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为什么没有褚(十二百家姓褚)

褚姓,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居民以地名为氏褚姓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据《姓氏寻源》载,古代有一个叫褚的地方,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百家姓为什么没有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百家姓为什么没有褚(十二百家姓褚)

百家姓为什么没有褚

褚姓,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居民以地名为氏。褚姓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据《姓氏寻源》载,古代有一个叫褚的地方,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

褚(Chǔ)姓,起源有多种说法:

源流一

源于官位 ,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官吏褚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褚师,亦称市令,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集市和贸易,兼有今商务部长和工商管理局局长的职能。后来宋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国都设有褚师之官。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年》中就记载:“郑公孙黑请以印为褚师。”这里说的“印”,就是指郑国大夫印段,曾作著名的《蟋蟀》。褚师,就是市官,因此又称褚师印段、褚师印等。周景王姬贵五年(郑简公姬嘉二十六年,公元前540年),郑穆公姬子兰之孙公孙黑曾试图作乱,被子产(公孙侨)发觉,予以制止。公孙黑自知不免一死,遂请求让印段出任褚师之职。由于印段确然十分有才华,子产便批准了公孙黑的请求,然后令公孙黑自缢而死,免得由司徒来论罪,那样会株连许多别的人。

在褚师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邑地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西周时期,有一个叫“褚”的地方(今河南洛阳),在史籍《左传》中更明确地提到洛阳县南部有一处褚氏亭,在史籍《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同时认定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

在褚地居住之著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

源流三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段之后的封地,属于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记载,褚氏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期,宋恭公(宋共公)子瑕有个儿子叫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洛阳),因“其德可师”,故时人称之为褚师。

在子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亦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也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师氏,还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褚氏被史称为褚氏正宗。褚氏族人大多尊奉子段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褚库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褚库尔氏,亦称楚库勒氏、车勒库勒氏、车克里氏等,满语为Cukule 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支流黑河以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以地为氏。后有达斡尔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在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褚库尔氏多冠汉姓为褚氏、楚氏、金氏等。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副都统萨尔图·褚库,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萨尔图氏,源出元朝时期撒勒只兀惕氏(山只昆氏)后裔,通古斯语为“Sartu”,世居敖汉部(今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扎鲁特(今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rtu Hala。在明朝时期,萨尔图氏族人中即冠汉姓为山氏、萨氏等。

萨尔图·褚库逝世后,其子萨尔图·海存承袭其职爵,并以父名“褚库”为姓氏。在褚库氏族人中,还有后裔子入伊斯兰教者,以先祖之名汉化为单姓,成为今天的回族褚氏,世代相传至今。

各支始祖

褚爽:先世褚爽因官占籍宜兴计山,传至褚休,复自计山迁阳湖县三涡霸头里,祖孙分为两地始迁祖。

褚承恕:明末自河南迁余杭。为浙江余杭褚氏始祖。

迁徙分布

褚姓无论得之以采地为氏,还是由褚师之官职而来,均源出于今河南省境,因宋都在今河南商丘,郑都在今河南新郑,卫都在今河南淇县。历战国而秦,褚姓有一支迁往山东,如西汉有褚大,官至梁相,乃兰陵(今山东枣庄)人;有一支徙居颍川,如博士褚少孙,乃颍川人,寄居沛(今江苏沛县)。《后汉书·郡国志》载有:“雒阳有褚氏聚”。表明东汉时褚姓仍以祖居地为其繁衍的中心,是故后世褚姓有以河南为其郡望堂号的。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褚少孙的裔孙褚重始居河南阳翟,褚重的裔孙褚招,任安东将军、扬州都督,封关内侯。褚招之孙褚磐,年五十始出仕,并徙居丹杨(今江苏江宁)。有五子:頠、说、洽、裕、祥。頠之子褚翜袭爵关内侯,东晋成帝时官至护军将军。翜子褚希,任豫章太守。頠三弟褚洽任武昌太守,洽子褚裒其女适晋康帝,贵为皇后。裒有二子:锍、熙。褚锍子褚爽之女贵为东晋恭帝皇后,褚皇后有兄弟分别为秀之、裕之、淡之、湛之、法显,褚法显为南朝宋鄱阳太守,子褚熠、褚炫、炫子褚汉,汉子褚象,象子褚玠,玠子褚亮,均为显宦,褚亮在唐太宗时封为阳翟县侯,其次子褚遂良贵至宰相,封河南郡公,是故此支后人有回归河南阳翟的。褚姓除此支外,还有一支于汉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一支徙居苏州。钱塘褚姓与河内同祖,汉末,褚盛为盐官,因居由拳(今浙江嘉兴南),子泰,仕吴,封钱塘临平侯,遂定居。隋唐以后,褚姓有人南迁于福建、广东、江西。明初,山西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历有清一代,褚姓遍及东北、西北、西南之地。如今,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辽宁为多。目前褚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二十二位。

现代褚姓分布

0、河北省藁城县蒲城村。(全氏为回族)

1、山西洪洞县,旧属平阳府一支,始祖德公弟洪武时迁睢,慕让公母■太君回原籍。

2、山西榆次县,系由河北省藁城县蒲城村于民国时期迁入。(全氏为回族,笔都即由此出)

3、山西石楼县,旧属汾阳府一支。 山西襄汾县古城镇一带。

4、河南开封县,旧名祥符县、开封府一支。

5、河南禹县(今河南禹州),旧属开封府。古阳翟地,开封西南35里洪昌集。

6、河南洛阳县,旧属河南府一支。

7、河南温县,旧属怀庆府东十余里,理一村、姚村四十余里东口村一支。

8、河南项城县,旧属陈州府一支。

9、河南扶沟县,旧属陈州府,吕潭北里张庄一支。

10、河南唐县,旧属南阳府一支。

11、山东峄县旧属兖州府,古兰陵地一支。

12、山东峄县后村一支。

13、山东临沂县旧名兰山县,属沂州府一支。

14、山东曲阜县旧属兖州府一支。

15、山东滋阳县旧属兖州府一支。

16、山东宁阳县旧属兖州府一支。

17、直隶蓟县旧名奉天府一支。山东谱做辽东人即奉天府。

18、直隶监山县旧名天津府一支。

19、直隶正定县旧名正定府古真定地一支。

20、江苏武进县旧属常州府,常州古昆定地一支。

21、江苏关县旧属苏州府一支。

22、江苏长县旧属苏州府一支。

23、江苏上海县旧属江府一支。

24、安徽怀远县旧属凤阳府古沛地一支。

25、浙江杭县旧属钱塘县杭州府一支。

26、浙江海宁县一支。

27、浙江余杭县旧属杭州府古关兴地一支。

28、浙江嘉兴县旧属嘉兴府一支。

29、浙江秀水县旧属嘉兴府一支。

30、浙江余姚县旧属绍兴府一支。

31、陕西郃阳县旧属同州府一支。

32、陕西泾阳县旧属西安府一支。

33、甘肃华亭县旧属平凉府一支。

34、湖北广济县旧属黄州府双城驿一支:河南公裔,由浙迁楚,自明朝至今传16代,其十四代孙褚承璋嘉庆癸酉拨贡与兰陵褚氏家族“修”和睢州“止”(山东家谱同时记载)同班辈。

35、江西高安县旧属瑞州府一支。江西瑞州高安褚景贤庠生,其子褚大文道光丁酉拨贡,与兰陵褚氏家族“修”和睢州“止”(山东峄县家谱同时记载)同班辈。

36、广东一支。汝航(清朝人)

37、河南商丘旧属归德府,北十余里朱集一支(睢州迁此)。

38、河南商丘县东北15里品庄一支(山东迁此)。

39、河南荥阳县旧属开封府,北一里土桥口一支。

40、河南南关一支。

41、河南沈立县莲花集一支。

42、河南郑州西关一支。(在破烂市场北头路西住)

43、河南滑县南门口内一支。(在路西,门有进士匾额)

44、河南民权县野岗马口一支。(言自山东滕州大殷庄迁此,褚思书与绍学同辈,子四:心科、心田、心广、心法。女至心芳、心有,皆做“庆”字辈。心田外出在确,山西南居住)

45、河南武陟先西南四十里南孟迁一支。(自北马迁此)

46、河南温西三十里,北马村一支。

47、河南清化南十八里东界沟镇一支。

48、山东巨野县南30余里,褚庄一支。(与峄县同谱)

49、河南偃师站南十里褚庄一支。

50、山东莱阳一支。

51、河南洛阳褚盒聚一支。(在龙门北)

52、河南泰康城内西大街70号一支。(有亳县迁此)

53、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一支。

54、广西钦州(古称安州)一支

55` 河南泌阳县羊册镇梁庄有一支(据说是泌阳南褚沟迁至,不知真假)

56`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佳木斯有其一支

57、河北邯郸武安石洞村一支

58、河北省盐山县前褚村、后褚村一支。

59、山东威海草庙子褚家崖村

60、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伊家店再兴村前四马架屯一支(从河北昌黎县迁至)。

61、山东昌邑市都昌镇南褚村、北褚村、东褚村 一支(自明洪武年间山西老槐树迁至)。

62、山东德州陵县宋家镇褚集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