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

引言:

数日前,俄罗斯海军向英国军舰开火的事件,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就在事件余波还没平静的时候,由美国还有乌克兰主导的“海上微风-2021”大规模军事演习也拉开了帷幕。

按照美国舰队公布的消息,这场演习将持续到7月10日,参加演习的部队有5000多人,舰艇32艘,战斗机40架,国家总计有32个之多。

军队数目,舰艇规模还有国家之多,无疑算少见。

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演习剑锋所指也分外明显:俄罗斯。

为何这一切,都在克里米亚发生,都在黑海发生?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1)

(俄英对峙)

一:黑海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

黑海对俄罗斯的重要性,可以一言以蔽之:它是俄罗斯成为海洋国家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看似横跨亚欧大陆,国土面积世界第一,海域面积也广袤无比,但真正能作为出海口的港口却少之又少。

细数俄罗斯出海口,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首先:是最北方的北冰洋区域,那里靠近北极常年处于冰封状态,距离太远气候极端,没有成为出海口的条件。未来气候变化或许会让哪里出现港口,但现阶段是不用想的了。

其次:是左上方的波罗的海区域,看似气候条件相对好,但也有无奈,这无奈就是平均水深仅仅只有50多米,而且海域形状非常狭窄,如果要从波罗的海区域去大西洋,沿途要经过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海峡过多不说,这所有的海峡都很狭窄,其中最宽的卡特加特海峡宽度也仅仅只有24公里,平均水深更是只有26米。更不利的是,即便历经艰辛到了大西洋门口,还要穿越关系不算好的英吉利海峡,或者绕过英伦三岛才能出海。安全系数非常非常低。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2)

(波罗的海出海口)

再次:太平洋方向,俄罗斯在太平洋方向的出海口条件最好的无疑是海参崴,每年会有8个月的解冻期,能正常出海,其他4个月则因为封冻期不能出孩。

太平洋方向的其他港口相较于海参崴只有更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为了能正常出海,俄罗斯人整日里用破冰船破冰的场景,这和俄罗斯广袤的水域面积对比,无疑是一种讽刺。

最后:我们看看黑海。

黑海的水域条件非常好,最大深度能达2212米水深,这让他适合于各种船只的通行,黑海沿岸也有为数不少的国家如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格鲁吉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3)

(黑海区域)

国家多了意味着商业贸易的繁荣,也意味着水道的价值更高。

事实却也如此,黑海海域曾经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也是商业贸易繁荣的区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是俄罗斯高度重视黑海的原因。

除此之外,黑海还是第聂伯河的终点,特殊时候,能用水道和俄罗斯腹地进行无缝对接,有利于物资调集和人员配送。因此,俄罗斯对于在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索契的建设从来都是不遗余力。

基于以上,就能看出黑海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何乌克兰亲欧美之后,俄罗斯在2014年出兵拿下克里米亚的根源。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4)

(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

二:俄罗斯和黑海的纠葛从什么时候开始。

沙皇俄国将扩张的目光盯上黑海海峡,最早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和他父亲的时代。

公元1654年时,原本属于奥斯曼土耳其附庸的东乌克兰宣布和沙皇俄国合并。这就是著名的俄乌合并事件,俄乌合并随即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不甘于东乌克兰脱离统治的奥斯曼帝国,联合波兰立陶宛大公国、西乌克兰、克里木汗国一起发动了抵抗沙俄的战争,战争结果是沙皇俄国获胜,逼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了《巴赫奇萨莱和约》,承认了俄乌合并。

奥斯曼帝国因为丢了东乌克兰,致使它在黑海沿岸的据点无法抵御沙皇的进攻。

到了彼得大帝时期,沙皇俄国就吞并了整个黑海北岸,顺势将目光盯上了黑海海峡。

随后一百多年时间里,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围绕黑海打了无数次战争。

沙俄虽然经常胜利,但英国基于“大陆均势政策”的需要,不断帮助奥斯曼帝国,依旧让奥斯曼帝国顶住了沙俄的进攻,沙俄从始至终也没用能够完全吞并黑海海峡。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5)

(俄国不断为了出海口战斗)

三:1833年和1841年俄国连续两次的憋屈。

公元1798年到1801年,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埃及行省被拿破仑占领。

占领了埃及行省之后的拿破仑,在反法同盟的不断进攻之下落败滑铁卢,成了昨日黄花。

埃及因为这场战争的影响,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

1805年-1840年,持续35年的奋战之后,埃及终于在穆罕默德·阿里带领下,建立了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独立战争进行中的1833年,沙皇俄国眼见寻求独立的埃及和奥斯曼帝国打得不可开交,就以援助奥斯曼帝国为条件,寻求奥斯曼帝国让出黑海海峡的部分权益。

奥斯曼帝国苏丹被埃及独立运动弄得焦头烂额,为了尽快镇压埃及独立,跟沙皇俄国签署了不平等的《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

按照条约规定,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如果陷入内乱,或受到侵略,就有义务互相支援。

这言外之意就是:俄国通过和奥斯曼帝国的互助条约,达到了间接控制奥斯曼帝国达达尼尔海峡的权利,因为沙皇俄国只要和敌对国家有战争行为,按照条约规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有义务封锁达达尼尔海峡。

随后这个条约,在英国很是不爽的情况下,维系了数年。

埃及依旧在1840年独立了,这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觉得自己吃亏了。

奥斯曼帝国自觉吃亏的心态,还有英国有感于如此重要的海峡被俄国间接控制的形势,让这里两个国家都起了不一样的心思。

1814年,英国就拉拢普鲁士、奥地利还有法国一起,逼迫沙皇俄国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重新签订了一份《海峡公约》。

普、奥、英、法加上奥斯曼帝国五国联合施压,让头铁的沙皇俄国也知道不能对抗。

根据这份新签订的条约,奥斯曼帝国获得了和平时期封锁黑海海峡的权利,并且获得了英法等欧陆列强保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土完整的承诺。

这封条约的言外之意就是,黑海海峡成了国际共管区域,再也不是沙皇俄国说了算。

英法两国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通过遏制的方式,将俄国势力封锁在黑海区域,不让他们涉足地中海欧陆核心区。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6)

(俄国和地中海距离)

四:不爽的俄国如何反击?

1841年签署的《海峡公约》,让俄国失去了对于黑海海峡区域的控制权,也让俄国失去了和奥斯曼帝国曾经相对友好的关系。这让致力于进入地中海的俄国,当然不爽啊,原本好好的一家独大,最后成了国际共管。

俄国的不爽反应很直接,那就是开战。

1853年2月,沙皇派缅希科夫亲王作为特使去往君士坦丁堡,要求奥斯曼帝国政府承认俄皇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东正教信徒拥有保护权。

沙皇俄国一直以东正教守护者自居,这一次他要保护的是奥斯曼统治下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以及希腊人。这获取保护权的言外之意就是有了合理合法的干涉借口。

就在这时候,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巴尔干地区爆发了内乱,奥斯曼帝国立马派兵镇压。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7)

(1054年欧洲宗教分布图)

内乱的奥斯曼帝国,决定在保护权问题上做出让步。

得寸进尺的沙皇一看又提出了新要求,让奥斯曼帝国从巴尔干撤军,意图控制整个巴尔干。

沙皇俄国新的条件,让奥斯曼帝国无法接受了,在英法支持之下,奥斯曼帝国在1853年5月拒绝了沙俄的最后通牒,随后开放达达尼尔海峡,允许英法联军舰队进入海峡,俄国一看宣布和奥斯曼帝国断交开战。

1853年7月3日,俄国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这一系列事件最终引发了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也就是“第九次俄土战争”。

持续三年的战争,最后以沙皇俄国的惨败告终,英法联合奥斯曼帝国一起,痛殴沙俄,沙皇俄国损失52.2万人之多的军队,只能无奈求和。

主动挑起纷争的沙俄没有获得任何好处,还因为战败失去了曾经黑海沿岸的不少据点。

战败之后的俄国,国内接连爆发农奴制危机和革命,为缓和国内局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又一次学习起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暂缓了和奥斯曼帝国的较量。

可是这也仅仅是暂缓而已。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8)

(克里米亚战争)

五:1877年,接近成功控制黑海海峡的沙皇俄国。

1877年,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巴尔干地区,接连爆发内乱。

眼见机会难得,俄国决定进攻奥斯曼帝国,获取黑海控制权。

这一次,为了稳妥起见,俄国在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之前,提前跟英国说:我的目的不是占有君士坦丁堡,也不是改变两大海峡的现状。

俄国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怕引发英国的干涉,通过承诺获得英国的谅解。

但战争的进程,告诉英国人俄国的承诺并不靠谱。

战争开始之后,俄军一路势如破竹,最近的时候战场离君士坦丁堡仅仅只有12公里距离。

这战况让英国人坐不住了,他们深怕俄国人一鼓作气打下君士坦丁堡,控制了进出地中海的两大海峡。于是,英国派出强大的海军舰队出没在达达尼尔海峡威慑俄军,英国还表态说:只要俄国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就立刻和俄国宣战。

英国的强硬表态,让俄国认怂了。

俄国停止侵占君士坦丁堡步伐,也没有达成自由通行黑海海峡,进出地中海的战略目标。

俄国依旧被英国人遏制在了黑海。

随后四十多年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在没有进行大战,直到194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和平的局面才被打破。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9)

(第一次世界大战)

六:一战和两个帝国的陨落。

一战爆发无疑是欧洲近现代史转折性事件。

一战爆发前的德国崛起和咄咄逼人,让致力于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再也不能维持光荣孤立,转而和法国俄国结盟。

连续两次巴尔干战争,让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巴尔干,面临行将被肢解的命运。

日暮西山的奥斯曼帝国,让蠢蠢欲动的俄国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开始将触角深入巴尔干,窥伺黑海海峡。

眼见于此,奥斯曼帝国在被英国背弃后,选择站队同盟国成了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盟友。

1915年3月,英法两国为了给予俄国更多参战的动力,在战争进行中和俄国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即《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问题秘密协定》。通过将君士坦丁堡、黑海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划归为代价,换取俄国的尽力作战。

为此,英国不惜放弃了阻止俄国进出地中海的政策。

如果一切顺利,俄国没有爆发革命的话,俄国将彻底获得黑海霸权,进而获得进出地中海的权利。但,协议签署后仅两年,早已干柴烈火遍地的俄国,爆发革命,沙皇被推翻。

新生的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在1917年12月3日发表的《告俄罗斯和东方全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中宣布:废除了关于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密约,并且取消了瓜分土耳其谋夺亚美尼亚的条约。

这么说的目的,就是在西方少树敌人。

一战结束之后,奥斯曼帝国也土崩瓦解,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为了获得苏联支持,又和苏联签订了一份《苏土友好条约》,按照协议规定,两国共同管理原本奥斯曼帝国所属的海域。

可是,这份土耳其和苏联签署的友好条约,却引发了协议国的不满。

1922年10月11日,协约国逼迫土耳其签订了《穆达尼亚停战协定》,重新规定了原本奥斯曼帝国海域的所有权。按照条约规定:协约国承认了土耳其对于奥斯曼帝国海域的管理权,划定了周边国家在吨位限制后的自由出入权,将苏联势力排除出了原奥斯曼帝国海域。

这份条约当然引发了苏联的反对,不过反对无效。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10)

(凯末尔和土耳其的新生)

七:二战后苏联无奈放弃黑海出海口。

1922年之后,是欧洲短暂的和平期。

从1922年到1936年,欧洲发生了无数大事件。

德国重新崛起,苏联经过数个五年计划也崛起了,欧洲大地又一次战云密布。

紧张的形势下,为了缓和关系,黑海周边国家进行了会议,并在1936年7月20日签署了《蒙德勒海峡公约》,明确了黑海海峡的通行规则:和平时期大家随便走,战争时期谁能走土耳其说了算。

这份协议的签订,让黑海问题暂时不是问题,然后二战爆发了,随后的岁月中,先是德国在欧洲纵横捭阖,后是苏联和德国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11)

(苏联红军攻占柏林)

血战过后,苏联军队越战越强,成了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军队。

有了军队加持,德国投降后的波兹坦会议上,斯大林终于又想起了黑海海峡问题。

他在会议上公然宣称:一个受英国支持的小国,竟卡住了苏联的咽喉,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这个小国就是土耳其,而斯大林的诉求则是修改《蒙特勒公约》,给予苏联自由进出黑海的权利,甚至提出当土耳其没能力保证自由航行的时候,苏联将用武力保卫自由通航

那个时候的英美有求于苏联,指望他尽快对日宣战,就没有直接反驳斯大林的建议,而是秉持对《蒙特勒公约》进行修改的态度,来了一出缓兵之计。

斯大林一看,你们都说要修改了,就没多想开始进攻日本。

谁曾想,英美两国信用也不咋地,在日本投降后,就鼓动土耳其别跟苏联弄什么修订条约。

弄的苏联后续和土耳其谈判中,没有达成任何有价值的协议,原《蒙特勒公约》继续有效。

斯大林被英美忽悠了,就拿土耳其出气。

这下弄得苏联和土耳其关系恶化,土耳其压力越来越大,无奈选择彻底投靠西方,成了北约成员国。这下苏联没撤了,除非大打特打,要不这条约完全没办法改。

于是,黑海海峡问题,依旧以1936年签署的《蒙特勒公约》为准:和平时期大家随便走,战争时期谁能走土耳其说了算。

尾声:

今日发生的一切,自有其历史根源。

俄国在黑海水域跟周边国家纠缠了数百年,今日看这纠缠还要继续下去,至于多久,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对比(延续292年黑海出海口之争)(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