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七国(西周古国乖国)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甘肃灵台县什字镇姚家河一带发崛了一座西周墓葬,出土了一尊青铜鼎,其铭文有“乖叔作”三字,故称为“乖叔鼎”,证实西周时期这里曾有个古乖国。关于古乖国历史不见于任何古籍,但据传古代确实有乖姓,现在有无乖姓,不明确,乖姓和古乖国一样显得扑朔迷离。古乖国所在地灵台县,是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其境内商时曾有密须国,周时改为密国,《西游记》中有“灵台方寸山”一说,传说为孙悟空出道的地方。灵台地处泾水和渭水之间,居“乖叔鼎”出土地点的什字镇姚家河西周墓,位于泾河支流达溪河一带,据推测,西周古乖国的政治中心极有可能在此。

周朝七国(西周古国乖国)(1)

“乖”的古字其实来源于“”,上面有分向两边的羊角,下面两侧各有两道相背的弧,故《广雅》说:“ 乖,背也。”古文字释义中,“乖”是指“背离、不和谐”的意思,比如《左传》:“楚执政众而乖。”是指楚国执政者多而不和。“乖”字来源于羊,那么很有可能,远古乖地是个游牧民族,族人以牧羊为主业。甘肃灵台县一带属古羌地,是《说文解字》上说得“西戎牧羊”之地,其附近有义渠戎(甘肃宁县一带),“义”字也是脱离于羊,照此推测,乖族也极有可能来源于西戎的牧羊族。

周朝七国(西周古国乖国)(2)

周朝七国(西周古国乖国)(3)

关于古乖国历史,主要依据是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境内的周共王时期的铜器“乖伯簋(guǐ)”,有铭文近150字。从铭文分析得知,乖国曾有功于周室,或为先周时期周部族同盟军铁杆成员。西周中期,国君乖伯曾赴周都接受周共王宴飨礼仪及勤政勉励。“朕丕显祖文、武,膺(yīng)受大命,乃祖弼(bì)先王,翼自他邦,有席于大命。我亦弗旷享邦,赐汝貔(pí)裘。乖伯拜手稽首天子休,弗忘小裔邦……用作朕皇考武乖几王尊簋……”大意是你(乖伯)的祖上曾作为外邦辅翼周室立下大功,我(周共王)尊奉及承受先祖文王、武王之命,宴请贵邦,使我也深享荣耀,特赐你(乖伯)貔裘。乖伯稽首扣拜天子,恳请周天子“不忘小裔邦”……铭文至少透露三个信息:第一,乖伯自称“小裔邦”,说明乖国是向周室称臣的关系密切的一个小番邦;第二,乖国自周文王起便与周室保持良好的政治往来,并为武王克商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三,从“乖几王尊簋”来看,乖国是一个被周室默许称王的国家。我们都知道,春秋初期以前,凡擅自称王的都为戎狄之国,此乖国想必也不例外。但那些僭越为王的异族之邦跟中原往往水火不容,像古乖国这样既向周天子称臣又跟周天子并起并坐的诸侯国极为少见。

周朝七国(西周古国乖国)(4)

西周乖叔鼎

乖国既以称王,又受到周天子的“礼尊”,与周室保持着政治友好,无可非议西周时期的乖国实力强大,王室中的“特殊地位”为古乖国在西疆地区赢得了很好的政治资本。他既与中原保持着频繁的文化交流,又维系着西北地区戎狄部族的友好往来,这种详和宁静的氛围一直持续到西周末年。西周的覆灭、诸侯的崛起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了古乖国数百年来保持的平衡局面。由于史料缺乏,乖国何时亡国已经成了谜,但同样位于灵台县境内与古乖国同时期的密国(见密国篇)在周室东迁后沦为秦国领地,对照其邻国密国的去向,估计乖国也是亡国秦国,或先亡于戎狄,最终被秦国吞并。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乖国最后也只留下了几尊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沉眠地下。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西周古国——弭国,盛产蓝田玉,秦楚“蓝田之战”发生在这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