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

你被贴上过标签吗? 被贴上负面标签,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最大灾难。

那么如何消除标签魔咒,重新定义自己呢?关于这个问题,《放牛班的春天》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与教育有关的电影,豆瓣评分9.3,曾获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和2005年法国全球奖最佳电影奖等多个奖项。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1)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座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当学监,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被贴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各种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

马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让这些孩子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下面我从心理暗示、人本主义与自我定位三个角度来解读一下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心理暗示VS标签魔咒:即使你被打上负面标签,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可以帮你解除标签魔咒,重新定义你的人生。

所谓的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某类词语或者名称贴上了标签时,他就会在潜意识里进行自我管理,使自身的行为向被贴上的标签词语靠拢。

所以心理学中认为“标签”具有定向性导向作用。无论标签好坏,都会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产生强烈的影响。

01莫翰奇:被贴上喜欢恶作剧的坏孩子标签。

虽然他长相英俊,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但单亲家庭长大的他喜欢恶作剧,经常被惩罚关禁闭和打扫卫生。

即使多次被惩罚,但依然我行我素,桀骜不驯,因为他骨子里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福的、被人抛弃的坏学生。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2)

在母亲眼里,他是令人失望的孩子。

这个标签意识让他的自我认同一直停留在坏孩子的标准上,所以他敏感、多疑、顽固,它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把自己变成一只刺猬,不让任何人靠近。

02孟丹:被贴上了无恶不作、有犯罪倾向的坏孩子标签

孟丹的到来本身就具有戏剧性,他被拿来当作一个试验的棋子,这样的标签与定位让他更加为所欲为,所以他敢公然挑衅学校里的所有人。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3)

坏孩子的标签最终毁了孟丹

当马修老师告诫他不要抽烟时,他将烟圈一点点吐在马修老师的面前,那种眼神与动作将一个坏孩子所有的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学校里,他不服任何人的管教,甚至连校长也不放在眼里。

即使学校里丢的钱不是他拿的,但校长依然坚信他就是小偷,这种标签效应,是最终让他放火烧掉学校的最根本原因。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说:“一旦被贴上标签,你就很难逃脱”

可见,被贴上负面标签的孩子,往往在劫难逃,他们只能画地为牢。

但从孟丹与莫翰奇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不断给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使是问题孩子的心里也会慢慢露出一点点缝隙,因为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反之,不断对其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那么他就可能一步步走向邪恶,最终一发不可收。

马修老师一直暗示莫翰奇的声音是无可挑剔的,而校长不断暗示孟丹是个人渣,积极的心里暗示让莫翰奇后来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而孟丹却用一把火烧了学校,被警察带走时,它的脸上竟然还有一抹冷酷的笑容。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4)

唤醒VS惩罚:行为主义的卫道士与人本主义的守护神

01行为主义的卫道士——哈桑院长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来,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其它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可见,行为主义者最典型的方式便是通过刻板、单一、模式化的冷酷训练将孩子变成机器一样的模型,而不会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内心世界。

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势必会被打上冷酷无情的标签。

电影中我们最讨厌的角色便是哈桑,他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喜欢给人贴标签,他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行动——反应”,只要孩子犯错误,便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5)

孩子们表面上怕他,实际上对他恨之入骨。

孟丹最后之所以选择烧毁了学校,就在于校长诬陷了他,当他说出学校里丢失的钱跟自己无关时,校长依然坚信钱是被他拿走的。

这种没有任何根据的妄加评判,这个“小偷的标签”让他对生活彻底绝望。他一把抓住了校长的衣领,那一刻,他的心里是委屈和愤怒的,从此校长在他的心里又种下了一颗有仇恨和报复的种子。

如果不是这次的被冤枉,如果不是校长的一意孤行,他恐怕不会选择最后的铤而走险。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曾主持过一项调查,表明:经常遭受心灵施暴的学生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基至比经常遭受体罚的学生更为低下。

校长简单粗暴的行为主义教育模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给每个孩子都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这种阴影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

而教育最美的样子是沟通,理解和倾听,而不是简单残忍的一意孤行和打击惩罚。

02人本主义者的守护神——马修老师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这种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具有主动性和责任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而马修老师正是这样的人,他的眼里没有坏学生,只有等待绽放的孩子。他用自己的耐心、尊重、理解与爱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他的第一节课,是从听到的教室里喧闹的嘈杂与看到的乱作一团的打闹开始的。虽然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现实依然让他几乎崩溃。

学生的恶作剧让他险些跌倒,他的公文包被学生抢走,轮番在教室里传递,他像个跳梁小丑一样,四处追逐,教室里瞬间炸了锅。

虽然他恼羞成怒,但当校长来到时,他依然把责任全部推给了自己。

他努力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不吝惜自己的每一次赞美,而“没什么”“你能行”等也成了他的口头禅。

罗森塔尔曾说过:“很多时候赞美比批评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

马修老师选择用音乐去唤醒孩子们心底的光芒,用善良与爱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在音乐上的特长,尤其是莫翰奇。

他在音乐上的天赋让马修欣喜若狂,即使他将墨水泼在了自己脸上,他依然选择让他在伯爵夫人来时,领衔独唱,马修老师鼓励和肯定的眼神让这个孩子的眼睛里有了光,当他天籁般的声音在学校里回响时,那便是真正疗愈的开始。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马修老师音乐课上孩子们纯净的眼神和嘹亮的歌声, 那一刻,他们暂时忘却不安、烦躁与痛苦,他们在音乐的滋养里,心底的善良与爱在一点点苏醒。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6)

马修老师用歌声来疗愈孩子的同时,也在治愈着自己。因为歌声是相通的,它会直达人们的内心深处,无论你戴着怎样的盔甲,在音乐中你的心也会慢慢融化。

当那个有天才嗓音的小男孩独唱时,那天籁般的音乐静静地流淌,它在你心底最柔软的角落里生根、发芽,直到开出美丽的花。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7)

肯定与欣赏犹如一缕阳光

马修老师用他的音乐治愈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孩子们的眼里渐渐多了一些柔和,少了一些冷漠。

正所谓“有音乐的地方,长夜也不会漫长。有音乐的地方,乌云间透处阳光。”

如果说这所寄宿学校上空始终笼罩着一片乌云的话,那么马修老师便是乌云间透出的阳光,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房。

马修老师一直用宽容、相信与爱化解孩子们心中的坚冰,直到孩子们写给他的纸飞机在他身边静静地飞扬。那一刻,他笑了,他知道孩子的心中已经有春风在荡漾。

可见,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将孩子培养成有价值的人,而不是简单、模式化的冷酷机器。

自我定位VS反思:好电影的最大魅力是让我们在反思中更好地前行

这部电影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因为你在影片中可以找到真实的自己,从而引起巨大的心灵震撼。

我们在痛恨校长简单粗暴的同时,也要学会反思一下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指责别人的习惯,你是不是也喜欢给自己的同事和孩子贴标签。

你有没有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暴力体罚。

其实每一个负面标签都像一把匕首,会尖锐地刺入对方的心脏,这种痛可能一生都无法愈合。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从心理暗示)(8)

冷酷的哈桑院长

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和老师,不正像剧中冷酷的哈桑院长一样吗?每天用一种最愚笨落后、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还口口声声说这就是爱,希望以后不要再打着这种爱的名义来伤害。

要永远记住电影中的台词: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洁无瑕的地方,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其实有时候现实远比电影更残酷,如果你是那个被贴上过标签的孩子,希望你不要自暴自弃,在未知的生活中,谁也无法给你下定义,能够给你帖标签的永远是你自己。

如果你一不小心活成了那个喜欢贴标签的校长的模样,那么请好好反思,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事无成,请慎用你的标签。

如果你活成了那个宽容和善的马修老师的话,那么恭喜你活成了最美的样子,你必将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因为你会给他希望和力量。

总结:

其实一部好电影真正的魅力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当音乐响起时,心底有爱在缓缓流淌;当电影结束时,有含泪的微笑在脸上飞扬;当每次想起时,会指引自己前行的方向。

而《放牛班的春天》正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因为在剧中马修老师反复告诉孩子们:你值得享受宽容和善意;你值得被爱、被期待;你值得一切美好的东西。

是啊,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非惩罚。正如剧中所说,每一颗心都值得被温柔对待。只是需要多些耐心、宽容、理解与爱。

学会用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用一个灵魂去唤醒一个灵魂,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