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尔查洛夫(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您与「知乐古典音乐」只有一个关注的距离

费多尔查洛夫(索洛维约夫谢多伊)(1)

今日主播:景行

▵点击收听▵

◇◇◇

100个古典音乐背后的故事 之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费多尔查洛夫(索洛维约夫谢多伊)(2)

“歌曲复杂或简单,是并不重要的。终究不是因为这点才受人喜爱。

只有当人们在歌曲里寻找自己生活的旅伴、自己思想和情绪的旅伴,这样歌才会受人欢迎。”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出生于圣彼得堡,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瓦西里七八岁时,便能把听来的歌曲用吉他和小提琴流利地弹奏出来。十月革命后,索洛维约夫一家从阴暗的地窖里搬到了一座有钢琴的宽敞住宅里,10岁的瓦西里开始正式跟随老师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瓦西里先后在几处俱乐部和文化馆工作,这位十六七岁的少年经常随着舞台上的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显露他的才华。

关于他后来创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着许多不平凡的经历。1956年,前苏联正在举行全国运动会,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索洛维约夫与诗人马都索夫斯基合作为影片写了4首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便是其中的一首。

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当时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1942年春天,他曾在一家战地报纸上发表过小诗《歌唱伊尔敏湖》,老音乐家马里安·柯伐尔将这首诗谱成歌曲,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反响。25年以后,留在诗人创作记忆深处的那首歌的音调基础、韵律结构重新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获得了生命。马都索夫斯基的诗,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纯朴美,歌曲中年轻人的心声、萌动的爱情和黎明前的告别都和这大自然的美交融在一起。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充分展现了他诗歌的形象,那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的肚子里诞生出来的。用作曲家本人的话说,就是“顺着字母从笔尖底下流出来的”。

费多尔查洛夫(索洛维约夫谢多伊)(3)

虽然创作过程如此顺利,但好事多磨。据马都索夫斯基回忆:当初,这首歌拿去录音时,电影厂的音乐部负责人审听之后并不满意,并且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您的这首新作平庸得很。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会写出这种东西来。”一盆冷水泼过来让人的心都冷了。

然而,影片上映后,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第二年,莫斯科举行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直到开幕前的两个月,联欢节筹委会才决定选送这首并非为联欢节而作的抒情歌曲去参加联欢节歌曲大赛,结果它一举夺得了金奖。那一届的联欢,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是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登上列车挥手告别的。从此,这首令人心醉的歌曲飞出了苏联国界,世界人民都对它熟悉起来了。

1958年,莫斯科举办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美国青年钢琴家范·克莱本获得了冠军。他在告别音乐会上弹奏这一乐曲,引起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听众们都站起来齐声高唱。克莱本回国后就把这首歌作为常演曲目保留了下来。1962年,还是“冷战”期间,肯尼·鲍尔用英语录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成了美国当年的畅销唱片。法国作曲家兼歌手法兰西斯·雷马克借用这个曲调另填法语歌词,取名《春天的铃兰》,在法国也唱红一时。

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首乐曲仍然保持着它的魅力,这不仅仅源于它艺术上的成功,还源自于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当时苏联评论界认为:“杜那耶夫斯基的《祖国进行曲》中的爱国主义主题在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借另一种形式、以新的面貌出现。”歌曲的内涵在传唱过程中已不是单纯的对爱情的描绘了,也不仅仅是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它已融入了俄罗斯人民对祖国、对友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文/茶茶斑竹、校对/Nancy

背景音乐列表

1. 山楂树

2.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知乐古典音乐—知识文库

zhiyue001

有声音的古典音乐鉴赏平台

FOLLOW US|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信公众账号:知乐古典音乐(ID:zhiyue_music)

新浪微博:知乐古典音乐

喜马拉雅、虾米、蜻蜓的认证账号:知乐古典音乐

知乐古典音乐∣有声古典公众号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JOIN US

招贤纳士|商务合作|有意添加

zhiyue1001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本期音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