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

今天的主人公是爱新觉罗·胤礽,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这可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的独一份儿。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

胤礽

有些人可以说是出生就在了终点线上,就像我们北京有车有房的孩子;而胤礽呢,他出生在终点线过了之后好几公里。

1674年康熙十三年,二阿哥胤礽出生,随即第二年便被册立为太子。

立储君岂非儿戏可言,尚在襁褓之中的胤礽能如此幸运地立为储君,无外乎情势所逼。

其一,胤礽出生之时正是三藩之乱之刻,其中的吴三桂已经席卷了半个中国。清王朝的统治在当时朝不保夕了,康熙必须要立储君来安定人心以防不测。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2)

吴三桂席卷半个中国

其二,立胤礽为太子是康熙的一种表态,对于当时的汉朝官员以及士大夫的表态,表明我康熙是遵循中原儒家的传统嫡长子继承制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胤礽则得幸于他的母亲赫舍里氏为康熙的皇后,虽然不是第一个出生的皇子,却是嫡长子。而这就苦了大阿哥胤禔,九子夺嫡:最先出局的老大胤禔。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3)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一.青年的肆意

胤礽在其出生之时母亲就难产去世了,但是却并不缺乏为其保驾护航之人,主要为三人;康熙帝,曾祖母孝庄既皇太后,还有叔姥爷索额图。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4)

前两者不必多说,索额图所在的索家是满清早期少有的依靠文治起家的非军功集团贵族,深受康熙重用。

而在这其中有着两层考虑,一层是为了进一步压制军功集团的膨胀;另一层也就是为了给胤礽找一位在官场当中的支柱。

那么在几乎当时满清政权权力顶峰三人的呵护与溺爱之下,胤礽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再加上胤礽自己本就聪明伶俐,读书时满汉文字无所不识;习武时刀枪剑棍无所不通。君子六艺那是样样在行。而这也就更加得到了孝庄皇太后的喜爱,认为清王朝后继有人。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5)

飞扬跋扈的胤礽

但是呢世界上三大悲剧之一呢,便是年少成名。顺风顺水的胤礽在性格上是相当的嚣张跋扈,就如同图中一样,自凭着身份尊贵,一言不合就对周围人拳脚相加。

那可真是权贵都欺负个遍,用康熙的话来说

胤礽曾殴打平郡王,海善贝勒,普奇公,也曾踹踢四阿哥,再至诸大臣,官员以及军中之人,无不受其凌辱。

而这也导致了满清的权贵对胤礽的不满,直接或者间接地使得原本就受得康熙排挤的军功贵族们向至少看上去生性纯良的八阿哥胤禩,形成了一股反太子的势力。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6)

胤禩

而这还并不是太子的死棋,毕竟只要疼爱你的皇上在,什么势力解决不了?

最致命的是太子生性麻木凉薄,对于亲情并不在意。就和我们今天这些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熊孩子一样,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7)

康熙病倒

就在康熙二十九年的时候,胤礽当时十七岁,康熙是病倒了。作为儿子的胤礽就去照顾康熙,这本是父慈子孝的大好时机,但是此时的胤礽顾左言他,脸上无丝毫担忧之色,甚至有些不耐烦,气的康熙直接赶走了他。

二.监国后的巨变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率兵御驾亲征噶尔丹,大阿哥随军出战,而胤礽则受命留守监国。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8)

康熙出征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胤礽其实从某些方面而言还是极具政治才华的,按照清朝史书记载:

居京师办理事务,如泰山之固

但是此时他也犯下了巨大的错误,也是我们前面提及的对亲情的麻木造成的。

胤礽仍然没有好好维护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当时远征塞外的康熙对于自己在家监国的太子是相当的想念,于是疯狂地给儿子写信。事无巨细,大到今日占事,小到今日天气心情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9)

周围人还问康熙:皇上你这是不是写得也太频繁了吧。

康熙笑着回答:朕这不是怕太子胤礽太想朕了么。

结果胤礽一封信也没给康熙回,气得康熙直接写信训斥道:

皇太子为何不给朕一句回话?给皇父写信,又岂有致尔忧劳致理?

难道给你爹我写一封信都能累到你这个监国的太子么?

太子胤礽是在闲着,八阿哥所在的反太子集团却是没有,参胤礽的密信一封接着一封传到康熙手里。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0)

康熙回京上朝

康熙一回京直接开始整治太子胤礽

首先处死了胤礽身边的三个亲密侍从,让胤礽好好感受到了父亲的愤怒和力量;

然后康熙大肆分封皇子,老大和老十三都被封为王,其他皇子也都是贝勒。

最后也是对胤礽打击最大的,康熙以莫须有勒令索额图提前退休并在三年后以索额图意图谋反为罪名将其赐死。胤礽从此失去了他在官场里面最大的依靠了。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1)

从此胤礽从肆意妄为的跋扈少年变得敏感不安,患得患失的青年了。

三.太子的两次被废

一般而言,人生最难受的阶段并不是失败后的日子,而是担心自己失败的那段日子,这是一种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可是越是担心失败往往越容易失败。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迎来人生中最巨大的打击------第一次被废。

康熙当时带着八位皇子巡视塞外,其中的十八阿哥年龄最小,仅仅7岁,在当时意外病重了。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2)

康熙对于这个最小的孩子心急如焚,而我们这位对于亲情麻木且精神又处于高度紧张的太子却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康熙就对胤礽痛加指责;

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

一番责骂之后,胤礽如同惊弓之鸟,行为开始异常。以至于在一天夜里偷偷跑到康熙的帐篷边用小刀划开帐篷窥视康熙。

从我们这种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不过是一个受了责备的儿子看看父亲怎么样了,会不会还对自己有甚许怨气。

但是这种用刀划破的行为还被大阿哥胤禔给发现了,在其的添油加醋之下,康熙判定这是胤礽要铤而走险的征兆。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3)

而第二天一早十八阿哥的死讯更是让康熙情绪崩溃,他召集了诸皇子大臣,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指责胤礽。

硬是从之前生病儿子的漠不关心,到如今的谋逆,一件件细细数来,最后说道:

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

看见父亲这样,胤礽也吓坏了,直接跪在地上哭诉,

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4)

崩溃的康熙也有点缓过神来,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不对,也认可胤礽的话,但是皇上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已成事实不可随意更改,回京之后康熙就宣布太子被废。

而胤礽的命运却在大哥和老八的搞事之下发生了改变。

首先就是老大的丧心病狂,胤禔错误地判断形势,直接对康熙说:

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这在康熙眼里是极其毫无手足之情的混账话,而且他密谋暗杀太子的事情也被曝光。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5)

然后就是群臣对于新太子的人选是八阿哥,而八阿哥是军功集团的代表,这又让康熙有所抗拒。

这两件事再加上其他儿子的蠢蠢欲动,康熙决定复立太子。

胤礽在经历一次被废之后也是明白了父亲对他来说是翻脸就翻脸,而且群臣明显更加支持老八而不是自己,于是胤礽就开始自索额图后开始培养忠于自己的官员小圈子。

但是这次却直接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6)

胤礽的新班底是索党的残余势力和九门提督托合齐共同组成的,而他们的名单则很快就被反太子党密奏给了康熙。

上面不仅有托合齐,还有当时的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太监总管。好家伙,康熙的情报头子和贴身管家都是太子的人。

此时的胤礽不管有没有谋逆的心,他都已经有谋逆的能力了,给康熙下毒,逼宫可以说是太简单了。

天下哪有40岁的太子胤礽(岂有四十年的太子)(17)

更加逆天的是,胤礽此时也说出了这一句经典语句:

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

警觉和恼怒的康熙直接下了重手,托合齐挫骨扬灰,兵部尚书铁钉钉墙,刑部尚书绞刑......

而我们的主人公胤礽迎来了第二次被废,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终点,最终被圈禁致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