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北宋后期的诗坛上,江西诗风盛行,几乎可以说,当日的有名诗人基本上都是在江西诗风笼罩之下,吕本中在徽宗崇宁元年(1102)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其序云:“歌诗至于豫章始大出而力振矣。录其名字,曰江西诗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吕氏奉山谷为宗派之祖,然后列出他认为应属此派的诗人名单,除黄庭坚之外,计有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徐俯、饶节、韩驹、王直方、高荷等二十五人,诗以地域得名,故称江西派。其实,黄庭坚以下的二十五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如陈师道是彭城人潘大临是黄冈人等,但只因其宗主黄庭坚是江西人,其他如谢逸洪刍等十一位诗人也是江西人,所以才定名为江西诗派。

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1)

黄庭坚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曾清楚地指出,诗派以江西为名,是因为这些作家在创作态度、创作方法上和黄庭坚是一致或近似的。江西诗派的成员和范围从南渡后不断发展扩大,一些著名诗人如陈与义、吕本中和曾几都被列入派中。至宋末元初,继承江西诗派衣钵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江西诗派的“三宗”,这便确立了江西诗派的整体概念。江西诗派可分为前后期,《宗派图》中所举北宋末年的江西派诗人为其前期作家,以陈师道为代表;另将南渡后江西诗风的继承者发展者为其后期作家,以陈与义为代表。这里以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几位著名诗人为重点来看南北宋之交的诗学嬗变轨迹。

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2)

“靖康之难”是宋代社会最大的历史转折点,北宋王朝的倾覆,微、钦二帝的被掳,天下苍生的血火灾难,对于士大夫们不能不造成深刻的刺激,血泪交迸的社会变乱,不能不在诗人的篇什中留下印痕。深受儒家“内圣外王”理想熏陶、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士大夫,在国难当头之际,又如何能不唤起驱敌报国的赤诚肝胆呢?深入体察南北之交的诗学演变,是不难看到社会的变故对诗学的深刻影响的。这在陈与义的诗风变化中体现得相当典型。

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3)

陈与义(1093~1138)诗受黄、陈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十分推崇黄山谷、陈后山,称山谷诗“措意也深”,又认为,“本朝诗人之诗…不可不读者,陈无已也。”他对诗律颇为重视,甚为讲求句法,这都是典型的江西“家数”。他学诗法最早受之于崔德符,接受的“作诗之要”最主要的是“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徐度:《却扫编》),这恰好是由山谷“宁字不工,不可语俗”、陈师道“宁僻毋俗”的思想而来的重要法则与审美标准。简斋的创作,颇有直接脱胎于黄、陈的,如《江南春》的“老荠绕墙人得肥”,脱胎于山谷的“薄饭不能羹、墙阴老春荠”。

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4)

又如其《道中书事》中的“易破还家梦,难招去国魂”,更直接借用后山的成句“剩寄还乡泣,难招去国魂”,简斋集里还有许多诗句,在艺术风格上极近于黄、陈。这些都可看出简斋之江西渊源。但是陈与义非完全步趋黄、陈,他实际上以杜甫为最高典范,认为“诗至老杜极矣”。并说“要必识苏、黄之所不为,然后可以涉老杜之涯涘”(晦斋:《简斋诗集引》)。他有意识地创造一种独特风格。严羽“以人而论”诗体时,将“简斋体”单独标出,并注道:“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指出其虽系江西一脉却独具特色。元人吴澄指出,“盖简斋古体自东坡氏,近体自后山氏,而神化之妙,简斋自简斋也。”(《黄震翁诗序》)都看到了简斋诗自成一家的独特地位。

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5)

简斋体的成熟在南渡之后。诗人目睹社稷倾覆,自身也饱经乱离,对于杜诗有了息息相通的体认。苏、陈学杜,侧重于诗艺,而简斋因为有了这段乱世经历,则更会心于少陵的忧国情怀、他南渡以后的诗作,明显表现出同杜诗那样沉郁悲壮、雄阔苍凉的风格。如《登岳阳楼》、《伤春》、《雨中再赋海山楼诗》等篇,都鲜明地体现出雄浑而沉郁的特色,将忧国之情、报国之志与个人的身世之感融为一体。

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6)

《伤春》这样的名作自然是人所熟知的,另如《雨中再赋海山楼诗》:“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客带雨来。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灭胡独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这类诗颇能代表简斋南渡以后诗风,境界苍茫阔大,情感慷慨深沉,形成了雄浑而沉郁的风格特征,即便是一些即景咏物的小诗,诗人那种忧怀国事的沉挚情愫无不投注物象之中。如《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感怀国事,独立苍茫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简斋南渡诗最突出的风格特色可以说是雄浑,这在古人已有定评,这是简斋之前的江西诗人从未有过的诗境。

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北宋后期江西诗风盛行)(7)

江西诗派在律诗上用力尤多,形成了一整套“句法”、“诗眼”一类的艺术范式,有时则显得人为安排的痕迹很重。简斋的律诗则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便是对仗非常灵动流丽,元人吴师道称简斋“句律流丽”,即道出其这种特点。如深为高宗激赏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就非常灵动流丽。诗人已由追求工稳发展到突破工稳的境地,方能风调流流,颇富情韵。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益唱说育儿”,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