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第181章(学习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学习道德经第181章(学习道德经第十四章)(1)

从本章开始,转入辩说物理的境界,老子指出在现实世界中,所谓“我”与“无我”之间的关键,只因为有“身”的存在,这“身”血肉之躯、这血肉的生理状态,便是物理的造化而来。这便是道家学说始终从生理入手而达到形而上的特殊之处,大异于后世儒家与佛家的理趣所在。

本章开篇首先提出一个看而不见,听而不闻,又触摸不到的混元一体的东西。视之不见,把它叫做“夷”,夷,是平坦无阻的表现。听之不闻,把它叫做“希”,希,不是无声,只是非人类耳目所及的大音而已。感觉触摸不到的,把它叫做“微”,微,当然不是绝对的没有。

以上视、听、触觉这三种作用,原来就是一体的三角形,它与物理世界的声、光、触觉是有密切的相互关联性的,也可以说它是一体的三种作用,不可探寻它的个别界限,因此说它是“混而为一”的。老子以后的道家学说,便因袭其名,叫它“混元一体”或者“混元一气”,这便是老子当时对于物理的分类说法,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理论物理的粗浅说明之一。

其次,老子进一步说明,这个声、光、触觉“混而为一”的东西,并没有上下左右等的方位差别,也没有明暗的界别,它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说它是一个具体的物质,但是它又不是物质;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也不能用任何一样东西来比拟它,只好给它取了一个“恍惚”的名字。

再次,老子又说,“混而为一”的这个东西,本是无始无终的,但在人文的观察上,勉强的认为它有始有终,有去有来,有古有今的界别。因此,“无始之始”姑且命名它为“上古”。无始不可得,上古不可留,只需切实把握现在的今天,便可体认“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的真谛。“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但切勿忘记它是无古今,无始终的本相,这样便可把握到道的刚要了。

老子用一些物理的现象告诉我们,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无边无际、无古无今地存在着,它时隐时现,难以命名,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规律。

译文: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到,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而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又都回复到无形无相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这就是“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他的后头。把握、执掌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了解、认识宇宙的起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