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产业升级目标(数字化助力三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行业培育2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打造200家百亿规模知名品牌,培育50个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广300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那么,纺织行业将如何在《行动方案》的指引下,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插上数字化翅膀的纺织业,又将实现怎样的未来?

纺织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国纺织报》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提出数字化助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个方面10项任务,并以专栏的形式设置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设计能力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能力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提升、智慧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六大工程;其中包括多项数字化助力纺织行业及其细分领域践行“三品”的具体任务。

《行动方案》还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实施、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标准引领、加快人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为方案落地全方位保驾护航。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行动方案》的出台为纺织行业在新时期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落实好《行动方案》,纺织行业应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产业生态,二是提升基础能力,三是拓宽应用场景。

“《行动方案》建立在对数字技术革命跃迁趋势与产业基础条件日益成熟的科学判断基础之上,为数字科技与消费品工业实现深度融合和价值共振提供了明确方向与良好环境。”孙瑞哲说。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的升级换代。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刘子斌表示,《行动方案》对企业今后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企业依靠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信心。

据介绍,鲁泰纺织立足大数据的高度集成融合与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技术装备优势,“软硬” 兼施,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制造。公司把大数据作为数字化制造的核心驱动力,通过集成大数据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管理的“六维智能化”,用软件驱动数字化发展。硬件上,在关键工序、重点装备和特殊岗位上推行数字化制造,建设“智慧工厂” 。

去年9月,鲁泰智慧工厂建设完毕,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据介绍,建成后的智慧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效能时时可见、质检可追溯可分析、生产要素智能运筹,系统自主决策。同时,工厂生产订单可实现按需生产,改变过去大批量生产的模式,柔性化生产水平得到提升。

数字化转型促纺织“三品”建设

《行动方案》出台适逢其时。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应用,纺织产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产生了新的“化合作用”。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走在前面,用数字化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重要子公司——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化纤龙头企业。近来年企业引进自动控制系统,积极推进数字化集成。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企业通过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了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纺织业产业升级目标(数字化助力三品)(1)

2021年河南省内化纤行业首台5G AGV搬运机器人在新乡化纤投入使用

新乡化纤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工艺管路的三维设计,采用Tecnomatix Plant Simulation仿真软件对分拣仓储工序建模,使项目的设备布局与分拣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在新乡化纤新区四长丝车间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员工通过使用安装了平板电脑的巡检电动车、手持终端,实时查看生产运行状态,及时检修故障,系统自动生成各类查询和分析报表,实现物检信息自动提取,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废丝率,提高产品一等品装箱率。

纺织业产业升级目标(数字化助力三品)(2)

新乡白鹭氨纶智能生产线及自动落丝设备

纺织业产业升级目标(数字化助力三品)(3)

智能分拣线

品质上去了,效率也提升了。新乡化纤的智能化生产线应用自动分拣包装和智能仓储系统,一条分拣线可以同时分十余个品种,使用外检智能装备后,一个车间分级判等人员由原来100余人减少到30人。

鲁泰纺织发挥头部企业优势,在生产的多环节实施数字化发展,实现了增品种、降成本、提效率。例如,在上游有纺纱“e”系统,实现所有纺纱设备运转动态信息与ERP系统实现实时数据集成。该系统与ERP系统实现数据无缝对接,达到管控一体化。目前鲁泰拥有纱锭共计80万锭,其中10万锭试点实施“e”系统,后续还将逐步推广。提高生产数字化水平,使鲁泰纺织加快了产品研发速度,增加样品工艺设计量,提高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单位工序用工减少1.3%;缩短产品设计周期30%,工艺设计增产10%;提高市场快速响应能力30%;生产成本降低20%,工作时间节约60%,利润增加10%以上。

服装企业则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零售业的全渠道生态格局,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大连泛瑞客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初雪梅多年前在巴黎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上就推出定制业务,近年来,她带领企业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智慧供应链平台——定制管理系统,全方位打造智能下单系统、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智能样板系统和智能生产系统,以此实现设计、订单、仓库、技术、生产、出货等环节的智能化、可视化、透明化和实时化,不仅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还贯通了设计、生产、销售环节。高效的数字化私人订制供应链,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使公司自主品牌的价值得到提升。

协同创新打通堵点破解难点

纺织产业链长,包括纺丝、纺纱、织造、染色、后整理、缝制等流程,工序繁多,生产加工单元多样化。因此,数字化是提高行业不同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现价值转换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产业内外以及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协同创新推进数字化落到实处,也是亟待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

例如,智能检测看起来很美,但在纺织工业中实现应用却并不容易。一家研发机器视觉验布系统的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的智能验布系统已在杭州萧山某大型衬布工厂成功应用,但是最近在技术研发中又遇到了新难题。

“视觉检测在纺织工业的应用技术要求很高。例如,布面破洞比较容易检测出来,但是有些“复杂”瑕疵的识别就需要大数据建模和计算来实现。比如,有些轻薄型浅色面料电子成像十分困难,有些工艺流程形成的布面瑕疵形态各异,有的面料染色烘干后会留下的染液气泡印记,有些绳状加工会给面料带来折痕。”他说,这样的瑕疵“千奇百怪”,目前靠富有经验的“人眼”才能识别,智能检测技术还不能满足纺织企业需求

“曾有国内互联网巨头涉足该领域的研发,仍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是成长型科技公司,相比之下,在资金投入、研发力量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负责人说。

服务于纺织行业的技术企业在数字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恰恰体现出跨领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众多,靠单打独斗难以实现数字化升级。服务平台的建设,既方兴未艾,也大有可为

孙瑞哲在对《行动方案》进行解读时指出,数字经济推动着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虚拟与实体深度融合,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催生行业系统性创新的重要力量。纺织行业要依托数字技术打通边界,建立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提升技术创新与应用、产品开发与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骨干企业作为关键连接点和实践主体,要加强创新技术应用与平台建设

为做好行业数字化升级工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近期发布了《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棉纺云ERP系统解决方案》等36个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列入重点推广名录。

中国纺联秘书长夏令敏介绍,当前,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从落地建设阶段进入到应用推广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纺织产业的融合应用,行业信息化新成果、新应用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纺织行业将积极推动《行动方案》实施,以数字化为新支点,撬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实施“三品”战略中取得新成效,从而更快实现‘世界纺织科技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有力推进者’的愿景目标。”孙瑞哲说。

撰文 / 本报记者 席萍

编辑 / 郑玉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