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贺年卡(古代的贺年卡)

建国初期贺年卡(古代的贺年卡)(1)

在前几天,远方朋友就给我寄来了新年祝福贺卡。小小卡片,带着朋友的深切问好与真心祝福,翩然而至,它凝结着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凝视着这张小小卡片,我陶醉了。其实贺年卡不是现代才有的,古时候早就有了贺年卡。

贺年卡始于汉代,当时是木制的,称为“名刺”。有许多当官的因为投刺的太多,为免受干扰,干脆在门外挂个箱子,相当于现在的邮箱,用来接收各方投刺,称为“接福”。

到了宋代,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辞写到名刺上,从此名刺开始有了贺年的性质。南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现在贺年卡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祝贺的习俗,多用于官场和文人墨客之间的拜年,而尤以官场应酬最为普遍。封建社会里,当官的关系众多,在新年伊始,职位或辈分低的,会向年长或位高的登门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贵宾不便会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红色名片(或印红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贺新禧”的字样,以表示亲自上门拜年之意。

王国维名刺

(王国维名刺款识:王国维顿首,昨晚接罗叔翁致公一函,奉呈祈查收,《书契范录》,《金泥石屑》已有数十纸印成,寄此。如欲阅请过舍间为荷。此上,即请景叔先生晚安。)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有史为证。

到了明朝,明代的人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的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里面所说的“名刺”和“名谒”就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建国初期贺年卡(古代的贺年卡)(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1981年,我国邮电部专为祝福新年而发行了贺年邮资明信片(HP)。1991年12月1日,又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发行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

一张小小的贺年卡,既方便又实用,它承接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让人感受到传统贺年卡文化的魅力,更是联络古往今来多少亲朋好友感情的桥梁与纽带。

编辑/银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