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本质作用是什么(道德的本质和特性)

李劲松原创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呢?道德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本质上,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通过谴责人群中落后的部分,赞扬先进的部分,提高个体的生命力,保障种族繁衍,促进整个人群向更和谐、更幸福的方向发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德的本质作用是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的本质作用是什么(道德的本质和特性)

道德的本质作用是什么

李劲松原创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呢?道德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本质上,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通过谴责人群中落后的部分,赞扬先进的部分,提高个体的生命力,保障种族繁衍,促进整个人群向更和谐、更幸福的方向发展。

假如我们对一个人群的每个人道德水平进行量化排列,那么,我们对人群中道德水准前三分之一的部分,应该予以赞扬;对人群中后三分之一的部分,进行谴责;中间的三分之一,留给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不予赞扬和谴责。如此,整个人群在道德的约束下,就会像无敌风火轮游戏的人群一样,道德水准不断向前滚动,不断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用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或者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标准衡量自己,就是道德绑架。这分为两种情况:

一、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比如,汶川地震了,要求有钱的人必须给灾民捐很多钱。有些人有钱,那这钱是合法收入吗?如果是,这样要求他就是道德绑架;如果不是,即使他捐了款,也得调查清楚。

再比如,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时讲的故事。莫言小的时候家里穷,平时吃不到饺子,只有在除夕之夜,每个人能分到两个饺子。正好有一年除夕之夜,一个乞丐到他家要饭,莫言妈妈给了乞丐两个红薯,乞丐看到他们在吃饺子就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人真不像话,我这么大岁数,你们吃饺子,却只给我红薯。”最后,乞丐强行要走了半碗饺子。

在这个事例中,就是道德绑架。为什么这么说呢?乞丐年高不假,应该得到一定的尊重也不错。可莫言一家和乞丐又是什么关系?莫言一家对乞丐有赡养义务吗?乞丐是把子女对他的赡养义务,未经允许而转嫁给莫言一家。表面上看似有点道理,实质是无理取闹。其实,二十四孝中的很多事例都是道德绑架,具体不再赘述,大家一查便知。

二、要求别人以过低的标准衡量自己。比如,熊孩子对人造成了损失,他的父母说:“他还是一个孩子,你和一个孩子叫什么真?”他是一个孩子不假,应该得到大家的爱护也不错,但并不代表他对别人的伤害可以不负责任。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给别人造成的损失由监护人负责。

当然,也有人同时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别人,而以过低的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某男在儿女很小时抛弃了他,几十年都没尽过抚养义务,甚至都没见过面。后来,他老了就理直气壮地要求儿女抚养他。

按照道德的标准,人与人之间是对等的,有付出才有权利获益。一个不尽抚养义务的人,在道德上也就丧失了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这种权利,即使法律上承认,在道德上也不被支持。

为了避免陷入道德绑架的泥坑,我们建议采取这样的态度:对于我们不了解的情况,不要断章取义、妄加评论。对于我们了解的情况,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对道德水平前三分之一的应予以赞扬,后三分之一的予以谴责。中间的三分之一,给别人选择生活的空间。

那种无论是非,一味地要求别人大度,习惯性地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划脚的行为,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反倒是不道德的。我们没经历过别人的苦,不要劝别人大度。记得郭德纲说过一句话:“我最讨厌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离他远一点,以免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你。”

不是所有的“劝人向善”都功德无量。道德的本质就是惩恶扬善,如果恶得不到惩戒,善得不到宣扬,那才是文明的倒退。真正的善良,是理解你的难处,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仍然希望,你能选择释怀与和解。

说完了道德的本质和道德绑架,下面我们聊一聊道德的特性。简单来说,道德包括以下几个特性:

一、道德的相对性。同样一件事,有些时候道德还是不道德得看站在一个什么立场,站在什么角度。对某个人也许是道德的,但对另一个人也许就是不道德的。这就是道德的相对性。

比如:水浒里宋江私放晁盖,对晁盖来说自然是道德的,但对于一向敬仰宋江的捕吏何涛来说,就是不道德的。何涛后来不仅被割了耳朵,还被刺配流放。

从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余夏和初晓是一对恋人,他们计划一起贷款买套房,男方余夏坚持要写上他父母的名字,而其父母却一份钱不出,他的理由是女方家里条件好,他家境差,写上父母的名字,是让他们安心。

余夏这种行为是善良的吗?看似善良,其实是自私。对他父母来说,是孝顺,但不能拿别人的钱去孝顺你的父母;对女方来说,就是自私。这是道德的相对性。另外,男方这种行为也违反了道德的公平性,无论财富如何,都是父母,是不是也可以写上女方父母的名字呢?

此外,道德也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是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但道德的阶级性是道德的相对性的一种,是包含在相对性里的,故这里不再赘述。

真正的善良就是如此——每件事都会从很多角度想问题。不但从自己的角度,也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甚至还会考虑做事之后会不会产生错误的连锁反应。然后才可能把一件事做到最好。

二、道德的整体性:正是因为道德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整个人群来说,或者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比如,一个恐怖分子拿着个炸药包正冲向人群,在这危急时刻,该怎么办呢?如果没有其他办法,能不能一枪将其毙命,从而救下多数人?按照佛家的解释,不能,因为五戒第一个,就是戒杀。但从道德的整体性的角度来看,是可行的。因为除去一个恐怖分子,以舍弃一个人的生命的代价救下很多人,就是从总体上保护了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说:“惩恶即是行善。”

三、道德的滞后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道德属于社会意识,所以,它经常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者说,道德是根据人们以往的经验用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行为准则。一旦人与人的关系变了,社会环境变了,道德就可能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矛盾。

于是,总有一些胆大的人,勇于冲破传统道德的束缚,按照自然规律去探索,做出违背当时社会道德的事情来。因为它符合自然规律,能满足人性中的某些需求。因此慢慢地,更多的人去效仿,又成为一种新的道德。

比如封建社会的婚姻。按照当时的道德,男女大防,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中本有的对性选择的渴望,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满足这种束缚,他们开始冲破这种约束,追求自由恋爱。因此,在《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私定终身”,在当时来说,是完全不道德的,是被社会所唾弃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恋爱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以至于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进步的标志。反而是“包办婚姻”逐渐成为一种“落伍的被人嫌弃的”的行为。

社会就是这样前人探索,后人跟进的方式不断发展变化,慢慢进步的。

四、道德的渐升骤降性。

一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降低很容易,提高起来却很难。因为人本性是自私的,文明就是在人自私的本性的基础上,一点点地摸索,建立起来的文明和秩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道德行为进行宣传,对先进事迹予以表彰,对道德缺失行为予以谴责等等,所以,道德的提升是很不容易的,是缓慢的“爬坡”过程。相反,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出现“善得不到张扬,恶得不到惩戒”的反例,,道德水准就会出现大幅度“滑坡”。

2006年,26岁的彭宇在南京一公交站转车,看到一徐姓老太摔倒了,就把她扶起来。后来,一中年男子看到了,也过来帮忙,徐老太不停地说谢谢。众人一起把她送到医院,彭宇还代付了200元医药费。事情发展到这里,却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徐老太和家属一口咬定是彭宇撞的,并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3万元。

主审法官王浩在没有直接证据的前提下,当庭质问彭宇:“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并据此推断,彭宇就是肇事者。此言一出,舆论哗然,难不成国家一直提倡的“学雷锋,做好事”是不被国家承认的,没有法律依据的玩笑?从此,老百姓对善行畏缩不前,瞻前顾后,几十年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瞬间土崩瓦解。人民日报因此怒批:再不整治,国家道德将倒退50年。

五、道德的科学性。要想做一件善事,就必须了解相关知识,并按照客观规律去做有利于提高其生命力的事情。否则,就可能好事做成坏事。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

有人买了一些银鲳鱼,出于善心,到河里去放生,可他不知道,银鲳鱼属于海鱼,在河里活不了。本来想放生,却变成了杀生;本想做一件善事,却最终做成;恶坏事。

所以说,真正的善是以智慧为基础的,是在对事情的基本事实进行完整认知,同时又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详细审视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现在,我们已经讲了道德的四个特性,现在,我们通过道德的特性来分析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去海边旅游,他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有一只乌龟偷偷地从沙子里钻出来,向大海爬去。这时,一只海鸥发现了它,就飞过来,对它发起了攻击。看着小乌龟岌岌可危,这个人很是同情,于是,他就把海鸥赶走了,并把小乌龟放进大海。看看大海里的小乌龟,他满意地笑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善事。可他刚走,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成千上万的小乌龟从沙子里钻出来,向大海爬去,从而引来了大批的海鸥,最终,小海龟死伤无数。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刚才他救的小海龟是一个侦察兵,他自认为用善举救了他,却给众多的海龟传达了错误的信号,使众多小海龟遭受灭顶之灾。

这个人自认为做了一件善事,却因为不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最终造成许多小海龟的伤害。这就是道德的科学性。那么,假如没有后面的故事,没有成千上万的小海龟被伤害,这个人的行为是道德的吗?我们说,不是。因为对这只海龟来说。他是做了一件善事。但对于海鸥来说,他就是在伤害海鸥,海鸥找不到食物,就可能饿死。这就是道德的相对性。从整体上讲,他做的不是善,是恶。他以万物之灵的身份,以高于普通物种的智慧和能力,干预了自然运行的法则。

但是,如果是人呢?比如,一个人在森林里受到了一只野兽的攻击,这时,一个猎人打死了野兽,救了这个人;那就是一件善事。因为,我们的道德是以人为中心的,所有的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权,除人之外的动物都没有这个权利。

所以,善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必须以在了解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提高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命力的行为。正是因为如此,苏格拉底说: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无知的善良只有善良的外衣,缺少善良的内核,它不仅可能助长恶,还可能自残己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