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人(南朝以及初唐诗人作诗)

前言

诗词的创作,要注意很多诗病。其中一种就是重复。

例如上下联的合掌,就是一种常见的重复。

蔡宽夫《诗话》中就列举了几首名家之作,南朝时期比较常见,即使千古流传的名句也未能避免。可见,学古不要泥古。

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蔡宽夫《诗话》云:“晋、宋间诗人,造语虽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他举例的两句诗非常有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出自《入若邪溪诗》,作者是南梁的诗人王籍。其诗云: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

这首诗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甚至被评价为“文外独绝“,传说诗人皇帝梁简文帝萧纲也经常吟咏。

但是,这两句诗在后人评论中,往往作为合掌的代表。因为上下联都是为了表示幽静而做的比喻。内容与表达的方式都完全一样,只是蝉鸟、山林之别而已。

对联过于工整,往往容易有合掌之嫌疑。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人(南朝以及初唐诗人作诗)(1)

二、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

又有刘琨的名作,《重赠卢谌》中,也有此病:

.....前略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后略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孔子得知鲁国猎获麒麟而悲痛,孔子还因此而哭泣。 宣尼就是孔丘,都是指孔子。西狩,就是指获麟这件事。

这两句诗,其实也是同一个意思,都是用“西狩获麟”这个典故。而且上下句都用了同一个人物的名字。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人(南朝以及初唐诗人作诗)(2)

三、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

把同一个人的名字,分别放在相对的上下联中,南朝诗人似乎不以为病,用得还挺多。例如谢惠连的《秋怀》诗中写道:

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如何乘苦心,矧复值秋晏。皎皎天月明,弈弈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暧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夷险难豫谋,倚伏昧前筭。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后略

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我喜欢相如的豁达,却不赞同他的孤傲。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

这两句诗,和刘琨写孔子的两句诗类似,都把同一个人的名字放在上下句中。区别在于,刘琨的两句内容重复,而谢惠连的两句内容是不重复的。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人(南朝以及初唐诗人作诗)(3)

四、相邻二联的重复

李白《赠孟浩然》一诗写道: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意思就是说孟浩然不肯做官之意,后面又写道:迷花不事君。未免重复。

明·谢榛《四溟诗话》中提到:

至於太白《赠浩然》诗,前云“红颜弃轩冕”,後云“迷花不事君”两联意颇相似。刘文房《灵祜上人故居》计,既云“几日浮生哭故人”,又云“雨花垂泪共沾巾”,此与太白同病。兴到而成,失於检点。意重一联,其势使然;两联意重,法不可从。

刘长卿的《题灵祐和尚故居》中,颔联与颈联的下联,都提到自己为亡灵垂泪:

叹逝翻悲有此身,禅房寂寞见流尘。多时行径空秋草,几日浮生哭故人。风竹自吟遥入磬,雨花随泪共沾巾。残经窗下依然在,忆得山中问许询。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人(南朝以及初唐诗人作诗)(4)

结束语

一联之中上下联的重复,被称为合掌,这是对仗时要注意避免的问题。一篇之中的重复,则是章法调度的问题。前面说过的内容,后面不应该再重复一遍。

《蔡宽夫诗话》中说,这种毛病知道杜甫笔下,才开始消失:

唐初,余风犹未殄,陶冶至杜子美,始净尽矣。

@老街味道

何谓风人之旨?诗词创作中,如何具备风人之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