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

百年考古史,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前并不了解的事实,历史以来有些固有结论也得到了推翻和验证,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国之重宝“四羊方尊”出土的那些事。

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中国现有的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那时候的南方是一片蛮荒之地,说是原始社会估计也没几个人会反对。但这样的认识其实是基于对南中国文明没有太多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不说最近这个大火特火的三星堆青铜文明,远在将近百年之前,有一件顶级国宝的出土就显示了,哪怕是上古时代,中国其实也是一个百花齐放、遍地繁荣的文化兴盛之地,这件国宝就是被誉为“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1)

“四羊方尊”的出土着实还有些传奇经历,故事得从80多年前湖南一个偏僻小山村说起。


一、那不经意间的一锄头

1938年,正值日寇侵华,国家和人民都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凡事均有例外,如果那时候你恰好住在一个偏僻小山村,也许日子也没那么糟心,还能稍微安闲一点。比如说当年湖南省宁乡市黄材镇月山铺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相当闭塞,与世外隔绝,住在这里的人就没有受到太多战争阴影的侵扰。

话说当年,月山铺有户人家姓姜,姜家有三兄弟,老大叫姜景舒(记住这个名字,就是他让沉睡了三千年的国之重宝重现人间)。姜家是贫苦农家,住在这样的山村只能靠山吃山,所以他们经常会开荒种地,种点杂粮什么的补充粮食不足(我是八十年代的人,我小时候其实都经常用红薯补充粮食不足,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2)

宁乡市黄材镇入口,马路前方就是四羊方尊的家乡。(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这一年4月的一天上午,姜景舒带着两个弟弟来到当地一个叫转耳仑的山上开荒,准备多种点红薯,毕竟那时候没有袁隆平爷爷,粮食还不足以饱腹。他们也没有刻意定在哪个地方开垦,就扛着三把锄头到处查看地形,看哪里合适。找着找着,姜景舒将锄头一点,找了块稍微平点的地方就开始了。弟弟们唯哥哥马首是瞻,哥哥说在哪里挖,他们就在哪里挖。

可让世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几锄头下去,差不多颠覆了人们对中国上古时期青铜文明的认知。

三个人“吭哧、吭哧”地挖着,心里想早点把这活干完,早点种上红薯,也能早点让家里人填饱肚子。挖着挖着,姜景舒突然停了下来,一动不动地盯着锄头下面,两个弟弟见状,赶紧跑了过来查看。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3)

从明末传入中国后,红薯为中国人口的增长提供了莫大的粮食支撑。(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原来,姜景舒感觉到自己的锄头碰到了金属物,轻轻地动一动锄头,他们还能听到金属剐蹭的声音。起初他们还以为是铁器,这挖出来多少也能换点钱补贴家用。于是,三兄弟放下开垦的事情,聚在一起开始往下挖铁器了。

等把东西挖出来,三个人都惊呆了。这哪里是什么铁器,分明是一个精美而巨大的器皿,身上覆盖着一层青绿色的东西,尤其是这件器皿的四个角上还挂着四只栩栩如生的羊头雕像。在震惊了好一会儿后,三人才小心翼翼地将这件器皿给合力抬了出来。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又逢日军侵华,世事纷扰,根本就没有什么文物管理的观念和体系,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文物,只要谁挖到,谁就有机会处置。姜景舒三兄弟挖到这件东西,自然就抬回了自己家里,就算他们没什么文化,也知道这是一件宝物。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4)

不要小看这一锄头,有时候背后隐藏的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大历史。(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这件宝物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四羊方尊”。青铜文明的认知史,从这三个小人物的锄头下开始改变。


二、“四羊方尊”的初次面世

所谓“红颜薄命”,其实乱世之中的文物也是一样。

小山村是藏不住秘密的,更何况姜家三兄弟也没打算隐藏这件宝物(毕竟要补贴家用)。很快,姜家三兄弟家里挖到宝贝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四邻皆知。接着,这个消息就传到了闭塞的山村之外,最终传到了一些文物贩子耳朵里。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5)

民国时期战乱纷纷,有不少人发国难财,其中贩卖文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文物贩子听到这个消息,估摸着也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件青铜器。最终,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来到了姜家,他发现这是一件巨大的青铜器,“整个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饰夔纹”(摘自百度百科)。老板震惊之余,向姜景舒提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价格——用四百块大洋(大约等于4万元人民币)购买该青铜器皿。

你要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穷的农家,不要说四百大洋,就算四块大洋估计这一家人也很少见到过。所以,这对姜家来说就是一个天价数字了,他们没有理由拒绝,麻利地就同意了这一桩买卖。当然,四百大洋他们家也没有全部得到,国民党政府的上上下下和一些地痞流氓也盘剥了一番,不过还算有一点良心,给姜家留了200多块大洋,算是很“仁义”了,乱世之中大抵如此。

再到后来,“四羊方尊”被文物贩子一再转手,价格就变戏法似的往上翻倍数了,最后,洋人打算用20万块大洋的价格把它收走。不过,这之后的事情姜景舒可能就不清楚了。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6)

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不少是中国文物,国外流失文物几何?有人算过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小人物和大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光怪陆离。


三、国之重宝的沧桑历史

由于炒“四羊方尊”的动静实在太大了,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也得知了这一消息。

要说这湖南省当时的政府部门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的,他们意识到了这件文物的重要性,及时出手,从地下交易的文物贩子手里没收了四羊方尊,由湖南省政府直接保管,才艰难地把这个国之重宝留在了祖国。不过,也仅止于此,国民党政府将这件文物“充公”之后并没有重视它,而后来的国宝“四羊方尊”那时候的日常生活一度也相当落魄。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7)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四羊方尊曾经的暂住地在这里。(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开始的时候人们就把“四羊方尊”随意放在湖南省政府的仓库里面,他们只是把这当做一个特大号的文物,却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据传,大概是因为精美,“四羊方尊”最终还是被发现了,有人就把它抬出来,放在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的案头当笔筒用了3个多月。后来应该是张主席自己也觉得不合适,就让人将这个“大笔筒”保管在湖南省银行的仓库里。

1938年11月,长沙遭遇了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灾难,三千年的长沙古城毁于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史称“文夕大火”,而我们的国之重宝“四羊方尊”也在这场大火中凭空消失、杳无音信了,人们一度以为它已经被焚毁在烈火之中了。

这桩悬案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最终破解。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8)

“文夕大火”,让三千年长沙城毁于一旦的一场巨大灾难。(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新成立不久的文化部全力搜寻“四羊方尊”。文化部工作人员在长沙经过多方努力,才了解到“文夕大火”后“四羊方尊”的沧桑历史。原来,四羊方尊并没有被大火焚毁,而是被当时的湖南文物保管人员提前向西部转移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路途中,转移车辆遭到日机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文物残片。好在还是有有心人,他们并没有将碎片丢弃,而是把它们全部收集起来放回到了湖南省银行的仓库里面。

人们很快就在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前身就是国民党政府的湖南省银行)的仓库里找到了“四羊方尊”的全部残片。

历史,终究还是给了这件“国之重宝”一线生机。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9)

你能想象吗?如此精美的大型青铜文物,曾经只是一堆残片。(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四、顶级国宝的重归之路

可是,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呢?这只是一堆文物残片,虽有价值但意义不大啊。

就这样沉寂了两年。1954年,基于组织推荐和毛遂自荐,一个名叫张欣如的文物修复专家出现在了世人面前。说来也是历史的惊人巧合,似乎有些事情是冥冥之中老天注定一样。

就在“四羊方尊”出土的1938年,河南省封丘县前马台村一个名叫张欣如的青年来到了省会开封(当时没郑州什么事,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经人介绍进入著名的"群古斋古玩店"当学徒,他的师傅是当时开封城有名的文物修复专家张振茂、王长青。这是不是好像在等着一个重大任务的到来?!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10)

古都开封曾经也是河南省会,如今没落了,有点可惜,东京汴梁啊。(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张欣如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曾被日军毒打而丝毫没有改变信仰。建国后,张欣如先后在河南省博物馆、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科工作。1952年,也就是在“四羊方尊”碎片被找到的当年(是不是很巧合?),张欣如被派往长沙参加考古工作,随后被留在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队。

1954年5月,修复四羊方尊的历史任务落到了张欣如身上。

清洗碎片、烙铁焊接、细节处理、抛光打磨……,张欣如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都将都把30多公斤的方尊挂在身上,连吃饭睡觉都在时刻警醒着,不敢有丝毫大意。到8月份,四羊方尊在张欣如的手里恢复了3000年的历史神韵,而且几乎看不出任何破绽。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11)

文物修复专家张欣如正在修复四羊方尊。(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可是,张欣如还有个疑惑,因为方尊的口缘部分始终还少了一小块,他以为是当时捡碎片的人落下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年姜景舒在卖出四羊方尊时,特意在口缘部分敲了一小块下来作纪念。1976年,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机缘巧合地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来经过多次沟通,高至喜才从姜景舒兄弟手里重获这一残片。

至此,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的“四羊方尊”才算真正圆满且完美地面对世人。

修缮后的四羊方尊先被存放在湖南省博物馆(这个馆了不起,现在是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当年还收藏过四羊方尊,再后来还差点收藏震惊中外的“黑石号”文物。该馆可以免费参观的哦,绝对让你不虚此行),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四羊方尊被调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之后这里就成了四羊方尊的后口所在地。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12)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是四羊方尊的新家,也是老家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五、百花齐放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大家的意识里,尤其是上古时期的商周时代,中华文明的原点就是中原地区,而广大的南方则是文明未开化之地,所谓“东狄西戎南蛮北夷”是也。

然而,四羊方尊的出土隆重地昭示了:中华文明的百花齐放,不单是百家争鸣的中原文明,也有着遍地开花的基本属性。不管是东西南北,还是沿海内陆,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着几乎相同属性的一些文明的种子,奠定了这个国家后世文化大一统的局面,这也是我们国家至今能保持庞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性质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而我们的国家民族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遭遇这种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依然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住中华文明的基调不变,就是源于几千年来我们文明的延续性、统一性和独立性。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1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一大因素。(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值得反驳的一个观点是,有些人借用西方的讽刺,说我们这个民族喜欢考古,而他们喜欢创新,意在证明我们的迂腐和落后和他们的先进和创新。我想说的是,我们有明确的五千年的文明可考,而你们呢?有文明可供考古吗?就算是你们那些博物馆里的东西,有不少也是从我们这里抢过去的吧。

而今,湖南省宁乡市在出土四羊方尊的黄材镇建起了炭河里青铜文明博物馆和炭河古城,迎接海内外热情的游客,这里不单有“四羊方尊”,还有许许多多品质不一、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物,人们还在此地找到了传说中的“大禾方国”的蛛丝马迹,一个上古时期的历史传奇正在缓缓拉开序幕,期待着所有人的见证。

作为一个长沙人,我欢迎您的到来!

四羊青铜方尊使用时代(国宝四羊方尊的沧桑史)(14)

湖南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厅一隅。(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