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

前言

1976年9月4日,李敏被批准去看望病重的父亲,此时此刻的毛泽东,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在7月到8月两个月的时间内,毛泽东常常陷入昏迷,他无法用食,只通过鼻饲提供一点点的营养。

看到这一幕,已经成家立业多年的李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看到以前精力旺盛的父亲病成这样,李敏轻声在床前呼唤着:爸爸。

毛泽东微微睁开眼说道:“我的娇娇,你来看我了?”李敏赶紧点点头,但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毛泽东又说:“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呢?”李敏没有告诉父亲,自从搬离中南海后,她的通行证就被没收了,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思念着爸爸。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1)

图 | 李敏和父亲毛泽东

“你今年几岁了?”毛泽东突然问女儿的年龄。

“39了?”李敏说。

“不对,你38岁了。”毛泽东说。

李敏到底哪一年出生的,因为日久年深,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叶子龙告诉李敏说是1937年春,毛泽东说是1936年冬。但父亲为什么突然问年龄呢?

这时候,毛泽东还想说什么,但是因为病重,声音微弱几乎听不清,毛泽东看到女儿没有听到自己说什么,便急忙艰难地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了一个圈,李敏问身边的工作人员,那人摇摇头,表示也没有听清。

因为父亲需要休息,李敏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父亲。但是父亲给出的那个圆圈的手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让李敏琢磨了很久,直到多年以后,她和朋友在一起聊起母亲贺子珍的时候,突然意会了过来,嚎啕大哭。

那个朋友说:“这是不是毛主席在询问你妈妈贺子珍的情况呢,是不是在嘱咐你,要照顾好你妈妈呢?你妈妈的小名不就是桂圆吗?”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2)

图 | 毛泽东和贺子珍

李敏突然想起来,妈妈贺子珍就是出生在月圆之夜,当时正是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贺家的父母给孩子起名贺桂圆,上中学后才改名。

毛泽东手势中的那个圆圈,就是代表贺子珍啊。1976年的中秋节,也是中秋之夜,毛泽东陷入了昏迷,9月9日零点十分,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十年生死两茫茫,贺子珍和毛泽东风雨同舟,经历了革命中最艰苦的十年,但是这却成了他们心里永远的遗憾,自从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在此后40多年的时间内,他们只见过一面,往后余生,只有无限的思念。

正如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井冈山上相遇,结为人人羡慕的伴侣

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9月28日,是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的长女,革命前后入党,然后投身游击战争,1927年参加了永新暴动后,跟随哥哥贺敏学上了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是袁文才和王佐的“山寨”。

贺子珍读过书,上井冈山前一年她刚从永新女子学校毕业,是一个非常有才的女子,毛泽东上井冈山后,贺子珍和毛泽东相识。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贺子珍是在一个小院里,毛泽东对贺子珍的第一印象很好。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3)

图 | 贺子珍

“我以为她是袁文才的女儿,长得很好看。”此后,袁文才看到毛泽东身边都没有一个秘书,便让贺子珍先照顾毛泽东。那天,毛泽东第一次和贺子珍做了短暂的交流。

毛泽东问:“你是永新哪里人?”

“老家在黄竹岭,后来父亲经商,搬到了县城。”

“黄竹岭有多大?”

“大革命失败后我到过老家,40多户人家,不到200人,这已经是大庄子了。”

“父母经常会回黄竹岭吗?”

“永新沦陷的时候,父母从县城回到老家,后来都走散了, 不知道去哪里,好在有妹妹贺怡跟着,希望不会出什么事吧”

说到这里,毛泽东叹气说道:“等今后革命胜利了,这种流浪生活就结束了。”

这是贺子珍和毛泽东的首次交流,贺子珍感觉毛泽东很温暖,身上有男子气概。日后,毛泽东每次出门,总要去看看贺子珍,贺子珍记得,每次毛泽东离开井冈山的时候,总会敲敲贺子珍的门说:我走了。

贺子珍很奇怪,你说走就走吧,干嘛要告诉我呢,渐渐地,贺子珍才突然感觉到,毛泽东似乎有什么心事和她说。

后来有一天,贺子珍去看望毛泽东,发现毛泽东伏在案边写作,贺子珍就在那里深情地看着毛泽东。毛泽东看到贺子珍在那里看自己,便说:“你过来坐下嘛”,毛泽东沉默了很久,深情地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4)

图 | 毛泽东

贺子珍喜欢毛泽东的潇洒大气,毛泽东喜欢贺子珍的有才和倔强。当时毛泽东和发妻杨开慧失散多年,不知道是生是死,有消息说杨开慧已经被杀害,在这样的动荡的岁月里,袁文才看到毛泽东和贺子珍对彼此都有好感,便有意撮合这段感情。

1828年初,毛泽东和贺子珍一起去永新做调查,毛泽东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贺子珍表示愿意当毛泽东的秘书,就这样,贺子珍成为了毛泽东在革命早期的秘书之一,也就是在这次调查中,两个人的感情日益升温。

在路过一个池塘的时候,毛泽东坐在一边休息,当时毛泽东身体不好,刚刚生病,贺子珍笑着说:“走不动了?我背你。”毛泽东一笑,你怎么能背得动我呢,还是让我背你吧。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结为了夫妻,没有举办什么仪式,袁文才让厨师做了几个好菜,贺子珍为毛泽东做了一个书包,毛泽东出门在外一直带在身上。

结婚后的二人,十分幸福,1932年贺子珍和毛泽东已经生了孩子,但他被党内的同志冷落,前线战争吃紧,红军在赣州损兵折将,周恩来马上派人找到毛泽东,回到党内工作,当时天降大雨,毛泽东执意要走,贺子珍带着一把伞追了他好久。

1934年长征开始前,本来是不让女同志参加的,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几十名女同志跟随部队出发,贺子珍当时有了身孕,跟着大部队也出发了。不料在长征中,贺子珍为了掩护战友,自己不幸中弹,留在了体内17块弹片(1950年被定为三级甲等残疾),一直没有取出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5)

图 | 毛泽东和贺子珍

也正是这次负伤,让贺子珍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伤害,也正成为了贺子珍离开延安的原因之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

1936年冬,贺子珍要生了。邓颖超和康克清匆匆赶来,毛泽东已经在逗襁褓里的婴儿了。邓颖超接过毛泽东怀里的孩子看了又看,十分喜欢。她说:“这真是一个小娇娇。”

毛泽东一听,觉得这个名字不错,最后毛泽东一锤定音,给孩子取名娇娇,也就是日后的李敏。在李敏之前,贺子珍生下过四个孩子,但不是留给了老百姓就是夭折了,李敏的到来自然是十分欢喜,但随后因为一个美国记者的到来,产生了一股子的风波。

贺子珍性格倔强,和毛泽东吵架是断断续续的事情,但毛泽东没有想到,贺子珍借着去苏联学习的理由离开了延安。1937年8月底,毛泽东在洛川参加完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匆匆赶回延安,但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人去楼空,贺子珍都没有说一句再见,哪怕是挥一挥手也好啊,毛泽东独自站在窑洞黯然神伤。

在此之前,毛泽东曾给贺子珍写过一封信,希望贺子珍不要走,但是贺子珍已经决定离开了,她说要去上海治病,但当时上海刚刚沦陷,贺子珍跟随去苏联学习的同志们去了莫斯科。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6)

图 | 贺子珍在苏联

当毛泽东得知贺子珍已经登上了飞机后,也是足够伤心,莫斯科和延安之距,不是一山一水所能承载,遥遥的思念如何传达?

一年后,贺子珍在苏联收到了毛泽东寄来的一封信,信中所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贺子珍同志,你要照顾好自己,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贺子珍看到这封信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此前她在报纸上就已经看到,毛泽东再婚了。这是她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她不相信,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不久,得知贺子珍在苏联生的孩子廖瓦不幸夭折了,毛泽东也十分伤心,并把女儿娇娇送到了苏联,让娇娇去陪伴贺子珍。从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足足有10年的时间,贺子珍才回到中国。

可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贺子珍在苏联的经历并不好,1947年贺子珍回国后,经过毛主席批准,把娇娇送到了北京,当女儿娇娇给毛主席讲述妈妈贺子珍在苏联的遭遇时,毛泽东也感叹,贺子珍在苏联不容易啊。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7)

图 | 娇娇

此后,娇娇生活在中南海,而贺子珍一直生活在南方,二人一直没有相见。

庐山一别,已是一生

1959年7月,毛泽东去庐山参加“庐山会议”,月初,毛泽东的办公室来了一个老战友,名叫曾志。

曾志是和贺子珍在井冈山时期的战友,和毛泽东也十分熟悉,看到曾志来了,毛泽东便和这个老朋友一起聊聊往事,曾志此行是有目的的,因为她刚去南昌看望了贺子珍。

和毛泽东谈话之际,曾志突然说道:“主席,我刚刚在山下看到贺子珍了。”正在和曾志畅谈的毛泽东听到贺子珍的名字,突然怔住了。

“她怎么样?”毛泽东脱口而出。曾志高兴地说:“她很好,外人说她病了,神志不清,我看挺好的,和她聊起来以前的事情,她都会记得。”

听到这句话,情深意重的毛泽东陷入了沉沉的回忆中,他兀自感叹一句:“哎,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啊。”紧接着,毛泽东从曾志口中得知,贺子珍现在就居住在南昌,南昌和庐山不算远,他真挚地说:

我很想见见她。

对,您应该见见她。曾志被毛主席的真情所打动,重重地点着头。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8)

图 | 曾志

最后,经过毛主席的嘱托,决定让曾志去接贺子珍上山,最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杨尚奎。

杨尚奎也是毛泽东的老战友,得知毛泽东要见贺子珍,杨尚奎禁不住内心的喜悦,把这份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妻子水静,因为水静年纪小,很多人都不熟悉水静,为了保密,水静秘密把贺子珍带上了庐山。

1959年7月9日,分别22年的贺子珍和毛泽东在庐山重逢,不知道多年未见,贺子珍对毛泽东是什么感觉,也不知道毛泽东看到已经50岁的贺子珍有何感想,向来用诗词来记述感情的毛泽东,面对这十年感情,他竟然眼眶湿润了。

这次谈话一个小时多,谈话结束后,水静去毛主席办公室接受嘱咐,看到毛主席眼眶湿润时,突然对水静说:她精神不好,你要保护好她,做到寸步不离。

“好,请主席放心。”水静也难以想象,毛泽东时隔22年,对贺子珍的思念从未放下过。

日后,贺子珍这样回忆:我做梦都想不到我在这里会见到毛泽东,我真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不停地哭,他问我当初为什么要走,我说都是我不好,是我不懂事。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面居然成为了他们人生的最后一面。

据说1970年,年过八旬的毛泽东又一次登上了庐山,在和服务员聊天的时候,又提起贺子珍,他怀念着说:“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最漂亮。”

1976年,毛泽东病重去世,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一时间陷入了无限的怀念中,她不吃饭,不喝水,静静地坐着,头上的白发一晚上就增添了不少。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9)

图 | 晚年贺子珍

贺子珍提出申请,想再看一眼毛泽东

“我想去北京,我想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不知道说出来这句话的贺子珍,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说出来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况且贺子珍陪伴了毛泽东十年,而自从回到中国,贺子珍只和毛泽东见了一面。

这个愿望,成为了贺子珍心里最珍贵的愿望。他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吐字艰难,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自从毛主席去世后,她因为一次中风而半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

1979年,经过邓小平批准,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敏告诉贺子珍说:“妈妈,上面已经同意您去北京了。”

9月初,在上海市委工作人员的欢送下,贺子珍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从上海出发,飞到北京,途中要路过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往事一股股涌入贺子珍的脑海。

从1927年她上井冈山,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几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年那个骑着战马打枪的“井冈山一枝花”已然成了一个苍老的老太太。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10)

9月18日,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来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贺子珍从正门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的大理石坐像,在这里贺子珍特地让工作人员给她照了一张相。

这也是她和毛泽东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合影”, 她让女儿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花圈敬献在毛主席的坐像前,这是一个心形花圈,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在进入遗体陈列室之前,工作人员告诉贺子珍,进去后,不能哭,也不能激动。贺子珍点点头,同意了工作人员的嘱咐。但当她真的走进去的时候,特别是看到毛主席的水晶棺、看到毛主席的遗体的时候,贺子珍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几十年的思念和爱,仿佛只有这10分钟了。

漫长,漫长,还是漫长。

工作人员担心贺子珍过于难受,便急忙把她推了出来,离开之际,她望着毛主席纪念堂,目光久久不曾移开,仿佛她再说:再见了,润之。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带拼音(十年生死两茫茫)(11)

她的外孙女孔东梅后来在书中写道:

“有一张照片,抓拍到外婆在纪念堂门外的回眸,它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外婆当时的内心状态。外婆没有号啕大哭,也没有非常激烈的状态。她和外公是那种人生永远不能有交点的结局。所有的情感,在那一刻都迸发出来。”

5年后,贺子珍在最后的思念中因病逝世。

贺子珍去世后,李敏把父母的爱情故事写成了书,其中她因两件事而抱有遗憾,一件事是贺子珍去世后,遗物中有一个毛毯,那是和毛泽东结婚时用过的,几十年来贺子珍一直偷偷珍藏着。

另一件事是,毛主席对李敏做的那个手势,如果当时李敏及时意会出来,一定会告诉父亲:您放心,妈妈很好,她也很想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