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

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1)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作为了千古传颂的知名人物,诸葛亮的很多经典事迹都已经深入人心,比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但是实际上,陈寿笔下的诸葛亮虽然很厚重,但是整体故事缺乏文学性,很多关于诸葛亮的文学形象,都是在魏晋时代被丰富起来的。而且形象的丰满,其实和魏晋时代吏治昏暗,外族入侵的悲惨现实不无关系。

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2)

陈寿的记载,是诸葛亮传奇故事的开始:诸葛亮的年少坎坷经历,比如,耕读南阳,在隆中深居简出修炼才气,再到接受刘备的邀请出山,到奉命于败军之际出使江东,再到他为刘备集团筹备后勤管理军粮军资,最后到刘备临终托孤,深入不毛,最后为蜀汉政权的存亡鞠躬尽瘁,为隆中对的实现用尽最后的心力,一生可谓十分传奇。只是这些描述大都是十分沉重厚重的史实,缺乏传奇性的文学色彩,诸葛亮故事的传奇大都出现于魏晋时代文人小说和其他史料的丰富。

在陈寿的基础之上,裴嵩之对三国志的记载进行了诸多有益的补充,比如对于诸葛亮治军的描述: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3)

此外,诸葛亮对于南中详细的征战描述,也是来自于裴嵩之的精彩补充:

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旣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在真实历史上,孟获等南中大姓也是汉族,而且这里的所谓的七擒七纵应该是虚数,而不是实际数字,但是这里的数字却给了后人以极大的填充和发挥空间,这才有了日后三国演义中对于七擒七纵孟获的精彩描述,和一系列丰富人物的出现。

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4)

也是裴嵩之的丰富,让空城计的故事出现在了诸葛亮身上,这一故事在日后,极大丰富了诸葛亮临危不惧的形象,成为了后来很多话本和民间评书的故事渊源: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据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侯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于相遇,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亮意气自若,赦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幔,又令大开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若,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如裴注中《晋阳秋》曰:

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5)

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在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也是这一段描述,为日后“损大星汉丞相归天”,星灯熄灭导致诸葛亮去世的经典场面提供历史原型。这一段描述,其实反应的是魏晋时代玄学盛行,神仙志怪小说对历史记载的渗透,不过后世的听众已经将类似的文学性描述信以为真,和真实历史无法区分。

除了裴嵩之,在之后的魏晋时代,诸葛亮的形象被各种文人笔记小说继续丰富着:

在东晋小说《语林》中,就有关于诸葛亮战于司马懿的记载:

“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观武侯素舆、葛巾、持白毛扇,指麾三军……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

也是从这里开始,诸葛亮开始出现了羽扇纶巾,坐在舆车上指挥战斗,头戴葛巾和白羽扇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形象,可能这与魏晋时代风流名士喜欢清谈长啸,寄情山水的时代氛围不无关系,但是在真实战场上,诸葛亮作为主帅而且身材高大显眼,应该是身披甲胄指挥战斗的:

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6)

《新佐治立军门》讲述的是诸葛亮屯兵在渭水边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扬言自己要出来应战。魏明帝害怕司马懿会盲目出战,从而中了诸葛亮的计谋,所以就请大将军辛毗拿着斧子站在军营前,阻止司马懿出兵,诸葛亮令军中之人去打探军情,军中的密探回来说有一个将军拿着斧子站在门前,面色威武,诸葛亮马上就知道那一定是辛毗,这样的处理效果,在没有贬低司马懿的前提下,写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性格特点, 只是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进一步突显诸葛亮在和司马懿对峙时明知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的无可奈何和英雄技穷。

诸葛亮的主要事件和性格形象(智圣诸葛亮的形象是如何在魏晋时代丰满起来的)(7)

其实魏晋南北朝时代,各种史料和文学作品对于诸葛亮的诸多美化,主要是源于世家大族把持政权,而且东晋政权偏安南方,长期处于北方强大胡族的武力威胁之下,存在着生存压力,因此诸葛亮吏治清明,力主北伐的主张得到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怀念和支持,这才是诸葛亮得到民间百姓的一系列正面神话的根本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