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儿去捡松树菌(这几天阴雨绵绵)

我们大京山真是好地方,森林覆盖率45%,多山多松树。

多年生的松树林,是长松菌子的绝佳场所。

老王我小的时候,京山的生态环境比现在还要好。每到相应的季节,野生松菌子铺天盖地,山林中到处都是。上山捡菌子,是农家少年必修的功课。忙于农活的成年人,也抽空上山捡菌子。那时候,捡菌子不是提小篮子去捡,而是挎着大提篮,一个还不够,是两个,捡得满满的一肩挑回来。

到哪儿去捡松树菌(这几天阴雨绵绵)(1)

吃不完的,晒干保存着慢慢吃。老王从小就知道,京山出产的菌子,能吃的有三种:松菌子、茅草菌子和雨菌子。松菌子大家都晓得,是长在松林里的,我不多说;雨菌子是连绵阴雨后草丛里长的,学名叫草菇,无毒,能吃却淡寡无味,不好吃。

茅草菌子,味道鲜美胜过松菌子。茅草菌子肉质也比松菌子肥厚,吃到口里满满的鲜味。这么说吧,京山的山珍,就其味道的鲜美来排名,如果茅草菌子认了第二名,那没谁敢认第一名!

茅草菌子,顾名思义,生长在茅草从里,多半在秋季下雨后生长。过去京山的茅草山很多,茅草菌子就多,这些年,山上的松树还不少,但茅草少了。街上很少见到有茅草菌子卖。

老王一直不知道茅草菌子的学名。有事不决问百度,我请教万能的百度君,知道茅草菌的中文学名为松乳菇,有的地方叫“重阳菌”,“茅草菌”每年的九月至十月生长,越是雨季、气候越潮湿,草丛中就长得越多。

看百度上说明,松乳菇生长季节在九月至十月,这和老王的记忆吻合。记得在雁门口中学读书的时候,每到年级的下学期,学校要我们上山去割柴,供应学校食堂烧火。小小年纪的我们,都去上山割草砍柴,尽管人小力气弱,每个人都没多少收获,但人多力量大,几百个学生劳动两天,也够学校食堂一个学期烧火了。

那次,我们上到九个山尖的顶峰,看见一片稀疏的松树林,下面长有大片的茅草,正好割柴。走近一看,草丛里密密匝匝的全是菌子,山里长大的孩子,都晓得这东西好吃,我们柴也不割了,人人高兴地在里面翻找,个个都捡了一大堆。没有带篮子,我们把外套脱下来,装满菌子回学校。给学校食堂做菜,老师见了很高兴。虽然没割柴,老师也没批评我们。

到哪儿去捡松树菌(这几天阴雨绵绵)(2)

最美味的茅草菌子还得几个月才到季节,现在正是松树菌子大量爆发的时节。

这几天,京山连绵阴雨,气温适宜,松菌子争相生长,骨碌碌从松树下钻出来。初发如钮扣,俗称“爆丁果子”,再长如伞盖,煞是喜人。

松树菌子的颜色是黄色的,或者说是橙色的更贴切。松树菌子肉质肥厚,香气浓郁,吃起十分的爽滑鲜嫩,味道极佳,常被人们誉为“野生菌之王”。目前松树菌子还没办法实现人工栽种,因为松树菌子的生长离不开松树,它必须要和松树的根共生。因此,市面上出售的松树菌子都是纯野生的。

小楼昨夜听风雨,明朝深山拣松菌。雨后晴天,城乡居民相约,挎篮出发,上山拣菌子去啰……

山上的松菌子真多,松根旁,草叶下,刺丛里,到处都是松菌子在探头探脑。早点起来,三五成群,上得山去,个把多小时就能拣一提篮。

路边草空里都有松菌子,今年松菌子都出来开会啦!

松菌子上街啦,大菜场家家摊贩都在卖。

松菌子今年卖得贵,三十元每斤。

每天上午九点,拣菌人就下山了,到市场上卖松菌子。去山上采摘松树菌子,最好头上戴的是安全帽,这是拣松菌子的标准装备。松树林里荆棘丛生,人在里面钻进钻出,如果载布质的帽子,最易被刺挂住,安全帽是塑料,表面光滑,刺勾挂不住。

满街都是,品相蛮好的松菌子,“爆丁果子”呔多。

松树菌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炒、煨、炖,多种烹调办法均可。交一点米汤打糊,松菌子更加鲜嫩。真是家乡美味之最。

现在人都用电饭煲做饭,没有米汤。不过,也有替代办法,老王我教你一招,烹制松菌时交卡韭菜,自然产生糊汤,还有韭香味,更美!松菌和韭菜,绝配!

(据京山木土微信号 作者:老王)

到哪儿去捡松树菌(这几天阴雨绵绵)(3)

京山云杜路卖松树菌子的小贩

警惕:京山常见的毒菌子

老王我给大家罗列几种京山地区常见的毒菌子,捡菌子时消远卡,千万别捡。吃不得滴:

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狗尿苔。这种毒蘑菇生长的地方,是狗经常抬起后腿尿尿的地方,因此而得名"狗尿苔"。

学名毛头鬼伞,又有毛鬼伞,鸡腿蘑之称,子实体小,菌盖小,半球形至钟形。

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外观与红菇相近,但其子实体一般较。菌盖珊瑚红色,有时退至粉红色,扁半球形至平展,老后中部稍下凹。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味很麻辣,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毒菌。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一般发病快,病程短,除发生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严重者还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

京山土话叫黄腊菌子。有毒,和松菌子很相似。显著区别在菌盖反面,黄腊菌子似海绵,有许多细小孔眼;松菌子则呈齿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