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

《警世格言》里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

做人,亦是如此。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1)

友谊:一半是牵挂,一半是陪伴

一个人的生命,我认为,一半是活在朋友中的。

最开心的时候,是跟朋友在一起聊天,也许是分享生活里的喜悦,又或者是交流生活当中遇见的烦心事。

好朋友甚至可以不用经常见面,也不会觉得生疏,离得再远,也有说不完的话,甚至不用多说,彼此都懂。

每年回家过年的时候,都会跟好久没见的朋友见面聊聊天。

老实说我们平时甚至都不经常联系,QQ很久没用过了,微信弹窗上一条消息还是节日祝福。

好像在不同的阶段,友情会在生活中的比重也会减少。但是当我情绪陷入低谷的时候,只用发一个朋友圈,就会有人在弹窗里问我:嘿,还好吗?

这些家伙啊,平时无声无息,但是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突然都会冒出来关心你。

年纪越大,朋友好像就越少。但留下来的那几个就是真的关系很好。

逐渐的,我都成长为大人,但是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好像都是孩子。开玩笑的去抢夺盘子里最后一块肉,猜你手里剩下的扑克是哪一张。

正是因为我们用了整个青春的时间去互相陪伴,互相包容,所以可以无所顾忌地说话,肆意释放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其实我们有时候需要的真的很简单,就是陪伴。所有的烦心事好像只要说出来就觉得不过如此。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2)

世间的关系好像没有比朋友更稳定的了。

就像范玮琪的歌里唱的那样:

“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相信,朋友比情人更死心塌地。”

他们大吃大喝大哭大笑,拉拉扯扯打打闹闹,

奋力把你从不敢求助的孤独里拽出来,推推搡搡若无其事地,拥着你向前走去。

他们让你在日常的冷寂里感受到年节的暖,你不敢说谢谢,但你知道人生花团锦簇,某一刻终于和自己有关。

爱情:一半是信任,一半是坦诚

有时候爱情并非经受不住挫折,而是经受不住一次次的刻意为难。

一味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不能真正地避免矛盾的发生,它总会在堆积到某一个点的时候爆发出来,迟早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大方地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因为只有说出来,问题才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可能。

“他一整天不回我消息又不接我电话,你帮我分析分析,他有没有可能正在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啊?”

“今天我们又吵架了。可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以前每次他都会哄我,这次就不哄了呢,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自从朋友阿芒谈了恋爱,我就时常收到她发来诸如此类的消息。

身为局中人的阿芒可能并没有发现,她发来的那些消息里,字里行间透着满满的猜疑和不安全感。

我可以感受得到阿芒在这段感情里的那些挣扎。所以后来听到她分手的消息时,我并没有多意外,反而觉得这对她来说应该是一种解脱。

其实我可以理解,当你在乎一个人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想要了解他的全部。

只是有时候,凭借着强烈的主观情绪引发的猜测,不仅会让你自己活得辛苦,还会伤害到那个你爱的人。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即使你的心里已经有了很多疑问和不满,但如果不是到了必要时刻,你绝不会主动提出来。有时候你宁愿打电话跟朋友说这些问题,却不愿和近在眼前的另一半好好地谈一次心。

你变得小心翼翼,你变得敏感多疑,你企图臆想出你不在时他所有的动态和心理活动,为此你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丰富的内心戏。

可是这样真的不累吗?当在乎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就容易变成可怕的占有欲,最后伤人伤己。

就像麦克尤恩在《赎罪》里写的那句话:

“人,归根结底是一个物质存在,很容易受损伤,却不容易修复。”

不是所有的伤口都可以完美地复原,即使后来不再流血,也仍然会有一个疤痕留在那里,提醒你,伤害曾真实地发生过。

而爱情也是这样。

电影《原谅他77次》里有一句台词说: “我觉得如果一段关系失去了信任,就已经可以判死刑了。”

两个人在一起,如果有一个人总是爱胡乱猜测怀疑对方,究其原因,要么是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要么就是不够信任对方。

当感情出了问题的时候,你通常会想是不是对方变心了,却很少及时地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给对方足够的信任。

比起当感情里的“福尔摩斯”,不如爱得轻松一些。

一段好的感情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两个人共同承担。

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给对方多一点信任,愿你能和对方开诚布公,也愿你们能爱得热烈又坦荡。

回忆:一半是珍藏,一半是遗忘

家里大扫除时,跟随一堆凌乱杂物出现的,是翻涌的回忆。

有儿时最喜欢的玩物,有陪伴七八年的旧手机,有以前珍藏的杂志……一段旧时光尘封在旧物里,翻出来展开时,是激活的记忆,是一台时光机。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4)

以前看过一部关于断舍离的电影:《时光机》

这部电影讲述了从瑞典归国的女主小琴,为改变生活方式,用“断舍离”的6步方法,将与母亲、哥哥同住的堆满旧物的家,改装成极简主义风格的故事。

第一步:定下目标,寻找灵感‍

第二步:别缅怀过去

第三步:别感情用事

第四步:不要动摇,不要有心

第五步:别再增加东西

第六步:决定了就别回头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琴和上了年纪的妈妈,以及开服装网店的哥哥住在一起,两个人都很念旧。这个任务要怎么完成?

女主的家和我们大部分人的家差不多。几十年的家当堆在小小的空间,负重前行,物品堆砌成了一面半高的“墙”。

小琴的目标是让房间干净整洁无异物。这意味着:要丢掉全部旧物。

小琴是个冷酷理性的人,她一步一步展开行动,毫不犹豫地把无用的旧物丢进庞大的黑色垃圾袋。

直到翻到一份旧时成绩单,小琴犹豫了。她在意的并不是成绩和评语,而是最后一行家长的签名:艾瑞克刘。那是爸爸的名字。

这个男人,在她童年时狠心离开了自己和母亲。

小琴一闭眼,把成绩单塞进了垃圾袋。让那些糟糕的回忆,随着成绩单一起被丢掉吧。“垃圾袋就像黑洞,扔进去就消失了。”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5)

妈妈是个守旧的人,一切旧的东西,都是妈妈生命的一部分。家里堆满的物件,是妈妈不想忘却的旧日忧伤。

父亲不辞而别后,这些旧物像枷锁一样捆绑着妈妈,日复一日。

一架父亲弹过的、早已失去音准的巨大钢琴,占着不小的空间。这架钢琴见证过小琴一家的快乐,父亲曾经用它为小琴弹奏过生日歌。可这种快乐早已在小琴的家里不复存在。

钢琴仿佛成了母亲回忆父亲的唯一方式,也是母亲过往婚姻的证明。扔了,她就一无所有了。

哥哥也是抱着朋友送他的纪念品不松手:“东西有没有用,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的心意,这心意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两种观念在家里激烈碰撞。

最终,哥哥在她的劝说下,改变了想法:“我只是习惯了现在这样,忘记了可以改变。”

小琴丢掉了好友过去送她的生日礼物时被朋友发现了:“我的礼物无法让你怦然心动了吗?”

小解释,但发现语言很无力,内心受到了动摇,开始产生了无法轻易割舍的情绪。

于是,她开始将物品归还给曾经的主人。

接下来,往事浮现,友情、爱情、亲情……东西能扔下,感情却难舍。

第一对耳环归还的非常顺利。耳环的原主早就忘了,收到的时候异常开心。

一本画册更是让一位朋友喜出望外:当年他托小琴买回来的画册,却被小琴自己偷偷留下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兑现诺言。多年过去,他依然惦记着这本画册。

翻找旧物的过程中,一些故事和回忆也随之涌来。

小琴的好友准备结婚,小琴帮她找一张老照片。那是这对情侣尚未相恋时,第一次同框时的画面。谁能想到,相片中这两个还不熟识的年轻人,会在10年之后走入婚姻殿堂,而那张机缘巧合的照片,正是自己拍的。

这张普通的合影对小琴来说毫无用处,但对这对情侣来说,却无比珍贵。交付照片的时候,记忆像潮水般涌来,他们幸福的哭了。

归还物品,给小琴带来了无法言说的体验——这不只是和一些物品的告别;也是和他人、和过去的自己交流。

新年,小琴一个人住在曼谷的酒店,电视里放着新年烟火。小琴拿着唯一的全家福,进行了最终的灵魂抉择——与父亲,断舍离。

父亲无情离去,一身轻松,却留给妈妈伤痛的回忆。

妈妈不愿意扔掉钢琴、保险杠和家里的一切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承载过曾经的幸福。妈妈每天唱同一首歌,对曾经的爱情和抛弃难以释怀。

最终,小琴还是瞒着妈妈卖掉了钢琴。电影结尾,小琴面对原来摆放钢琴的空间,眼泪不止……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6)

物品是有“生命力”的,它交织着记忆和情感,遗憾和幸福。

“当我们越是加快脚步向前走,想追赶上新的自己时,旧的自己就越是如影随形。”

“断舍离”,治不了困境,它只是一种思考如何获得美好生活的方式。真正的极简主义也不是靠不买和丢弃实现的,而是:

物质充盈却不会为欲望所牵,感情丰富却不会为情绪所累,过尽千帆却不会怀疑人生。

人也好,物也罢,终究都是留不住的。

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总是会筛选那些有用的经历,压抑那些负面的回忆。所以我们始终都生活在不断遗忘、迭代更新的状态中。

拿得起,放得下,不负当下,不惧未来。

无能为力的事,断。

无缘的人,舍。

心中烦欲与执念,离。

唯愿你过往不恋,未来不迎,不负当下。

孩子:一半是兴趣,一半是培养

之前,一位广州妈妈写了一篇《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传遍了整个朋友圈。

据说,这位妈妈月薪3万,有个能赚钱的老公,夫妻俩只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儿,家里大头的支出由老公负责,但她仍然为孩子的暑假而感到压力巨大。

因为她为女儿定制的暑期计划是这样的:

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在家请阿姨照顾,5000元;10节钢琴课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这样一算,孩子仅仅一个暑假,就花费了35000元,这还没算上生活上的开支。

这篇文章一出,引起了许多父母的共鸣。

在他们看来,这是育儿“标配”,达不到这样的配置,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有个朋友也是这样的育儿观点,她说,有些竞争激烈的好学校,一年只收10个孩子,并且还得是1月份生的,所以,要上这些学校,什么时候受孕,什么时候出生才是硬条件。

她怀二胎的时候,孩子还未出生,就开始对着肚子里的宝宝唱英文字母歌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出生之后不会太抗拒,之后再进行催眠式的教育,为的就是让小孩比别人早学会从A唱到Z。

为什么这么急着让孩子接受“教育”呢?

她说,大儿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学习,导致面试了好几家幼儿园都失败了,别人的小孩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班,而自己的大儿子6个月的时候是在玩,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7)

其实现在,这并不是极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相信你也曾看到,很多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就被带去上各种班,话还说不顺溜,就开始不停地学习。

我的童年也有着各种补习班,绘画,钢琴,跆拳道……可是我却觉得,现在的孩子比我儿时要忙碌得多。

暑假想带表弟表妹来老家玩,阿姨却总是拒绝:“他们下周就要开始夏令营了”、“妹妹的补习班马上就要开课了,下次吧”……

都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看着妹妹上补习班时疲惫的表情,一点都没有八九岁孩童应该有的活力,也不知道这样的忙碌是否是值得的,但是好像停下来片刻,都会被“别人家的孩子”弯道超车。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曾被热切的期望着,也许这样的热切期盼会成为孩子肩上的重担,守护孩子纯真天性的同时,怎样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了。

一半路程一半时间(一半一半刚刚好)(8)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是各自的花期不同。

有些花,破土而出后便能灿烂绽放;而有些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期。

多给点耐心,不要看到别的种子开花结果,就断定自己孩子不是好种子。

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注定是要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半因半果,半得半失

未来之事多两半

而人生,就在这一半一半之中

做人做事,不求事事周全

只求不负一半

这样方能知足常乐,生活圆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