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1)

经历了高调上市、股票丑闻、黯然退市的起起落落后,不被看好的瑞幸咖啡在今年夏天靠着一杯生椰拿铁杀了一个回马枪,出人意料地迎来了评价大反转,重新构建起品牌的口碑。可以说,「拯救」瑞幸的并不是一杯咖啡,而是在其中作为咖啡伴侣的「椰乳」。

以生椰拿铁为起点,2021 年下半年椰乳这个消费者并不陌生的产品,突然在咖啡茶饮业大放异彩,一步一步成为了大众关心的焦点,甚至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一种消费习惯。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2)

即便到了冬季,依然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用户分享:「没能在城市买到的生椰拿铁,无意间在旅游区成功下单,运气简直太好!」。「没能买到」,指的是生椰拿铁刚面世时,总是出现断货、售罄的情况。关于断货原因,很多网友只留下四个字:饥饿营销。

实际上,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原材料椰浆的供应没跟上,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知乎网友 @高炤 分享,国内的椰子产量较少,且大部分都供给了椰树集团,瑞幸用的椰浆是国内新品牌,产量有限,所以能够提供给瑞幸,并分配到全国各个门店的量就更少了。截止到生椰拿铁发布后的 5 月 31 日晚上 8 点,瑞幸在微博上宣布全国总售出 42 万杯。高炤推算:「按照 1kg 生椰浆做 3 杯产品来估算,当天一共消耗 140 吨椰浆,一年就是 5 万吨左右。而按照椰树 2017 年全年 60 万吨的产量反推,新品牌一年能生产的量不会超过椰树的 10%,也就是大概在 6 万吨左右。仅瑞幸一家的需求就超过 80%,供应商产能跟不上。」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3)

伴随着生椰拿铁的爆火,「椰乳」一夜之间成为大受欢迎的咖啡伴侣。© 广州美食团

一位在瑞幸工作过的网友 @巨噬细胞,则在实际操作上给出了更多信息:除了原材料受限,出品一杯生椰拿铁不仅耗材多,而且用时长 —— 瑞幸最初用的椰浆是冷冻产品,使用前需要进行 36 个小时解冻;每个门店冷藏空间有限,即便是货源充足也没有足够空间储存;制作生椰拿铁对椰浆的消耗很大,一瓶 1kg 的椰浆大概能制作 2.5 杯热饮或者 4 杯冰饮,如果顾客标注去冰,那么一瓶椰浆能制作冰饮的量则会减半到两杯。

原材料不足与出品用料多,在生产制作环节给生椰拿铁奠定了「缺货」的常态。而瑞幸推出产品前,也没有预料到生椰拿铁能在市场上引发如此火热的回应,等到被海量的订单和居高不下的话题度包围后,才迅速回过神来进行应对:首先是在社交媒体上一边安抚消费者,一边加大产品营销力度。其次是调整了原材料,把冷冻椰浆换成了常温椰浆,这才缓解了「生椰拿铁永远处于售罄状态」的窘境。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4)

一杯难求的生椰拿铁,同此前饮品赛道上的无数明星选手一样,成为网络上彰显个人身份的一种象征。© sohu.com

但生椰拿铁掀起的椰乳热潮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全国缺货的状态下,买到生椰拿铁的人,不仅意味着运气好,更拥有了在社交媒体上尽情「炫耀」的资本,顺便帮助这杯炙手可热的咖啡完成了二次传播;没买到的消费者也绝不低头示弱,自己买原材料在家自制,再把教程放上网进行反馈,反而成为了新风潮。种种行为效应的叠加之下,直接带动了椰乳产品变得炙手可热,再加上消费者积极地在社交媒体上反馈,供应上的紧张状态也得到缓解,逐渐营造出所有人都在消费椰乳的氛围。

生椰拿铁的供应链问题和意外爆火,像是一只蝴蝶轻轻振动了一下翅膀,却一环扣一环地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新风向。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5)

横向延展来看,椰青美式、厚椰拿铁也是椰子与咖啡结合的产物。

椰青美式用椰子水混合浓缩咖啡液调制,从原料上来讲,外来的椰子水品牌早在 2015 年前后进入中国市场,近几年也有不少国产品牌发展得小具规模。但从反馈上来看,部分消费者不太能接受这种口味,清爽微甜的椰子水和咖啡的搭配并没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6)

抢不到、觉得性价比不高等种种原因,让自制生椰拿铁很快成为热门并由此衍生出各种生椰饮品。© Candy-梁小姐

厚椰拿铁用的则是常温的厚椰乳,生椰拿铁出圈后,不少咖啡馆和茶饮在开发新品时,选择了厚椰乳。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早前瑞幸生椰拿铁断货时,不少消费者根据网友偷拍到瑞幸操作台上椰浆的瓶子,推测出其品牌是菲诺,于是纷纷购入菲诺厚椰乳自行在家自制生椰拿铁,网友们误打误撞的尝试,让这个曾经低调的品牌名声大噪。

市场的反应最直接、也最生动,生椰拿铁的人气和厚椰乳后续迅速发力占据一片江山,已经能够说明椰乳作为植物奶的无穷潜力,也不难让人联想到近年来植物奶的消费和投资热潮。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7)

燕麦奶的风靡、椰乳的走红,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植物奶的巨大发展潜力。© RICHARD LEVINE

一组数据或许能更直观地展示当下植物奶市场的规模: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植物奶线上消费增速超过 300%。另据专家预计,植物奶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超 3000 亿,这个数字,比 2021 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乳企营业收入为 2301.45 亿元还多出了将近 700 亿。更直白地讲,四年之后,植物奶或许拥有与传统乳制品势均力敌的能力。

不过,能够创造出如此巨大的市场体量,除了植物奶本身优于牛奶的某些特点 —— 比如口味清新、对乳糖不耐受群体友好、0 脂肪等等 —— 更重要的则得益于中国咖啡市场的快速崛起。

2015 ~ 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饮食结构逐步从温饱型转为休闲型。消费能力的上升为快消型的咖啡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中国现制咖啡,在 2018 年 390 亿元市场规模的基础上,预计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速可达 30% 以上,2023 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 1579 亿元。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8)

咖啡店已成为人们日常最爱光顾的休闲消费场所之一。© 啤梨士多多

与充满潜力的咖啡赛道进行紧密合作,才是目前植物奶在中国安身立命的根本。燕麦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欧美市场宣传时,离不开与「环保」和「健康」两种备受推崇的主流价值观进行连接。2018 年进入中国,则另辟蹊径瞄上了咖啡这个渠道。先是跟多家咖啡馆达成合作,用「换燕麦奶基底」的服务,成功打进市场。当消费者有了基本认知后,开始进驻各连锁咖啡店,把「膳食健康、减碳环保、乳糖不耐友好」作为卖点进行宣传,一步步打开局面。

从豆奶到燕麦奶,再到椰奶,当植物奶作为伴侣角色加入到咖啡的生产中被认可,必然会催生出更多的植物基产品不断进入大众视野,下一个爆款到底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植物奶没能挖掘出除「咖啡伴侣」外的新属性之前,咖啡才是那个最核心的角色,只要能适配咖啡,不管是花生奶、杏仁奶还是核桃奶,都有机会走上新消费的舞台。

参考资料:

《植物奶的新风口里,为何不追风的菲诺脱颖而出?》财经故事荟

《「燕麦奶第一股」是如何炼成的? 》新博弈

燕麦乳和燕麦奶(让燕麦奶沦为明日黄花的)(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