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贾宝玉原来是什么关系(林黛玉与贾宝玉为什么那么难以结合)

林黛玉和贾宝玉原来是什么关系(林黛玉与贾宝玉为什么那么难以结合)(1)

不少《红楼梦》的读者,都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没有得到成全而感到很遗憾。贾宝玉是一个情痴情种,林黛玉也对贾宝玉情有独钟。他们具有高度的心灵默契,也都厌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林黛玉是唯一能够理解贾宝玉对仕途经济道路的鄙夷的人,她不说“混账话”,也因为贾宝玉赞扬她不说“混账话”而感到很惊喜。贾宝玉也是唯一可以理解林黛玉葬花的精神内涵,会在看到黛玉葬花之后感受到人生无常,产生“逃大荒,出尘网”的想法的人。他们二人都悲天悯人,追求人生的诗意。因此,他们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爱得刻骨铭心。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没有修成正果,让人感到非常难过。

按照王熙凤在第二十五回里的说法,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人物、门第、根基和家私等方面都是很般配的。从王熙凤到兴儿都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只要贾母一开口,他们就可以成亲。可是,贾母却并没有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做主。

贾母对于贾宝玉的婚事,始终是采取的一种拖延态度。第二十九回里,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的时候,贾母就说一个和尚说过,贾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之后,贾母干脆就不提贾宝玉的婚事了。贾宝玉因为紫鹃说林黛玉大了该出阁的时候就要回苏州林家,就吓得差点疯掉。贾母也没有顺水推舟,给贾宝玉和林黛玉指婚。那么对于林黛玉的婚事呢?贾母则从来都没有提及过。

贾母为什么如此呢?林黛玉身体不好,不能生养。“金玉良姻”的说法在贾府不胫而走。王夫人对林黛玉不冷不热都是原因。同时,还有一些原因使得贾母迟迟不给贾宝玉和林黛玉定亲。

林黛玉父母双亡。这是林黛玉心中永恒的痛,每每想到这一点,林黛玉都会黯然神伤,潸然泪下。同时,这对于林黛玉的婚事来说是一个障碍。因为古代有守孝的规定,一个人父母去世之后,他至少要等到三年之后才能娶亲。这一点,鸳鸯在第四十六回里说得很清楚。因此,贾母至少要等到林黛玉守孝结束,才能给林黛玉和贾宝玉定亲。

林黛玉无家可归。对于林黛玉来说,贾府是她唯一的依靠。按照紫鹃的说法,林家的确没有人口了,纵使有,也是远亲。而且,紫鹃只是开玩笑说林黛玉要回姑苏林家,贾宝玉就被吓得半死不活的,如果林家真的来人要接走林黛玉,贾宝玉会如何呢?贾宝玉自己说得很清楚,就算老太太同意,他也不会同意。可见,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根本分不开的。这就麻烦了,因为按照古代的规定,男女双方定亲之后就不能见面。这一点,贾母在第四十九回里说得很清楚。

贾府是世家大族,婚礼是非常讲究的。要选良辰吉日,要三媒六聘,要置办彩礼,有各种繁文缛节。所以,不可能刚定亲就成亲。看看薛宝琴,和梅翰林家定亲后,她在贾府也住了不少日子,梅家都没有派人来接薛宝琴去完婚。可见,贾母如果给贾宝玉和林黛玉定亲的话,就必须让林黛玉搬出去。请问,贾母应该把林黛玉交给谁呢?林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交给谁贾母都不会放心。因此,贾母只能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保持沉默。在古代,只有一种情况可以立刻办婚事,那就是冲喜。除非林黛玉或者贾宝玉病得要死了,否则贾母不可能给他们安排婚事。林黛玉虽然始终有病,但是也并不是病得奄奄一息,日薄西山。所以,贾母暂时想不出什么理由给宝黛二人定亲。

贾母自己的婚姻观还是很传统的。她反对私定终身,反对婚恋自主,认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点,她在第五十四回里,通过对才子佳人故事的批判讲得很清楚。她觉得一个大家闺秀要是一看见一个清俊的男人,就想起婚姻大事来了,就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当然,贾母并不知道林黛玉收到过贾宝玉送给她的两张半新不旧的手帕,还在上面题写了诗句。但是林黛玉当众喂酒给贾宝玉喝,这是不够得体的。所以,贾母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们一下。

当然,贾母的主要目的是向大家宣告,我们贾府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家族,我们家族里没有那种违背礼法的人,我们家的小姐公子都是懂规矩的。贾母是不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偷摸摸读过《西厢记》,没注意到林黛玉当众念出了《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句子。因此,她还以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是清白的。她甚至把贾宝玉爱和女儿亲近的原因解释为贾宝玉投错胎了,本来该是一个女儿的。我不确定贾母是真的没看出来还是在装糊涂。反正,以贾母的婚姻观来说她是不可能支持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自由恋爱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具有一种反封建色彩。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不仅有了私情,而且他们的价值观是反传统的。他们两个人都有平等意识。贾宝玉的这种看法在第四十一回里对妙玉说得很清楚。他的这种“世法平等”的观念体现在很多方面:对刘姥姥这类穷人的同情,对晴雯这类丫鬟的欣赏包容,温柔呵护,对琪官这类戏子的一见如故等。这就和等级观念背道而驰。

林黛玉没有阐述过平等观念。但是林黛玉的某些表现还是可以让我们看出端倪的。林黛玉怜惜自然,会埋葬落花,会在潇湘馆里养燕子,会心疼潇湘馆里的水仙花,会教鹦鹉念诗,她身上具有民胞物与的情怀。她和紫鹃的关系也是如同姐妹一般。紫鹃能够听出她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能够和林黛玉同床而卧,会和林黛玉说“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不仅说明紫鹃愿意成全贾宝玉和林黛玉,也说明她的确和林黛玉之间关系极好。一个千金小姐,和丫鬟相处得像姐妹一般,这并不符合古代主奴关系的本质。

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有一些反传统的做法。比如林黛玉不在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热爱诗词,才华横溢,在诗社活动中表现突出,还经常私下里写诗。贾宝玉有一次还把这些作品传了出去。

林黛玉和贾宝玉感情没有稳定下来之前,性格敏感多疑,患得患失。她经常吃醋,和贾宝玉闹脾气。贾宝玉为此不知道解释过多少次,说过多少次对不起,说过多少声好妹妹,偶尔,贾宝玉还会握住林黛玉的手。这自然不符合“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法。

贾宝玉挨打之后,不仅在晨昏定省方面很随意,甚至把《四书》之外的书都烧了。林黛玉对此不仅不加规劝,还表现出了一种理解支持的态度。林黛玉性格孤高傲世。她的这种态度在《咏菊》、《问菊》等诗作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贾宝玉因此对林黛玉十分钦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这种带有出世意味的思想是封建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贾母因为溺爱他们,还可以包容。但是贾政和王夫人绝对不能接受。

总而言之,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叛逆者,可是他们又必须依附于封建贵族家庭才能生存。这种矛盾使得他们不能被时代所接受,又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他们只能落得个悲剧结局。贾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黛玉则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样的悲剧结局自然是让人唏嘘感叹,难以接受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