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汉末三国这段长达百余年的乱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得益于罗贯中的不朽巨著《三国演义》,这段尘封了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到今天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

汉末三国是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出无数的名臣将相,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和历史典故。而以《三国演义》里的视角来看,汉末三国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

熟悉刘备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一生其实是非常坎坷的,而刘备的人生转折点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他的贵人就是诸葛亮。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是“六易其主”,先后投靠公孙瓒,袁绍,陶谦,曹操,吕布,刘表等多个诸侯,辗转多地,没有一个安身之地。

而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不仅在赤壁之战击败了宿敌曹操,在荆州站稳了脚跟,更是夺取西川,拿下汉中,建立了蜀汉帝国,诸葛亮可谓是功不可没。想必细心的朋友们已经发现问题了,就是刘备在建立蜀汉帝国之前,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然而建立蜀汉帝国之后,刘备对于诸葛亮的话开始慢慢的不听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早年经历

有人认为是刘备自大了,当了帝王开始飘了,其实不然。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还得从刘备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诸葛亮自身的才能以及当时的局势说起。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2)

据史书记载,刘备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按理说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但是由于西汉武帝时期一项重要的法令——“推恩令”的实行,汉室宗亲的官职,爵位等一代一代的被削弱。

等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那一代,已经被削的差不多没了,刘雄仅仅被举为孝廉,官职也不过是个县令。到了刘备的父亲,刘弘这一代,已经没有官职了,只能做个百姓人家。刘备出生在这样的人家,可谓是家境贫寒。

随着父亲刘弘的早亡,年少的刘备不得不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开始和母亲一起编织草鞋,席子卖点小钱为生,日子过的非常艰苦。虽说刘备自幼过的很艰辛,但是他从小的志向却很远大。《三国志》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3)

刘备家旁边有一个大树,高五丈多(约15米),刘备小时候和玩伴经常在树下玩耍,曾指着大树说道:“我以后一定会乘坐像这颗大树羽盖一样大的车子!”因此刘备家乡的人都认为刘备日后必有大器。

史书上记载年少的刘备爱交友,人品好,能善待他认识的所有人,不管他是不是刘备的敌人。因此刘备年少时有着很好的名声,当地的富豪,豪杰都以能和刘备交朋友为荣。因为这样刘备认识了出身北方豪族的公孙瓒,并且两人一起拜了东汉儒家巨头,朝廷权倾一时的卢植为师。这为刘备后来积累人脉立下了坚定的基础。

汉末文学家王粲的《英雄记》曾记载,刘备早在灵帝末年就结识了曹操,并且后来一起讨伐了董卓。原文记载道:“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在“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中,曹操仍旧认为一没地盘,二没人才,三没军队的刘备是和他曹操相匹配的英雄了,因为曹操早就熟悉并且了解刘备的为人了。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4)

关于刘备人品好,人脉广,《典略》里记载了两个小故事:刘备讨伐黄巾立下战功之后,被朝廷封为平原相。在刘备担任平原相期间,对内铲奸除恶,善待百姓,对抗击盗贼,保境安民,一时间百姓对刘备很爱戴。但是刘备人人平等的政策惹怒了有个叫刘平的商人,他对刘备的作为很不满,于是就派了个刺客去刺杀刘备。

刺客到了刘备面前之后,刘备并没有因为刺客是陌生人而怠慢了他,反而把刺客当做来投靠的人才来对待,和刺客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讨论事情,最后刺客被刘备感动了,和刘备说了实话。刘备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对刺客和那个商人更好了,就这样平原境内的人更加对刘备卖命了。原文记载道:“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5)

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当时北境有个叫张纯的叛乱,朝廷派出军队去讨伐张纯,刘备受人推荐也跟着一起去了。只可惜张纯不是一般的反贼,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很快就打败了朝廷的军队,刘备受伤之后装死在战场,后来来了一个老朋友驾车救走了刘备。

原文记载到:“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能在荒郊野外的战场上遇到老朋友,老朋友还能驾车救走刘备,可见平时刘备的人品之好,好到这样的地步了!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6)

二,性格特征

前文说了刘备曾“六易其主”,先后投靠过多个诸侯,辗转各地十几年,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刘备的名声特别好,无论到哪个诸侯那里都会受到超高规格的待遇,就举诸侯中最强大的两个诸侯来说,曹操和袁绍。这两人对刘备的待遇那是前所未有的。

曹操对刘备是“出则同车,食则同席,坐则同席”,出行吃饭什么的都是和刘备在一起,袁绍则对刘备“出城二百里相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备在当时是出名的重义之士,刘备虽然投靠过多个诸侯,但是刘备从未主动的去离开或者反叛他的投靠对象,都是尽职尽责的去辅助和帮助他们。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7)

在曹操那边时,是曹操对刘备起了杀心,刘备无奈只好离开曹操去投靠袁绍。在袁绍那时,刘备也尽职尽责的劝阻袁绍此时不是讨伐曹操的时机,可是袁绍不听,反而派刘备去联系南方的刘表来夹击曹操,刘备无奈,只能去投靠了刘表。

投靠刘表之后,刘备一样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刘表。在继承人问题上,刘备也是极力主张传位给长子刘琦的,认为传位不传给长子是会惹来祸端的。可是刘表没有听从刘备的建议,还是传位给了幼子刘琮,这也导致了荆州分崩离析。

曹操南下荆州之后,有人提议趁曹操在荆州立足未稳,取代刘表的儿子,稳定荆州局势来对抗曹操,刘备却说道:“刘表对我很好了,我应该做的是辅佐刘表的儿子来对抗曹操,而不是取代他的儿子做荆州之主,这样只会让我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当时人们就因为这段话认为刘备是仁义之主,都要表示愿意誓死追随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8)

但随着刘表的幼子刘琮投降曹操之后,刘备在荆州瞬间失势了,属下的人都劝刘备赶紧带着家眷和部队赶紧往南边的江陵跑,江陵有着足够的钱粮军械,可以对抗曹操,可这时刘备爱惜人民的性格就展现出来了,刘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说出“以人为本”这个词的人。

他认为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不能做出抛弃百姓而自己逃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后来能够建立蜀汉帝国立下了坚定的基础。刘备不光重情重义,爱惜百姓,对待属下也是和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

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的家眷在乱军中走散了,是名将赵云“七进七出”,护着刘备的甘夫人和幼子刘禅从乱军中杀出重围,来到了刘备身边。面对死里逃生的幼子,刘备却一反常态,一把把刘禅扔到了地上,怒曰:“为这一竖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9)

这一举动把一旁的赵云感动的稀里哗啦,跪在地上哭着说到:“我就算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主公对我的恩情啊!”综上所述,足以见证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为了兄弟,儿子都可以舍弃。

三,诸葛亮的才能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智慧的化身,神机妙算,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正史上,诸葛亮的才能定义,其实早有盖棺定论了。陈寿在《三国志》中有过十六个字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这十六个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治军的本领大于他出谋划策的本领,而在诸葛亮出谋划策的本领中,治理国家和百姓的谋略又大于他行军打仗的谋略。《晋书-宣帝纪》中记载司马懿曾参观诸葛亮撤退时留下来的军营后,曾感慨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0)

正是肯定说明了诸葛亮的治军之强,能扎下这样牢不可破的营寨。诸葛亮不光是治军厉害,在外交和战略上也是非常了得的。在刘备兵败长坂坡之后,史书记载刘备“兵不满万”了,而且连个驻扎军队的地盘都没有,可以说是“丧家之犬”。

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诸葛亮依旧能说服孙权来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可见诸葛亮的外交才能又多强大,要知道孙权那边投降派可是占大多数的。战略上,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当时还在依附刘表的刘备规划好了先三分,后一统的战略路线,并且指出,荆州和西川是必须夺取的地方。不过这也为日后刘备不听诸葛亮建言而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1)

其实刘备也看出来诸葛亮非出谋划策之臣,只可惜当时刘备手下人才匮乏。到了赤壁之战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听从了马良和马谡的建议,南下夺取了荆州南部的,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郡,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自己的实力。

而且刘备仍旧按部就班的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走,南下荆州南部四郡之后立马西进取了西川,然后北上夺取了汉中。细心的朋友都发现了,取西川任用的是庞统,夺汉中任用的是法正,这正是刘备人尽其才的表现,因为他看出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还是交给诸葛亮比较好。

因此刘备取西川时,是留诸葛亮治理守卫荆州,夺汉中时还是留的诸葛亮治理守卫西川。打仗靠的谋略,还是得靠庞统,法正这样的专业谋士。以至刘备称汉中王,再到后来称帝之后,丞相位依旧是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与依赖。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2)

四,当时的局势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蜀汉帝国的转折点是夷陵之战。公元220年,随着东吴名将吕蒙的“白衣渡江”,蜀汉名将关羽面临着被曹魏和东吴夹击的局面,兵败樊城,关羽本人不幸在麦城被俘,随后被孙权杀死。

同年魏王曹操也病死,曹丕继位魏王,紧接着曹丕就逼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帝国,汉王朝灭亡。而刘备为了汉王朝得以延续,只好硬着头皮在第二年(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仍为“汉”,蜀汉自此成立。

刘备称帝之后就宣布伐吴,要为关羽报仇。当时蜀汉帝国刚成立,不宜发动战争,而且国家根基未稳,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就连诸葛亮和刘备的心腹大将赵云都出来劝阻,可刘备执意不听,一心想伐吴。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3)

其实刘备知道伐吴失败的后果,可刘备当时已骑虎难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个原因是为关羽报仇。前文说了,刘备是个重感情重义气的人。当年刘备讨伐袁术的时候,留下张飞把守徐州。

只可惜张飞贪酒误事,丢了徐州,并且非常狼狈,刘备的妻儿老小都没有带出来就跑到了刘备身边,见到刘备之后也不太好意思活着了,就拔剑打算自刎当场,可刘备上前一把夺剑扔在了地上,说了句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这段话说明了刘备的内心真实想法,在他心中,老婆没了可以再娶,兄弟没了那就真的没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有着一定要为关羽报仇的理由。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4)

第二个原因跟刘备集团的组成有关。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有三种人组成,一是刘备的老班底,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人;二是荆州人集团,如马良魏延等人;三是四川本地人集团,如吴懿李严法正等人。

而荆州人集团跟随刘备远征西川,心中固然是思念旧土家乡的,本想着拿下西川之后回到家乡的,可没想到家乡被敌人占领了。肯定是希望打回荆州夺回旧土的,所以这些荆州人集团是非常迫切希望刘备能伐吴。

刘备也明白这些人的意思,如果不伐吴肯定会引起荆州人的不满甚至哗变的,刘备有着不得不伐吴,夺回荆州的理由。第三个原因就是关乎到了诸葛亮的战略规划路线了。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5)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占据荆州和西川,往北可以从荆州北上直抵宛洛;往西可以从西川西出秦川直抵长安,可以说刘备要是想统一天下,那么荆州就必须夺回来!刘备有着必须伐吴的理由。

结语:

说刘备建蜀之后不听诸葛亮的话只是笼统的说法其实刘备对于诸葛亮的能力有着很深的理解的,他明白诸葛亮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在诸葛亮劝阻伐吴这样的大事上。

诸葛亮为什么没给刘备统一三国 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16)

刘备有着一定要伐吴的三个理由,所以及时知道后果,刘备也毅然选择站在诸葛亮对立面。只不过不听诸葛亮的不代表不信任,夷陵之战刘备败了之后仍旧十分信任诸葛亮,这才有了“白帝托孤”这段千古佳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