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

“你想太多了!”

“你也太矫情了吧!”

“你怎么这么敏感?”

“别那么玻璃心……”

你是否曾被人这样评价过?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

心里像装着一个放大镜,对事物的感知比其他人敏锐得多;

很在意他人的眼光,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陷入自我责备中;

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经常为一些小事而情绪低落。

如果上述场景你都经历过,那么你很可能是高敏感型人格。

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伊莲·艾伦(Elaine Aron)博士曾提出:

这个世界上有15%~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高敏感者。

但高敏感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种难得的天赋。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1)

图源:TED演讲:《如何将高度敏感转化为自己的超能力?》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2)

什么是高敏感型人群?

网上有一个“高敏感人群”小组,聚集了4万余名成员。

小组的简介戳中了很多高敏感者的心声:

我们常被人说:你怎么这么敏感?

总能轻易察觉到生活里的细节:声音、气味、色彩、食物的品质、衣服的质感。

对外界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通常能够很快发现周围环境的异样,或是他人情绪的变化,也因此更乐于把时间花在一个人安静独处上。

我们透过滤镜看世界,用一种更生动、更激烈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3)

图源:网络

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中指出:

“高度敏感型人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

高度敏感不是病,它只是一种天生特性。

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备受推崇的文化中,高敏感者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与不理解。

但心理学家荣格说:

“高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没有比把高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

研究发现,高敏感人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高敏感型人格对细节的感知能力强。

置身于同样的环境下,他们一般能比别人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在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里,设计师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打造出具有人性化的房子。

正是因为设计师具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他们能够敏锐捕捉到改造者身上的每一个细微特质,并将这些需求一个个设计进房子里。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4)

其次,高敏感型人格具有高度的共情能力。

所谓的共情力,指的是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高敏感型人的共情力普遍高于其他人,且更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

这种能力有时候会给他们带来明显的优势,让他们在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但也带来了另一层困惑,就是他们容易陷入他人的消极情绪里无法自拔。

并且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上过多地耗费自己的精力,从而疲惫不堪。

最后,高敏感型人格在艺术方面有更高的天赋。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里写道: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这就是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作家与普通人的区别。

他们拥有更加活跃的想象力,也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

艺术家、画家、哲学家、诗人便是高敏感人群的密集地。

他们利用对事物感知的高敏感,创造了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艺术世界。

他们的敏感,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一首首惊艳的诗歌、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如果没有高敏感,这个世界或许会黯然失色许多。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5)

莫奈《日出·印象》图源:马蒙坦莫奈美术馆官网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6)

高敏感人最该学会的

是停止自责

但在生活中,高敏感族更容易心累,也更容易自卑。

高敏感型的人往往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他们会给自己制定很高的标准,以至于对自己太过苛刻。

而高标准往往与低自尊紧密相扣,你越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你越会努力去遵循一些高标准的要求,让自己可以值得被爱。

一旦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很容易产生自责或自卑的情绪。

同时,相比于一个复原力强的人来说,那些神经系统异常敏感的人总担心自己会被抛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典型的高敏感型人格林黛玉。

她是大观园里公认的敏感多疑、多愁善感之人。

她怜惜落花而葬花,又因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而伤心不已;

她听戏班子排练《牡丹亭》,心绪随着唱词大起大落,感慨到落泪;

她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而以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

《葬花吟》里那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便是她最真实的感受写照。

尽管林黛玉才华横溢,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仍整日郁郁寡欢。

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特点,都是一把“双刃剑”,高敏感也是一样。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7)

就如同一块石头,放在马路上是绊脚石,如果精心雕琢也能成为上好的砚台。

我们应该不再为敏感所累,而是善用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

我们应该不再耗费精力去伪装自己,变成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

我们应该慢慢地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这样才会拥有全新的人生体验。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8)

利用高敏感天赋

活出真正的自己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写道: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艺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对于地球上十几亿的高敏感人群来说,你永远无法消除天生的敏感特质。

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与敏感相处的方式,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1.接纳敏感的性格,肯定自己的独特

高度敏感,是一份独特的礼物,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你的关注点应该是如何让你的敏感特质在生活方式、职业选择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利用。

让你的主动选择尽可能适应你的天性,而不能强扭你的天性去适应主流看法。

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艾米莉就拥有一颗细致敏感的心。

这份敏感却没有成为她的负担,反而让她更热爱生活。

花店老板笑起来会有很多眼角纹,相册簿里光头男人重复出现了12次,对面楼的小窗户里有个老头总在孤独地喝酒。

这些细微的观察,都成了她浪漫生活的灵感。

她过着精彩充盈的生活,简单的事情也能成为美妙的诗。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9)

图源:电影《天使爱美丽》

2.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允许生命留白

高敏感族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在世界,他们梦想中的人生总是精彩纷呈。

他们不需要依靠别人获得快乐,相反,会因此获得自由。

当你感觉到外界刺激过多,有些难以应付,可以尝试做一点轻松的事情,给大脑充足的时间来处理信息。

学着接受自己不是一个能量高涨的人、不喜欢肤浅的对话的事实,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待着。

允许自己偶尔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慢慢地,你会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上来。

回归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各种“声音”干扰,我们才会真正找到内心的宁静感。

内心的宁静可以带来专注,而专注是创造力的源泉。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10)

3.摒弃完美主义,适当降低自我要求

高敏感族要想获得快乐,就要学会断舍离。

舍弃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勇于接纳自己的性格。

如果你常常进行自我批评,就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你即使没有实现高标准也能感觉良好的时候,才会逐渐放低追求完美的界限,变得更加轻松。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11)

恶性循环的思维方式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12)

良性循环的思维方式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13)

写在最后

《高度敏感的力量》一书中写道:

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怎么做,总会有人批评你的。所以,请做你想做的事,请做你自己。

敏感的人就像寂寞的开路先锋,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情况下,踽踽独行。

有人在这条路上信心不够,自己绊倒自己。

也有人在这条路上顶风而行,勇敢走出自己的路。

敏感,你的名字不叫弱者,驾驭得当反为智者。

愿你找到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成为温柔、敏感且坚韧的人。

敏感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千万不要低估一个)(14)

作者:徐徐来,保持沉默,继续飞行。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读书点亮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