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历史典故简短(各朝代流传下来的人文故事多)

华山是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最能体现济南特色的片区,华山历史悠久,各朝代都流传下来很多人文故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讲忠君爱国孝敬父母的,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个“忠孝”典范,恰恰与华山有着密切的关系。先说“千古忠臣逄丑父”,是春秋时“齐晋鞌之战”造就的。

华山历史典故简短(各朝代流传下来的人文故事多)(1)

“齐晋鞌之战”是一个玩笑引起的国际大战。说起来好笑,春秋时齐桓公的孙子齐顷公当政时,即公元前593年的春天,晋、鲁、卫、曹四国的使臣,出使齐国,等候齐顷公召见。顷公到官署一看,差点没笑岔了气!原来晋国的使臣郤克瞎了一只眼,鲁国的使臣季孙行父是个秃子,卫国的使臣孙良夫是个瘸子,曹国的公子首是个驼背!四个人身体都挺有个性,凑一块很有喜剧效果。爱开玩笑的顷公下令“对等接待”,分别找了瞎子、秃子、瘸子、驼背来陪着四国使臣,随后举行觐见仪式。齐国大殿之上,瞎子牵着瞎子,秃子跟着秃子,瘸子配着瘸子,罗锅伴着罗锅,惹得哄堂大笑!齐国君臣高兴了,四国使臣却感觉受了奇耻大辱。仪式结束后,四人商量:“不雪此辱,不过黄河!”

四年之后,已经荣升晋国正卿的郤克说服晋景公,连同那日一同受辱的三国兄弟,组成联军,亲挂主帅,发兵攻打齐国。到了现今金牛公园西侧的北马鞍山一带,安营扎寨。正在率军教训鲁国的齐顷公急忙带领军队来应战,驻扎于卧牛山一带。第二天两军开战,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士兵不吃早饭,战马不披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联军追逼,“三周华不注”,情急之下,车夫逄丑父赶车进入山涧,与齐顷公更衣换位,在追来的晋军面前佯命顷公到华山山脚“华泉”取水,才得趁机逃脱。联军擒回逄丑父到郤克面前,郤克一看是假的齐顷公,想斩之泄愤。逄丑父却凛然大喊:不能杀我!我是忠臣,替主赴难,你们要杀了我,天下就没有人愿意为主赴难了,你们会落下千古骂名的!郤克觉得很有道理,感觉“杀之不祥”,便把逄丑父放了。逄丑父回到齐国就被封为忠臣模范,全国学习。这正是“齐师败绩华不注,成就忠臣逄丑父”,我国早期的忠臣模范是在华山地区成就的。

再说“千古孝子闵子骞”。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出生在鲁国,以“鞭打芦花”“单衣顺亲”而天下闻名,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晚年生活在华山脚下,临终前嘱咐他的子孙,他死后要把他的石棺抬着往南走,到高原去安葬。闵子骞去世后,他的子孙按照他的遗嘱抬着石棺往南走,走到现在的百花公园西侧,天黑了,就停下住宿。当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放石棺的地方旋出一个大土丘,早上一问当地人,此地就叫高原,于是就安葬于此,这就是百花公园西侧的闵子骞墓。

华山历史典故简短(各朝代流传下来的人文故事多)(2)

华山脚下是济南市地势最低的地方,历史上济南泉水汇聚于此,成为一个有几十里水面的湖,唐朝时叫“莲子湖”,也叫济南北湖,当时是与杭州西湖齐名的著名景区,文人名士纷至沓来,那时游济南的线路,不是现在的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而是趵突泉——大明湖——乘船游华山。

李白、杜甫、李贺等都游过此地。李白来济南留下数十首诗篇,其中之二:“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大唐风貌是令人向往的,恢复大唐风貌也是令人期待的。

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各朝代都流传下来很多人文故事。如汉朝的刘秀和王莽都在华山郅家庄有传说故事;宋朝时全真七子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开始修建华阳宫;辛弃疾率义军抗金于华山脚下;南宋初年济南太守刘豫率众开挖小清河,之后华山地貌沧海桑田,由湖水变为陆地;元末明初的大书画家赵孟頫画出传世佳作“鹊华秋色图”;清朝康熙、乾隆泰山封禅曾住宿华山华阳宫;民国军阀张宗昌被华山北辛村人郑继成刺杀……很多历史故事都非常吸引人,并富含正能量,把这些有意义的历史人文故事择地重现或建微缩景观,必能吸引世人的眼光,满足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

国学大师康有为,1917年和1923年两次来济南,他发现济南的风水有弓背反向之虞。一般说好风水是北面背山,南面面水,而济南则南面是山(千佛山)、北面是水(黄河),是风水上讲的弓背反,很难大发展。当他看到华山时,眼前一亮,此山平地凸起,不依不傍,君子风度。南面是小清河,山河之间一片开阔地,这风水太好了。感叹:“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若华不注也。”他当时建议“城宜移都会于华不注前”。并预言百年之后,华山是济南市最好的地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