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立场也会不同(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样的问题)

参照物相同,评判的机制不一样,我们对事情下的判断就不同。要将具象的东西和抽象的东西进行比较,势必将它们的概念在意识中进行转换。

《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司马绍)几岁(的时候),坐在晋元帝(司马睿)腿上。(这时)有人从长安来(拜见),晋元帝(向他)打听洛阳的情况,(听后)不觉泪下。晋明帝问:“(听了)为什么流泪呢?”(晋元帝就把)西晋东渡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因而问晋明帝:“你觉得(认为)长安(离得)远还是太阳(离得)远?”晋明帝回答说:“太阳(离得)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而易见。”晋元帝对这个回答感到惊讶。第二天,(晋元帝)召集朝臣们宴会,把晋明帝的回答告诉(大臣们),(随后)又重新问了一遍晋明帝。晋明帝回答说:“太阳近。”晋元帝大惊失色,说:“你怎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呀?”晋明帝回答说:“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

司马绍只有几岁,就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问题,并从不同的侧面,总结出不一样的结论,也不枉《晋书》给出的“帝聪明有机断”的评价。

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立场也会不同(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样的问题)(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