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发生在关羽被围土山之时,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和张辽。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1)

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2)

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离开许昌回到徐州后,斩杀徐州刺史车胄,又击败曹军将领王忠和刘岱,曹操随即亲自统率大军前来征讨。经过一番激战,刘备兵败,只身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张飞突出重围前往芒砀山落草。此后,曹操又采纳了谋士程昱的建议,利用关羽出城迎战之际攻占下邳,又将关羽围困在土山上。随后,张辽来到土山劝降关羽。关羽提出三个条件,曹操一一答应,关羽便下山投降。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张辽口中的“誓同生死”,意为发誓同生共死。形容关系密切,不能拆散。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5)

小说中描述的此次徐州之战,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武帝纪》载:“(曹操)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三国志•关羽传》亦称:“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用这两段记载与小说情节相对比可以发现,历史上关羽投降并无条件,关羽投降也并非因为张辽的劝降。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6)

为何作者会在小说中虚构出关羽提出三个条件才答应投降的情节呢?首先要说明的是,这并非是罗贯中的首创,而是出自元代三国话本——《三国志平话》。在《三国志平话》中,面对张辽的劝降,关羽提出了“我与夫人,一宅分两院。如知皇叔信,便往相访。降汉不降曹。后与丞相建立大功”这三个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最后一条:“降汉不降曹。”这么设计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形象,为历史上关羽的投降遮丑。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7)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张辽劝降曹操,从以上介绍的两段历史记载来看,也并非是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不过,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张辽的确有过上山劝降的事迹,但面对的并非关羽,而是青徐豪强昌豨。据《三国志•张辽传》载:“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张辽)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从这段记载来看,张辽招降的对象并非大名鼎鼎的关羽,而是籍籍无名的昌豨。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集(三国成语故事誓同生死)(8)

小说作者很可能是受到这段史料的影响,将其移植到关羽身上。同时,作者又结合了《三国志平话》当中张辽劝降关羽的故事情节,这才设计出小说中这一精彩的“土山劝降”。从整体效果来看,该情节合情合理,既体现出张辽对于关羽的关心,也凸显了关羽的忠义,可谓是小说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