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

有人一辈子没上过学,没接受过学堂教育,这听起来并不稀奇。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了,又何谈进学堂学习。二是家里不仅有钱还有权,人家根本不屑于学习。如现在说的“人家的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很多大家闺秀人家不仅不需要进学堂学习,还一辈子不需要自己掏腰包买东西,你说气人不气人。然而,这些人在家道昌盛之时,可以无忧无虑,但一旦世道有变,家境将会一落千丈,考验她们的时刻才真正到来。有的人能预知时局,早有准备,有的人能绝处逢生,从头再来,而有的人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更是有人一败涂地,落魄而终。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1)

旗人大家闺秀

1924年溥仪被赶出皇宫,曾经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八旗兵丁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被社会淘汰的时刻也更激烈了(其实在1912年清朝灭亡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很多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八旗兵丁已经被社会淘汰了一批)。很多王公贝勒的府邸早已换了主人,从开始向别人出租房子挣钱,到卖房子赚钱,再到出钱租别人房子,最后流落街头身无分文。这也预示着他们被社会彻底淘汰了。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2)

落魄王爷拉车

然而,身为王公府邸的千金,她却在家道“走下坡路”时,把“筹码”押在了女儿身上,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女儿。她名叫佟丽,出身公爵府邸,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辈子没进过学堂上过学,没买过东西,却巾帼不让须眉,让衰败的家道避免了社会的淘汰。出身于公爵府邸,又是父母唯一的女儿,自然成为家人的掌上明珠。在这样的家庭里,哥哥弟弟尚且不需要入学堂学习,况且身为女儿身的佟丽。(旗人不懈于通过科举入仕,他们从小练习马步箭、弓刀石,经常拿大顶,练摔跤,练腿功。为的是在成年后的旗兵考试中考取马甲领取国家的每月3两银子,每年48斛老米,或考取步甲,拿国家每月1.5两银子,每年24斛老米。)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3)

旗兵射箭

但谁也想不到,在光绪和慈禧驾崩四年后,大清王朝完了。当时佟丽已经12岁,身为公爵府的千金她对时局一无所知,但唯一感觉到就是家境一天不如一天。父亲经常唉声叹息,家里值钱的古董、家具开始或典或卖。仅仅两年后,全家从公爵府邸搬了出来,搬进了一座普通小四合院。家里所有的人都没有工作,就指着卖公爵府邸的钱过日子,能过一天是一天。就等着坐吃山空的那一天。1915年,十五岁的佟丽嫁给了同是旗人的关家。丈夫叫关夏鹏,当时在警察署做一名普通警察。(当时的旗人在清朝灭亡后,很多人都做了警察,关夏鹏也不例外)。佟丽的公公曾在清朝是一名八旗参领(三品官武官),虽然没有娘家政治地位(公爵)高,但由于公公经营有善,丈夫又有一位职业,所以婆家并没有在清朝灭亡后,一落千丈。但总之与以前吃皇粮的日子还是不能相比。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4)

父亲

然而,佟丽娘家的日子却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娘家不得不把四合院又卖了,父亲也因病去世。即使这样,哥哥和嫂子等人还是难以放下曾经旗人的架子,最明显的就是“话大礼多动钱急。”而嫂子更是始终保持着旗人妇女那种封建思想,自己得了乳腺癌,需要开刀治疗,却宁死也不让开刀,她说女人不能把自己的身体给外边看。结果是坚持封建思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一现象在旗人妇女尤其八旗兵营中的妇女中屡见不鲜。最早的在太平天国时期,只要太平军攻破地方驻守的八旗兵营。兵营中的妇女基本上是全家或自缢或投水,总之不能让别人糟蹋了。八国联军侵华(当时人称光绪二十六年),当联军攻破北京城,驻守内城的八旗兵营中的家庭妇女同样选择了结束全家女人。当时的情况是,八旗军营街道上尸横遍地,房中梁上挂满尸体,井中填满尸体,旗人妇女宁愿一死,也不能让当时所说的“白鬼”和“黑鬼”占了自己的便宜。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5)

八国联军罪行

佟丽虽然也有着旗人妇女的封建思想,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她不得不改变。她看到了娘家是如何一落千丈,如果不改变,自己家也会重蹈覆辙。尤其在她有了孩子之后,丈夫做警察每月8块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维持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典卖老家当,但这让她感觉自己家也在走上娘家的老路。当初娘家如此的富有,但也经不过几年的“折腾”,最终一败涂地。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家中开销越开越大,生活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佟丽一家三口和孩子的一个奶妈。

1923年,女儿关晓已经8岁了,原本应该早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因为家里的原因迟迟没有上学。就在这时,丈夫东北的一个旗人亲戚介绍他去东北奉军张作霖的队伍当军需官。(当时在北京的旗人与东北旗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人的老家即亲戚都在东北。关夏鹏的亲戚在奉军中做参谋)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6)

母亲

那时,丈夫关夏鹏还舍不得娘俩,想拒绝这位亲戚的好意。但佟丽执意让丈夫去,因为只有这样全家人才能过下去。但佟丽也是忧心忡忡,毕竟在上一年(1922年)才发生了直奉战争,张作霖的奉军被直系打败。现在丈夫要去张作霖的部队做军需官,自然让人担心不已。但为了生活,她只能选择“放手”,舍弃与丈夫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这时,在她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理想,一个长远的理想。那就是她的女儿关晓。(注:当时的直奉战争对于普通老百姓生命威胁是很小的,尤其是家中足不出户的妇女。这只是军阀之间战争。有老人曾回忆,军阀打军阀,老百姓过老百姓的。听到打仗就不出门。但一旦参军那就不一样了,当时当兵就是为了打仗,像佟丽的丈夫)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7)

张作霖

丈夫关夏鹏到了奉军部队做了军需官后,每月薪水应该不少(当然还有灰色收入),因为每月都能向娘俩寄20块。家里的生活瞬间改善了,但佟丽并没有像当时富家太太那样,白天黑夜的打牌,请客,更没有像她们一样吸水烟,既浪费钱又有损身体。她要把这些钱用来培养自己的女儿关晓。因为她知道自己一辈子没上过学堂,没受过教育,只能在家做些针线活,出门就像“瞎子”一样。更让自己悔恨的是,自己连买东西都不会,在丈夫走后只能让左邻右舍帮着买东西。(关家的那个奶妈料理家务是一把好手,但也不会买东西)这些打击,让佟丽知道学习文化,接收教育的重要性,她决定把“筹码”押在女儿的身上,要让女儿上最好的学校,接收最好的教育。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8)

女儿

女儿关晓虽然上学晚,但她为女儿选择了当时的孔德学校。(此学校是蔡元培等一批北大和中法大学的老师创建的,在当时北京相当出名。)孔德学校中法合办的,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教育,当然学费也是高得出奇。当时普通的学校一学期的学费才2元,而孔德学校则需要17元。这所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北大和中法的教师子弟,再就是富家子弟,但教学质量没的说。因为小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北大的毕业生。佟丽为了能让女儿关晓受到最好的教育,自然选择了这所学校。在这里确实让女儿关晓受益匪浅。学校的宗旨是自由、平等、博爱。下课后,老师和孩子打成一片,一起做游戏,一起嬉戏,甚至在玩竞赛游戏中,故意输给学生。关晓就曾与老师玩弹球时,赢了老师不少弹球。(小编那时玩弹球,都是小心翼翼,怕老师给没收了。)五年级时,老师既讲唐诗宋词,也讲莎士比亚和莫泊桑等外国名家的作品。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9)

孔德学校老师

1924年,关晓上一年级时,直奉第二次大战,这次张作霖胜了,入驻北京。爸爸关夏鹏回了家一趟。虽然当时父亲只走了一年,但对于关晓来说,好像很长时间。然而,父亲并没有像其他奉军一样驻扎在北京,而是返回到了关外的奉军部队中。父亲一如既往地向家里寄钱,母亲一如既往做着针线活,奶妈一如既往地料理着家务,关晓一如既往地上学。就这样,关晓在孔德学校一直上到小学肄业,而那一年,奉军老大张作霖被炸死。在关晓的记忆中,似乎这件事对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父亲依然向家里寄钱,而她却没有继续在孔德学校上初中,因为母亲佟丽让其上了贝满中学。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10)

当年的贝满中学

贝满中学即贝满女子学校,由美国公理教会在1864年创立,创始人是美国艾丽莎贝满夫人。贝满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孔德学校相比到底如何,即使亲身经历的人也很难评价,毕竟两所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贝满学校的学费却比孔德学校要高,学生要少。孔德学校一学期的学费是17块,而贝满则需要40块。当然还需要通过考试,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因为关晓在孔德学校上的小学,在报名贝满中学后,接下来很顺利地考上了。当时一个学期要四十块钱的学费,虽然比以前开支多了不少,但母亲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因为母亲心中此时也有了她更进一步地规划,将来让女儿出国。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11)

一块袁大头

关晓在贝满学习了三年,初中生涯结束,接下来母亲还是让其在贝满接受高中教育。那一年是1931年,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一个让关晓记忆一生的年份。那一年有个九一八,那一年奉军不太平,那一年父亲突然去世,那一年,年老的奶妈也去世了,那一年,她成为了一名高中生,那一年,让她知道了太多事。父亲到底在东北怎么去世的,身在北京的母女俩一无所知,直到有几个士兵模样的人给娘俩送来一封信和一笔钱,信是一个讣告。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12)

九一八纪念

那时,关晓知道现在她只有与母亲相依为命。她也要考虑是否再进行接下来三年的高中教育。她的这种顾虑很快被母亲打消了,学一定要上,知识一定要学,不仅如此,还要一步步向上走。当然,这一决定的背后不仅是母亲的理想,最直接的还是母亲平时省吃俭用的结果。因为,母亲把父亲这几年寄回家的钱,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每一分都精打细算,所以她自信有能力支撑女儿三年的高中教育,甚至更久。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13)

贝满学生

关晓在贝满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除了可以算清楚的学费,其他的不知花了多少钱,但母亲都没让她操心过一次,唯一的希望就是让她好好学习。关晓在贝满高中毕业后,被贝满中学的外国老师介绍到美国去上大学。对于关晓来说,这次决定,犹如8年前,父亲的那次决定一样。当年父亲舍不得她们娘俩,而现在她舍不得母亲一人。然而,母亲还是一样的态度,为生活让丈夫参军,为理想,让女儿出国深造。关晓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前往美国哈佛继续深造。

高学历家庭教育方法(母亲大家闺秀没进过学堂)(14)

母亲

在哈佛博士毕业后,关晓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她回国把母亲接到美国安享晚年。母亲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甚至连买东西都不会,却没有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而是选择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因为她一生吃过最大的亏就是没有上学,没有学知识,没有学文化,她要让女儿上最好的学校,接收最好的教育。当她没有心力为女儿操心时,剩下的路就让女儿自己去走了。但她相信,女儿前面打好了基础,后面一定不会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