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

最近二刷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顺便又把剧本小说看了一遍,心中诸多感慨,就盘一下剧中出现的诗句。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嘉靖出场的四句定场诗。原诗是唐人李翱的《赠药山高僧惟俨》,嘉靖念的是其一,还有其二。最经典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实际不是李翱写的,李翱在湖南当太守时,很仰慕药山禅师惟俨,请又请不到,只能亲自去拜访,结果禅师不搭理他,李翱很生气,扭头就走,觉得见面不如闻名。禅师就问他,是相信耳听之虚还是相信眼见之实。李翱觉得这禅师确实有点名堂,就向他问道,结果禅师只说了一句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2)

我是个俗人,自然解不了什么物性无别,万法归一。我觉得云在青天水在瓶就一句话,也就是嘉靖说的那句话:该干嘛干嘛去。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3)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河道太监李玄死前所唱。昆曲在这时候已然成型,芸娘又是艺伎,想来应会唱昆曲,李玄与芸娘“春宵一度”,然后无怨无悔地去赴死,这时候唱起《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段来,也莫名有了几分悲壮感。他把自己想成了张生,而芸娘则成了他的崔莺莺,所以芸娘说,李玄把自己当成了“天人”。张生长亭别崔莺莺,只是对爱人的依依不舍,而在李玄这里,除了眷恋芸娘,更多是对活下去的渴望。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4)

我和你是雁行两两,又结下于飞效凤凰。猛被揭天风浪、打散鸳鸯。苦相思,怎相傍。

芸娘在沈一石琴房所唱曲子。出自《明珠记》,故事说的是王仙客与舅家表妹刘无双相恋订婚,无双赠明珠一颗为信物,却因一场兵变天各一方,刘无双没入宫中为婢。多年后王仙客机缘巧合在长安偶遇无双,两人出逃。芸娘唱的这一段,就是两人经年后相遇团圆。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5)

芸娘自然是以无双自比,以王仙客比沈一石了。这段曲子也打动了沈一石,然后就爆发了沈一石因爱生恨,从而因嫉妒对芸娘发怒。这两人的感情很拧巴,因爱生恨,由恨转嗔,积嗔为痴,因为一心想要亲近对方,却不料将对方推远了。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出自屈原 《哀郢》。剧中沈一石没有直接背诵原文,而是翻译了一下:浮过夏水之头而西行兮,回首不见故都之门墙。 怀伊人难诉我心之哀伤兮,路漫漫不知归于何方。借风波送我于江水之间兮,水茫茫天地一流殇!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6)

沈一石和芸娘都是极骄傲的人,都不肯向对方先低头,于是两人没有结局。在经历过沈一石之死,高翰文入诏狱一系列事情后,芸娘终于学会了低头,于是她和高翰文有了结局。扯远了。沈一石问四个妓女这是谁的诗,然后还要给作答者赎身。这种心思的根源还在芸娘那里,他想给芸娘赎身,不想再让芸娘留在织造局。另一面,沈一石挂着织造局灯笼前往淳安县赈灾,这一招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他敢这样做,就是要保全杨金水,保全杨金水就是保全芸娘。所以杨金水才会认芸娘为干女儿,想把芸娘送还沈一石。但代价太大了,这个代价是沈一石自己也预估不到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王翰《凉州词》。这首诗是杨金水说给沈一石的,事态发展到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名头去赈灾的时候,就已经乱套了,在杨金水看来,没几个人能回了,郑泌昌何茂才一干人等得完蛋,他杨金水也身在险境,而使出这一招的沈一石搞不好还能全身而退……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7)

而沈一石到这里,已经料定自己必死了,所以他转而促成了高翰文和芸娘。但这种想法是沈一石的一厢情愿,他在给芸娘的诗里也说的很清楚: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浙江这件事,牵连的何止是浙江官场,所以要死的人是一批又一批,而他自己,也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具,芸娘在沈一石之后,会变成另外一个工具,所以高翰文与芸娘绑在一起,也有政治必然性,吕芳杨金水必须保芸娘,这是沈一石拿命换来的条件,芸娘作为沈一石事件的亲历者,是严党和裕王党都不得不放在眼皮下的棋子。沈一石没办法考虑那么远,他仅能做的就是把芸娘塞给高翰文保上一时,再用张真人血经保她一命,自己先慷慨赴死,说不来他们很快就会地下相逢了。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8)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胡宗宪为海瑞找了一首唐诗,高适的《封丘作》。在此先惭愧下,《全唐诗》我才看到五十六卷,还不曾看到高适。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9)

第一次看《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对这首诗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这次,这首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子里,怎么也出不去了。理想和现实充满了矛盾,在其中挣扎的人对这首诗应该特别有感触。就说海瑞吧,他本来可以和女儿在生花长草的旷野之中徜徉,奔跑……却又是为了什么满面风尘,站在了浙江的风波之中?上面的人迎拜官长,下面的人鞭挞黎庶,这种奇怪的现象却成为了常态,正如范仲淹所说,是进亦忧,退亦忧,融不进的庙堂,退不回的江湖。胡宗宪是怎么找到这首诗的?编剧刘和平老师又是怎么找到这首诗的?而千年前写下这首诗的高适,又是否遭遇了同海瑞一样的困境?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0)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胡宗宪为自己找的一首唐诗: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这首诗属于边塞军旅诗,前面所写的艰辛叫人动容,吹得睁不开眼的大风天,看不到前方的沙尘与大雾,让马蹄流血的漫漫长路。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1)

从将军到士兵,他们都知道很苦,但他们是听从命令而来的,并不为了得到什么。刘和平老师写作时喜欢用一个形容词:淳淳。于是我们似乎看得到那一双双淳淳的目光,简单而明亮。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海瑞顶住各方压力审何茂才前后,赵贞吉在这边和乌鸦干上了。见海瑞那边锦衣卫都撤出来,赵贞吉就知道何茂才的供词肯定牵扯宫里了,这与倒严的步骤不一致,而且牵扯到胡宗宪,所以赵贞吉很焦躁,就要下人去拆乌鸦窝。之后听见乌鸦乱飞乱叫,鸦影蔽空,赵贞吉又叫下人别拆了。此刻赵贞吉脑子在飞速运转,如果拆了乌鸦窝,乌鸦就会飞起来,赵贞吉不能这样做,就像倒严一样,皇上就是那个窝,严党就是一群群的乌鸦,拆皇上的台去赶严党,这能行吗?赵贞吉心中已经有了态度。在看完海瑞送来的供词后,赵贞吉并没有完全排斥,而是希望海瑞改一改,最好不要牵扯到皇上。要杀就杀乌鸦,拆窝有啥用?所以他拾起树枝,上树把残窝又给搭好了。如果离了窝,乌鸦就只能绕树而飞,无可依存了。皇上的台赵贞吉等人是不敢拆的,但皇上自己不给严党栖身之地,严党不就完蛋了吗?事实证明赵贞吉已经洞彻了皇上的心思。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3)

我的另一种想法是,海瑞一字不改,导致口供被打回来,这时候张居正也给赵贞吉来信,劝他抓住机会再搞一次。赵贞吉深知倒严的时机没到,东南战局惶惶,皇上要用胡宗宪,就还需要严党。所以他不能拆乌鸦窝,反而要自己亲手把它补好。皇上渴望这样顾全大局的“贤臣”,他赵贞吉就必须去做这样的“贤臣”。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4)

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是贾岛的《剑客》,被高拱和张居正用来表彰海瑞。这和赵贞吉起初不拆乌鸦窝是一条思路,把郑泌昌何茂才的恶行爆出来,不牵扯到皇上,一剑直接劈向严党。裕王一群人苦苦熬了多年,就是为了倒严的这一天,就是用对了海瑞这把利剑。结果赵贞吉和海瑞都没有按张居正的思路走,还是牵扯了皇上,所以一票人苦心孤诣付之东流了。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5)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王维《终南别业》。原意说的是一种状态,一种心境,在剧中,说的是杨金水和芸娘。嘉靖用这种诡异的办法来传达旨意也是绝了,包括后来的好雨知时节和海上生明月。剧中解释的很详细,就不说了。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6)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出自杜甫《旅夜书怀》,这首诗最出名的还有上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7)

是东南大捷之后胡宗宪为自己安排的结局。以老以病远离官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想一想觉得胡宗宪也极有魄力,严党还想靠着他再撑下去,但胡宗宪却还是促成了与倭寇的决战,他面对的是浙江百姓为战争付出的惨痛代价,是浙江官场抛开所有提供支持的无奈,是严党深深的失望,是裕王一方的有色眼镜……看到胡宗宪的存在,更加感觉到严嵩的深不可测,然而严嵩却也是因老病而溃败的呀。是非功过,又岂是史书文章能说清楚的呢?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8)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嘉靖给徐阶的谜语诗,谜底是好自为之。北方佳人是女子,所以第一句的谜底是好。绝世独立,世上绝无独有者,独自的自。后两句很难猜,我说说我的想法。《诗经•瞻卬》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第三句说倾城,那就是说哲妇,好巧不巧有个阶字,哲妇为枭为鸱,所以是为。《瓮牖闲评》:所谓倾城倾国者,盖一城一国之人皆倾心而爱悦之。最后一句当是之字。徐阶锁在在内阁还见了张居正的事,当然瞒不过嘉靖,再加上和裕王等各种谋划倒严,所以嘉靖给了这么四个字。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19)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听嘉靖念这句诗的时候,莫名感到了嘲讽,官员欠俸不发,正月百姓饿死,北边和南边的战事暂且搁置,却要拿钱去修他的狗屁宫殿!但是冷静下来之后,觉得作为一个人来说,嘉靖的状态是非常真实的,他想享受,享受他的权力,享受他的宫殿,甚至想千年万年的享受下去,但群臣提醒着他,死亡提醒着他,人生苦短,他有未尽的责任,所以他无法痛快地进行享受。一个人,穿一件衣裳,吃一口饭,住一所房子,却无时不刻被一种责任与痛苦包围着,折磨着,所有的享受在这种折磨里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他迫切需要贺表,去消除那种折磨,让所有人包括上天都判定自己的享受是正确的。然而有人去揭开真相了。嘉靖之所以那么震怒,一方面有作为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揭开了他心底最不敢名言的痛苦和矛盾,是连他自己都无法正视的矛盾。这是作为帝王的悲哀吧。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20)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和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还有沧浪之水放在一起说吧。剧中提出山与水的概念,海瑞说嘉靖祖孙三人是山,而臣民是水。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意在君臣共治。嘉靖用刘禹锡的《竹枝词》,很生动地推翻了海瑞的观念。诚如裕王所言,江山是不能分开的,如果把帝王比作山,臣民比作水,那么江水拍山而去代表什么?海瑞不能回答。但嘉靖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流。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21)

春秋代序,王朝兴衰,山易改,水不移。所以他反问海瑞,圣君贤主哪一座山还在?海瑞的反应并不慢,他回答这些山在人心里。嘉靖认可了这个说法,也借这个说法指出“江山”并不能比作实物,所以海瑞的比喻不恰当。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22)

为了进一步反驳海瑞,嘉靖又提出了长江黄河论,也可以说是清浊之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个观念在文人骨子里根深蒂固,海瑞的爹和海瑞都这样,沧浪水浊,那就撂挑子不干了。胡宗宪一语中的,那是水清水浊的事吗?干得不顺心就当即撒手了,拿什么水清水浊当借口!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23)

用和珅的话说就是:你一介书生,在书斋里骂骂当朝者而已。

骂当然是没有用的,还是要做事。纪晓岚说,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宦海茫茫,能出几个海瑞?因为黄河浊,所以就不用它了么?遇到大旱,需要黄河灌溉,黄河泛滥,也需要人去治理,长江也是一样的。嘉靖是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去看的,但身为臣子的海瑞并没有这样的大局观。所以他在浙江办案时,丝毫不顾及东南大局,几乎把正在抗倭的胡宗宪牵扯进去。倘若把严党比黄河,胡宗宪也是黄河中的一部分,海瑞连胡宗宪也不顾,想彻底根除黄河。这在嘉靖看来不可取。同样,海瑞这样的“清流”,想以舆论的力量操纵统治者,也是嘉靖不允许的。严党充盈国库后就被人工摧毁,百名官员禁门前死谏被陈洪狂揍,这就是嘉靖的处理办法。又回到最开头的那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该干嘛干嘛去。

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的12句话(大明王朝1566中出现的经典诗词)(24)

------------丸--------------

文:祁门小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