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

中国有五个失落宝藏:西夏王陵藏宝、楼兰王宝藏、李自成宝藏、张献忠宝藏和石达开藏宝,堪称中国宝藏传奇。

其中,最有名、藏宝最多、最吸引人的就是张献忠宝藏了。

据《世界年鉴》估算,张献忠的藏宝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财产能够养活一个国家,是四川五年的GDP总值。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民间传说,聊聊那些宝藏背后的故事。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

图1 张献忠“江口沉银”

村民潜江盗宝 警方成立专案组

2013年,每到夜深人静的夜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江面上,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成群的船只从不同方向驶来,驶入江心后,就开始抛锚固定。

这时候一群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拿着金属探测仪的人,趁着夜色,“扑通”一声,就潜入了江中。

半响,又浮出水面。

接着,小船神神秘秘地消失在夜色之中……

也就是在这一年,市面上总会流出金册、银锭、“西王赏功”钱币等多种文物。

虽然交易总是秘密进行的。

但是数量之多,再加上文物来历的特殊性,很快引起眉山警方的注意。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2)

图2

根据线索,警方持续调查发现,有人夜间潜入岷江,盗挖文物并高价倒卖。

于是迅速组建了“2014.5.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专案组,进行秘密侦查。

一经调查,发现不得了。

这群穿着潜水服、带着氧气管、拿着金属探测仪和成分分析仪,以及专业水下考古工具的“寻宝人”。

竟然一半以上,都是岷江彭山一带的村民!

如果不是警方证实,任谁也想不到。

白天还扛着锄头的村民,到了晚上,就摇身变成了盗宝人。

传说变现实

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陆续有百姓在江中打捞出一种金属的黑坨坨。

就在这片盗宝的江面上。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3)

图3

有一位村民还捡到了50两一枚的大银锭。

俗话“好事不出门,捡宝传千里”。

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得沸沸扬扬。

一时间,江边寻宝,人满为患。

刚开始,村民们只是好奇,试着到岷江河滩,用锄头啊、铁锹啊铲铲挖挖。

还真捡到了一些小铜钱之类的,但是不太值钱。

如果想多赚些,就要潜到水下,挖大物件。

因此,村民们开始到潜水基地学习潜水技术。

再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水下考古知识,购买水下考古工具。

这也就出现了开头,村民“全副武装”潜入岷江挖盗文物的画面。

对普通的村民来讲,这样投资小,收益高,见效快的生活,刺激着他们的肾上腺素。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4)

图4

尽管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也无济于事。

《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实际上,村民也知道,从岷江底挖出的东西是文物。

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法律的底线被他们抛到了脑后。

因为这让大家联想到了,在彭山当地,流传了300多年的童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传说当年张献忠在江口兵败,将金银沉入江底,并派了一位将军在此暗中守护。

后来,将军去世,变成一座石鼓踞守于此,与河中的石龙遥遥相望。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5)

图5

意思就是说,只要找到石龙和石鼓就找到了 “通关密码”。

并且从江中打捞出来的文物,也印证着,“银子万万五”的真实性。

因此,这也成为了无数人追寻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张献忠是谁,我们稍后再说。

现在先要搞明白的是,江中的宝藏到底跟他有没有关系。

考古专家申请发掘

知道这个历史传说以及盗宝的案件后,我国的考古队终于坐不住了。

2016年1月,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申请。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6)

图6

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找到石龙石虎

专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他们很快就确定了发掘位置,成都沿江而下的岷江出口彭山区江口镇。

专家们是怎么迅速又准确地找到发掘位置的呢?

原来,在考古实施前的调查中,考古队员先是查阅了20余种文献资料。

接着又进行考古调查、实地探访,经过多方文献验证,考虑多重因素,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挖掘位置。

令他们匪夷所思的是,当地村民告诉他们,童谣中的石龙是真实存在的!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7)

图7

因为几年前有一位老乡上山,在彭山江口附近的山间密林里,发现了掩埋在草丛树木下的一块石壁。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除去石壁上的杂草树枝,打算看看究竟,结果让他震惊不已。

一块巨大的石龙雕塑置身崖壁,就像真龙一样。

吓得老乡拔腿就跑。

专家们听完很兴奋,立刻让村民引路,来到了当时发现石龙的地方。

真的有石龙!

并且经过专家勘探,发现在石龙的对面有一只石虎,矗立在岩石上。

虽说历经岁月的磨砺,但仍不失威严。

这让大家不禁联想到流传300多年的童谣。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8)

图8

许多人不由地猜测“石龙对石鼓”,也许是石龙对石虎的误读。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石龙石虎的南边,隐藏着一幅石刻。

上面写着:

“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绍千古”。

石龙对石虎,流传了几百年的童谣,再次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专家发现,石龙和石虎所对的位置,正好是他们确定要挖掘的地方,不知是巧合还是童谣成真。

岷江围堰

知道了具体地点,但采取什么方式发掘,又成为一个新的难题了。

水下考古是前所未有过的。

而且江口这一带的水很深也很浑浊,水底泥沙厚重。

这是一个难度极大,层级极高的工程。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9)

图9

最终,经过现场勘查后,专家认为可以围堰驻地,学术名字叫滩涂考古。

就是把砂石倒在江中,把湍急的水流阻断,修建围堰,再把水抽干开始挖掘。

将不可控的水下环境,转变成可控而稳定的陆上环境。

出水宝物

当时恰逢江水枯水期,正是考古发掘的好时期。

因此,考古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

不断地发掘出文物,其中包含有金册和银册。

据现场专家介绍,金册为明王朝册封藩王及妃嫔所用,银册则为明王朝册封郡王及妃嫔所用。

还有目前唯一一枚的“蜀王金宝”,也被叫做金印章。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0)

图10

主要作为明代亲王在藩地发布政令、与中央书信往来的信鉴。

这枚金银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达95%。

这些东西落到他人之手,想必藩王、世子们也是凶多吉少了吧。

更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在“蜀世子宝”金印的周围,还散落着金手镯、金耳环、金铤等数十件金器,堪称宝藏的“金窝子”。

但这些还只是一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出水文物……

另外,在挖掘的银锭上,专家还发现了与众不同之处。

银锭的内壁记载着工匠的名字,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区域的信息。

专家说,这与张献忠的征战足迹是一致的。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1)

图11

通过文物、文献以及社会调查等三重证据的相互印证,专家确认眉山市彭山江口是张献忠沉银遗址。

从而也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

在人们在惊叹宝物数量如此众多的同时,也不经有疑问:

张献忠是谁?他从哪里来的如此多的财富呢?

张献忠

张献忠出生在陕西延安,定边县人。

明朝崇祯三年(1630)在米脂参加了农民起义,成为农民军领袖。

1644年在成都称帝,建立国号:“大西”。

从已经挖掘出江口银锭上的铭文可知,他的巨额白银财富是大西军转战湖广、四川等地,通过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获取的。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2)

图12

从打捞出水的大量银戒指、银耳环等很朴素的首饰,专家学者则认为是通过烧杀抢掠平民百姓所得。

那么他为何要将如此多的宝物藏于水下呢?

这还要从一场历史上的著名战斗说起。

藏宝原因

据清 《彭山县志》 记载,顺治三年,张献忠迫于政局不利,打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他率领十万大兵,撤离成都。

但探兵来报,旱路已经被清军封锁了,没办法只好改走水路。

船上装着数以千计的宝物,张献忠的目标是为了向川西突围,所以几乎携带了“全部家当”。

据估算,张献忠当时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四川五年的GDP。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3)

图13

大军乘船沿着锦江撤离,行走到彭山县江口的时候,被杨展用火攻突袭。

让毫无准备的张献忠顿时乱了阵脚,军队溃散,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杨展是明末的名将,武进士第三,是一员猛将。

在杨展的猛烈攻击下,慌乱中的张献忠下令,将大部分载满金银的木船沉没在江口,趁乱逃脱。

可以看出,当年江口一战,张献忠确实损失惨重。

然而,更惨重的结局还在等待着他。

张献忠在侍卫的拼死保护下,逃回了成都,立即下令截断锦江。

并在江底挖了好几个数丈深的大坑(一丈=3.3333333米)。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4)

图14

把剩余的宝藏全部埋在了大坑中,接着又命令放堤放流。

事后,他又残忍地将参与这件事的全部士卒、工匠全部灭口。

这就是史书中锦江埋宝的故事,史称“锢金”。

再之后,献忠哥的好运就到头了。

逃亡川北数月,他在西充凤凰山多宝寺太阳河畔侦查时,被肃亲王豪格K.O身亡。

从此,江口沉银与锦江埋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藏宝疑案。

那么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样纳闷了,这么多年就没有人惦记、寻找这些宝物吗?

宝物曾被多次寻找

其实,自张献忠被杀后,他的宝物就受到各方人士的强烈关注。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5)

图15

第一个想到张献忠这些沉没或埋藏宝物的,自然是跟他第一时间对战的杨展。

毕竟他曾眼睁睁看着张献忠的船,一艘艘沉入江中。

他还听说,附近渔民在江中捞出不少宝物。

因此杨展火速组织人手,从江中打捞出大量金银充当军费。

据说,杨展从江中打捞宝物,竟一跃成为明军中最富有的军队。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打捞技术,沉银并未全部捞起。

再之后,四川动荡了多年,江口沉银的事,也就逐渐被人遗忘。

等到江口沉银再次浮出水面,已经是100年后,清乾隆五十九年冬天。

一个渔民在成都锦江打鱼时,打捞出一具刀鞘。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6)

图16

这一发现引起了四川总督孙士毅的警觉。

他立刻派人前往江中进行打捞,结果令所有人振奋不已。

据说,捞上来的物品中,除了白银还有众多珠宝。

一时间成都锦江中有宝藏的说法,成为不少人的梦想。

但面对湍急的江水,加之难以确认的位置,最终只能无功而归。

又过了半个世纪,到了咸丰时期,清政府组织了一次江口沉银的官方打捞。

咸丰帝也是缺钱,就派时任成都将军裕瑞,“悉心查访,博采舆论,若知其处,设法捞掘”。

不过裕瑞也是有点背,最后啥也没捞到。

1930年前后,民国四川地方军,还专门组建了“锦江淘金公司”。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7)

图17

你看这名字就起的简单直接、直奔主题,主要业务就是寻找当年的沉银。

这家公司不知道从哪儿搞到一张传说级藏宝图,于是就按图开挖。

结果上百人前后折腾了一年,除了一些铜钱,一点金光银光都没见着。

直到 2005 年和 2011 年,江口因上游建大坝,岷江水位降低。

彭山江口相继发现大西银锭和金册,沉银传说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

但这也让盗窃者们不断涌出,变的更加猖獗。

说到这儿还要为四川的公安干警打call,这是全国破获的最大文物案。

在追回的千余件文物中,有国家珍贵文物 100 件。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8)

图18

其中最为珍贵的为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和“长沙府天启元年伍拾两”金锭。

均为国宝级的一级文物。

挖掘文物 文物的价值

截至到2017年4月13日,江口的发掘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

挖掘出水的文物有42000余件,金、银器数以万计。

四川民间流传数百年的水下藏宝传说,通过考古竟证实了他的真实存在。

这一刻,传说的文字变成了切实的文物,虚构的故事变成了真实的历史。

为研究张献忠大西国政权的建立、发展和衰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19)

图19

龙探长说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被评为2017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捧获“中国考古奥斯卡”。

堪称中国的“特洛伊城”、“图坦卡蒙墓地”级别的发现。

出水文物种类和级别,价值足以过数亿元,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追溯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既惊叹不已,又感慨万千。

按照历史记载,张献忠,当年沉银有千亿之多。

照此说法,今天出水的文物不足1%。

留给人们的无限想象,是否还有更多的财宝存在水下?

是否还有其他的藏宝处等待发现?

不久将来,会不会有一座全新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将再次建成?

张献忠沉银宝藏考古挖掘记(藏宝数量亚洲第一)(20)

图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