底改人(乌德盖人/兀狄哈人)的侵袭,逐渐南迁到朝鲜半岛北部,并融合当地女真、汉人和朝鲜人融合形成建州女真。

爱新觉罗家族的先祖们就是斡朵怜部的首领。

清初时常出现有虎尔哈部,实际上就是未南迁的胡里改部。胡里改、斡朵怜等部因野人女真的侵袭,而只好从松花江下游南迁。那些未南迁的胡里改部和瓦尔喀等成为后来崛起的窝集部的一部分,被称为东海女真。

如果想寻找神秘的胡里改历史踪迹,我们今天可以到牡丹江市一游,在这里可以观察和体会古代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起源。

牡丹江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肃慎族系的遗迹众多,堪称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发祥地。

在牡丹江发现的古代文明遗址中,既有旧石器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铁器时代遗存、渤海国时期遗迹。

早在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满族的先祖肃慎族系就在牡丹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古肃慎氏文化。

这里商周时期为肃慎之地,汉魏时期为挹娄之地,南北朝期时为勿吉之地,隋唐时期为靺鞨部族之地。

公元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的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历史上被称为“旧国”。公元705年,大祚荣受招抚,被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

公元755年,大祚荣的孙子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到今天宁安市渤海镇,定都名为上京龙泉府。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攻灭,契丹在渤海国故地建立一个东丹国。

公元1115年,世居牡丹江畔的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今天的宁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区均属金代胡里改路管辖。

公元1234年,蒙古灭亡了金朝。牡丹江地方属元代的胡里改军民万户府统辖。公元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这里被划归合兰府古州管辖。

明朝时,牡丹江之地由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在牡丹江区域设有建州卫、麦兰(穆棱)河卫、阿速江卫、五林河卫、速平江卫、沙虎卫等宁古塔路的48卫所。

清朝时,宁古塔将军府就设在牡丹江域内,管辖着东北盛京以北的广大地区。

未完待续,本号将全面解开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欲知后续,敬请关注本号。

发现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连载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