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

文 | 有爱的路上,不会孤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到这句诗词,还来不及深思它的意思,却直观地给人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也许这句词说到了心坎上。

这是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中的一句。在词中本意是在送别宴上,歌妓为离愁别恨而哀怨。但作者却认为人世聚散离别本是常事,应以豁达的心胸去看待一时的别离。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1)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事、理两者都能做到通达的人,方能做到作者提出的这种豁达的心胸,单从道理上理解还不能真正做到豁达。从词句中让人不觉感到内心的一种悲凉,似乎自己只是一个孤独的行客,在孤寂的夜空下独自行走。

据了解词人苏轼一生的经历波折,他积极入世且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但在官场却屡屡失意、处境亦艰难。用现在的话讲,他极富“小强”精神,拼不倒打不死。往往凭借着自身的博学与智慧,常常游步于物外,表现出一种超然、随遇而安的豁达、洒脱的情怀。

尽管如此,在他的诗句中亦能体会到其中一丝凉意。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2)

人生之豁达

我们再来看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其中有句诗这样写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看着李白的这几诗词,一气呵成读起来很痛快,但也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比如,浮生若梦。从李白的另一句诗词中就可以找到辅证,李白是一个豁达、洒脱之人,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所以,读李白的诗词,“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更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但在诗词中,诗人也对人生进行了感叹,时光易逝,欢乐几何!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3)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的诗词中常见悲春伤秋,有时甚至感觉他们是不是活得太“矫情”了,其实不然。就拿当下的时代来说吧,我们又何尝不对生活抱有极大的期望呢,在希望越大而失望的打击更大的时候,谁不想痛痛快快地发泄一场。

有的人选择了花钱买醉、有的人选择了K歌狼嚎,更有人独步在漆黑而孤寂的夜晚看着两旁路灯感叹……时代不同了,只是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而已。

千百年后,当后世之人读起这个时代的人如何释放内心不爽的方式时,只不过更高级一些的方式被流传了下去而矣,但时代的气息会被保留下来。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4)

时代的气息

有时不禁想问,才子李白、苏轼等这些诗词大家们,如果知道他们留下的诗词、歌赋在后世造成如此大的社会、人文“轰动”,并成为后世之人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时,他们还会不会悲春伤秋、感叹世间悲凉呢?如果他们能穿越到现代,一定会感到满满的幸福感吧。

白方礼老人靠着脚登三轮车15年间,帮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学习教育,虽然其间经历了莫大的艰难,但看到因为他而有很多人受到了帮助,他认为一切都值了。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5)

温暖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将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这件事分解来看。首先,贡献者自身有能量和爱的温度,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其次、被贡献者由于贡献者做的事得到了好处,解决了当下的困境,从而内心感受到了温暖;然后,被贡献者回馈给了贡献者感激或感谢之情。经历了上述三个步骤,其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贡献者也会感觉到心灵上的一份欣慰。

但现实却并非如想像的那般发展,往往很多贡献者(或者不清楚自己为贡献者)做了好事,他们并没有看到后边的事态发展,难免内心会产生抗拒与悲凉之意。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6)

你好,“爱”

从历史中不难发现,人类的成长史是建立在一次次地接受现实并不断憧憬中走过来的。所以,当我们看到李白、苏轼等人对后世的影响时,就应该有一定的正确认识。是什么正确认识呢?

当无私奉献出一份爱的正能量时,是为“幸事”;事态发展后,看到了别人接受到了爱心时,是为“甚幸”;事态的最后,贡献者还得到了被贡献者给予感谢的回馈时,是为“甚幸有余”。

所以,依照分解的三个步骤来看,你付出时可曾想要回报?如果没有想要过,只做一份单纯的爱心付出又有何不可。其实,你越是不求回报,就越说明这份爱越纯粹、就越具价值。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7)

一份单纯的爱心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

一位老人骑着三轮车在一处拐弯处,不小心与一个私家车发生了摩擦,私家车属于正常行驶。双方停下并都下了车,私家车被剐蹭了不小的一块,要修补的话也得千八百块的吧,那位骑三轮车的老人一看就是那种为生活而艰难度日的人。

私家车主看了看,挥挥手说到你走吧,下次骑车要注意,转身就欲上车离去。可那位老人由极度害怕转而极度的感激,当场就给那位私家车主跪了下来,私家车主马上跑了过去拉起了那位老人。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私车主的善意和为人的讲究和厚道,他并没有想过会得到老人什么样的回报,他只是出于理解和同情对方的生活境遇,将事情痛快的了了。这样就更加显得私家车主的为人善良,如果他等着老人去感激他,那他就不值得人去评论什么了。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8)

理解和爱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对老夫妻,妻子得了一种精神类的怪病,寿命只有20年可活了。她平时很喜欢看孙猴子,自此之后她的老伴给自己置办了一套孙猴子的套装,每天装份孙猴子给妻子看,而每次演完孙猴子后,都是大汗淋漓。

在家里演,在街道边上演,总之在他们所走过的行迹中就有孙猴子的身影。结果,他的妻子又活了25年,仍然很健康。

对于这位妻子的丈夫,也许只有简单的一个要求,或者说希望她妻子回报给他的,就是要她继续活着,陪她再走过一次春夏秋冬,仅此而已。由此,更显得爱的纯粹,让人心生温暖和感动。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9)

再走过一次春夏秋冬

我们从古人说到了今人,从情怀说到了爱和温暖。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曾说过:“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虽然他说的是诗,但无人生哪里能有诗呢。做出一首好诗很难,而做出一首平淡的好诗更难。最高雅的艺术,它也是诞生于生活,生活是美的最高法则,一切的美都要回归于生活。而爱与温暖是生活里的水,爱与温暖还是维持和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养料。

所以,越多的拥有爱与温暖的人,就越具有力量,就会越加的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而不会感到自己的路途是孤独的。

苏轼说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人生如逆旅)(10)

END

关于“爱与温暖”,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及时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