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文 | 七月长安雪

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无钱更

苦。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郭德纲家书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

(图为郭德纲和大儿子郭麒麟)

郭德纲是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师从大师侯耀文,辗转梨园多年,1995年创办德云社,以一己之力复兴中国相声,他的成名之路和相声里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民间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赞誉,红透半边天。

但是郭德纲一路走来,历经风霜雪雨,吃尽各种苦头,尝遍人间冷暖,在荆棘丛生的小路上异军突起,活生生的被逼成了相声界的扛把子。这背后的辛酸与艰难,唯有郭德纲自己最清楚。

郭德纲,不仅是一名德才兼备的相声艺术大师,也是一位称职用心良苦的好父亲。他的儿子郭麒麟,在十八岁的时候,收到了父亲郭德纲写给他的家书,字字珠玑,这封家书在《见字如面》的节目里被公布于众,由何冰朗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凡响。

今天我就从父亲的视角和子女的视角,解读一封家书背后的父爱和一个父亲眼中的世间百态,以及父爱对一个人一生的重大影响。

༇父亲视角:郭德纲的励志传奇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2)

01:“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

郭德纲的父亲是警察,母亲是老师,由于对曲艺感兴趣,七岁便开始跟着师傅学艺,十五岁的时候,和陶大为一起考进了北京文工团。初来乍到,大部分时间郭德纲都在打杂,但是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大腕,要在北京挣到钱。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快梦想被打回原型,碎了一地,辗转又回到了天津。为了谋生,跟小戏班子学唱梆子,评剧。后来郭德纲在天津包了一个场地,想做剧场,后来失败,欠了一屁股债。郭德纲带着凑来的四千块钱,再次踏上北京的路。

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抡木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大将军手中枪,翻江倒海挡不住饥寒穷三个字,英雄至此未必英雄。——郭德纲

来北京的日子,给别人写剧本,唱戏,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三个月以来,颗粒无收。他在心中不断的给自己打气,站在天台上,满含泪水,失声痛哭,他告诉自己:“郭德纲,你记住了,今天的一切是你永远的资本,你必须成功。东风常向北,北风也有转南时,瓦片尚有翻身日,何况我郭德纲呢。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3)

(图为早年郭德纲)

02:“江湖子弟,拿得起来放得下。”

郭德纲三次来到北京,目的就是想在京城相声界立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做个看门狗都行,任劳任怨,何等的卑微,好男儿能屈能伸。1996年的时候,郭德纲的转机来了。

郭德纲去了京味茶馆,在那里磨练了两年,也正是这两年,郭德纲更加坚定了剧场的信心。1998年他办了北京相声大会,这一次,两年后,郭德纲认识了第一任妻子王惠,。在这期间,日子也是举步维艰,最艰难的时候,只有一个观众,勉强度日,他和于谦虽然已经有了合作,但是相声依然不是大家的主流选择。

孤身一人流落京城,上无瓦片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郭德纲

2003年,更名为“德云社”。有一年,他在安徽卫视的一档栏目里,被安排在一个封闭的玻璃房里,呆了48个小时,只为补贴开销。那种屈辱,不是常人可以接受,郭德纲做到了。堂堂七尺男儿,向生活低头的时候,毫无畏惧。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4)

(图为年轻时的郭德纲)

03:“一根稻草,扔街上就是垃圾,捆上白菜就是白菜价,捆上大闸蟹就是大闸蟹价。”

2004年,于谦加入德云社,在于谦的引荐下,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命运从此有了转机。在相声界,如果没有拜师,是要受到同行排挤的,俗称“海青”。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身边最重要的三个人对自己的影响。

在拜师侯耀文之前,郭德纲想拜李金斗为师,后来因为中间没有说好话,最终李金斗没有收郭德纲。

拜师以后,侯耀文经常带着郭德纲演出,给了他很多机会,后来,听郭德纲相声的人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明满天下的这一天,他奋斗了十五年。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5)

01:“人没所谓穷通寿夭为命所系,岂不造物之报施,全视人之自取。知造物之报施,全视人之自取。”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6)

(图为郭德纲和师傅侯耀文)

郭德纲,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侯耀文,可惜侯老英年早逝,没有看到郭德纲如今取得的成绩和中国相声在德云社的推广下,百花盛开的盛景。郭德纲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贵人相助,以及时来运转的机会,立足相声界,复兴中国相声。让我想起了张良和黄石公。

一个人的成功,要靠诸多的因素,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曾改变命运,没有抓住机会。只是随波逐流。

哈佛大学一项调查报告:人平均一辈子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间相隔约7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机会,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这5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5次了,这5次机会里又有两次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

郭德纲三次进京,他在屡次受挫以后,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三次,拜师侯耀文,立足京城。郭德纲耗尽前半生所有的运气,只为一不鸣则已,鸣则一鸣惊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现代人的娱乐方式非常多样化,各种自媒体,娱乐app,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网上找乐子的途径。但是唯独郭德纲,唯独德云社,就是一股清流。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7)

德云社先后出现了一大批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郭麒麟、张云雷、岳云鹏、孟鹤堂、周九良、杨九郎。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用“一统江湖”来形容也不为过。

郭德纲如今的社会地位从三个方面可以概括。分别是行业地位,艺术层次和对相声的贡献。老百姓喜欢郭德纲,不只是在于他的幽默和才华,更多的是对于人性,世间百态的认知。一路走来荆棘丛生,势必嫉恶如仇。

功成名就后的郭德纲,曾经说了这么一段话“终于我们也看见了花团锦簇,我们也知道了彩灯佳话,那一夜,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8)

(图为郭德纲于谦以及弟子)

02:“芸芸众生,富贵贫寒,不是谁都可以傲视乾坤。”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碌碌无为一生平庸的人,正所谓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大多数人都是按部就班的过一生。当然,一个人要成事,因素众多。中国所谓的二八定律,也是真实的用数据反映了这一现象。

郭德纲,用十五年的时间,让自己在相声界立足,让相声走入寻常百姓家,被大众所接受。管虎导演评价郭德纲“以一己之力复兴中国相声。”这背后的心酸,一路走来的艰辛,怕是只有郭德纲自己能体会。

让我想起了马云。在中国还未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八个人用自己的力量,从最初的无人理解,落魄,无助,不被人接纳,一次次的失败,到后来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这其中,有机遇,有运气,有大的运势。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就是一少部分人的坚持。这符合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Juran's Principle)、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w Rule)、不重要多数法则(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百度百科

数据得出的结论就是: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但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属于没有太多建树,不愿吃太多苦,被阶层,思维限制的人群。而那些在大风大浪里能够识时务的俊杰们,在各种时代的洪流里,成为了富豪。这其中考验的,还有一个人的胆识和魄力。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9)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时运赋》

郭德纲终于站在了相声界的金字塔尖,但是他不骄不躁,为人谦逊,随和,情商极高。桃李满天下,收了众多弟子,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相声演员,为中国的相声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成为了一棵常青树,为整个相声艺术界贡献了一份巨大的力量。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0)

(图为郭德纲于谦)

郭德纲被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他在相声界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充满辛酸励志的成名之路,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还有他的教子之道,可以说是大众的典范,在整个相声界,和娱乐圈,以及广大网民心中,郭德纲家书一时间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精神传颂。

༇子女视角:“父,家长举教者”。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1)

郭德纲的大儿子郭麒麟,是郭德纲与前妻王惠所生。郭麒麟小的时候不太喜欢读书,每天耳濡目染相声艺术,家庭大环境的影响,早早退学拜师于谦,进去德云社,开始自己的相声生涯。

郭麒麟十八岁的时候,郭德纲为其写了一封家书,字字珠玑,以父亲的视角告诉了自己儿子世事多变,人心难测,江湖路远,人情冷暖。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来自于郭德纲大半生所经历的挫折坎坷,悟出的道理,法则。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2)

(图为郭麒麟)

01:你要成为角儿?还是普通艺人,或者名演员——走上社会的自我定位事关一个人一生。

何为角儿?舞台上的顶梁柱,剧团班社的灵魂。贴出你的名字要保证卖得出票,全团老少指着你吃饭。角儿是有责任的艺人。——郭德纲家书

郭德纲称得上是角儿了,是整个德云社的票房保证,包括后来上春晚走红的岳云鹏,都成为了德云社最硬的标签。郭麒麟十八岁,初入社会,郭德纲的家书里便提到了这非常重要的一点,自我定位。人各有志,想要走什么样的道理,到达什么样的层次和级别,除了大环境,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

父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角色。郭麒麟是幸福的,他有一个明事理识大体能进退的父亲。将江湖的种种险恶,一一告知,在他十八岁的时候,父亲一封家书,未入江湖,剑已配妥。

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贝多芬

郭德纲不希望郭麒麟太火,用他的话来说“红起来容易,难的是接住自己。年三十吃顿饺子容易,之 后呢?得天天吃饺子才行啊,可你有那么多的面和馅儿吗?所以,要多下功夫,并且要保持一个好心态。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太尊重自己了。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3)

(图为郭德纲和郭麒麟)

一位父亲的语重心长,爱子之心,在言语间体现的淋漓尽致。社会是残酷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很多人在承受了鲜花与掌声以后,无法接受光环暗淡,这也是娱乐圈演艺圈有很多抑郁症的人存在的原因。

02:“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周围人随意捧骂,不可与之交,因其无至性也。”——你对待世界的态度,取决于自身的强大和内心世界的富足。

人活在世上,有赞誉有诋毁,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三观不同,思想不同,对待世界的态度都不相同。人总有身处低谷的时候,身边的人大多也是势利眼,不能怪这个世俗的世界,因为这就是人性。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从古至今,这个铁定律一直就没变过,哪怕是如今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依然如此。

人在落魄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数落你。郭德纲初入江湖,都是教训他的人。他的家书,字字珠玑,像一部血泪史,用语言传递给郭麒麟这个世道的光明与黑暗,黑暗居多。夜路居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成为一个发光的人。

对于受到的赞誉,极少数人希望我们事业有成,一路平坦,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人都希望周围的人过得比自己差。所以王尔德说过一句话“大众都是很大度的,除非遇到天才”。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4)

(何冰朗读郭德纲家书)

03:“财乃天地至公之物,假手于人罢了,雨打残花风卷流云。”——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对人性最直接的折射。

郭德纲把钱财看的很透,所以他告诉郭麒麟,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观念一定要正确。这个世界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多少人因为金钱而丧失人性,失去良知,迷失自我。人人都爱钱,但是对于钱财,得有一颗理性的心来驾驭。

当今社会,娱乐圈的钱来的太快,有的人已经失控,偷税漏税,各种规避财产,空壳皮包公司,面对巨大的诱惑,有的人坐牢,有的人身败名裂。人一辈子要遇到的诱惑有很多种,唯有金钱,使得很多人蒙蔽了心智。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5)

(图为郭德纲一家四口)

穷转富,富转穷,哪有百世富家翁?郭麒麟年少,面对种种金钱名利诱惑,郭德纲早已深谙世事,一个苦尽甘来的父亲,在尝尽了人间冷暖以后,拥有巨大的财富时,没有迷失,归根结底,他想把金钱的认识告诉他的儿子。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6)

01:“知因果懂善恶”——人要有敬畏之心,方能感知立命之说。

自然界的规律也好,人间百态的规则也好,事事都有运行的法则。打破了传统,突破了规律,只能是剑走偏锋,所以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大多无法驾驭财富,挥霍无度,钱财散尽时打回原形。财富也有财富的规律。

人生的命运有很多种选择,普通人也想改变命运,试问这个世界上,谁不想活的衣食无忧。郭德纲为此付出十五年的努力,他遵循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简单四个字叫“天道酬勤”。

《了凡四训》,这本书为立命之学。是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袁了凡认为,一切的祸福都是自己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同样都是家书,郭德纲也是把因果福祸的本质告诉了他儿子,一个人真正明白了因果,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会多做善事,多积功德。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7)

0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郭麒麟十八岁,就已经能够在父亲的引导下,慢慢认识这个世界,渐渐了解这个世道。行走在江湖,种种艰险,早已在父亲的家书里成为了铁律。不得不说,郭德纲是个称职的父亲,他曾说,吃亏要趁早,他对郭麒麟的教育,从小就开始了,以至于长大以后,郭麒麟走上社会,郭德纲一点都不担心,他知道他的教育,孩子不会在外面给他丢脸,这是多么强大的自信。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时代的运势,自己的运程,所处阶层,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坚韧的毅力,可谓一路披荆斩棘,才能到达康庄大道。踏实稳步的过程,就是未来的鲜花与掌声的预热。郭德纲希望他的儿子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急于求成,上天从来不会辜负努力付出的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8)

(图为郭德纲和郭麒麟)

༇父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9)

01:父爱的不同。

我们常常赞颂母爱的伟大,母爱的影响,而父爱也同样重要,就像一只鸟有两只翅膀,才会飞的更高,飞的更远。不同于母亲的慈爱,父亲更加的刚建,坚韧,充满力量。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20)

父亲的爱,像灯塔,像路标,伟岸而博大。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如果拥有父亲的爱,在人格的塑造方面,会很健全。孩童时期,性格开始养成,母亲的爱,教会我们温柔以待这个世界,父亲的爱,教会我们坚韧的面对人生的种种。长大以后,也能勇敢面对。前提是父亲是榜样。我们最初认识世界就是从家庭开始,最初认识男人,也是从父亲开始。

02:父爱存在的意义

世卫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但留心现实,这种美好期待不免显得有点奢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表示,“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这一观点在相关网调中得到了60.7%网友的认同。

一个不曾拥有过父爱的人,一定不够勇敢,也容易在长大以后,处理感情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父爱代表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外在能量,是源泉,是出处,是模板。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健全的人格的形成,父爱是关键。

反之,缺少父爱的人,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可能产生明显的个性缺陷,三是情感障碍的比例加大,体格发育障碍。这都是专业的角度来说明父爱对一个人好影响和意义。

郭德纲18岁写的一封家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21)

写在最后:

郭德纲一封家书,父子情深,笔惊四座。一个伟大的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字字珠玑。父爱如一轮明月,照亮前行的道。父亲教会我们如何坚韧挺拔的面对这个世界,这是我们的人生向外扩展的巨大能量。如榜样,如灯塔,如路标。当我们走上这个社会的时候,只铭记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