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

司马氏篡魏国创建立晋王朝,不过这晋王朝好像一直在风雨中飘摇。而拓跋鲜卑却在一步步崛起,这使得晋王朝更加困扰。自古以来以游牧为生的各个少数民族在旱季都是靠劫掠中原汉人渡过,就算强悍如秦始皇、汉武帝一般的君主也不可能说对这些没事就在边境骚扰一下的“少数民族”头疼。不管哪个朝代,对少数民族无疑就两种政策,第一种就是当汉人实力强盛时,不说多的用实力说话,不听话就打。第二种就是汉人实力比不过少数民族时,就用怀柔政策拉拢他们把自己的女儿送去和亲。今天讲的是在魏晋南北朝崛起的一个少数民族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后和晋朝的关系。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1)

晋朝皇帝

一、晋朝的以夷制夷

鲜卑族自从兴安岭迁入漠北后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发展自己,实力已经不可小觑了。可是就鲜卑族的根本性质来说,不管他有多强大,还是没有褪去它千百年的“部落制度”,这种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凝聚力。鲜卑族八大部落只有在危急存亡的时刻才会一同抵抗外来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内部斗争,自我消耗。客观的来说现在的鲜卑族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所以不管鲜卑族有多么强大,这个制度上的缺点就足以致命!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2)

鲜卑族首领

当有利可图的时候,鲜卑族的有些酋长就会选择为自己牟利,晋朝时期并州刺史看到鲜卑族发展过快,怕危及晋朝就用反间计离间鲜卑族。并州刺史买通乌桓部落酋长,在鲜卑族散播拓跋氏族对其余各部十分不满,想要歼灭他们。只要谣言一出,不管是真是假,都必定造成恐慌鲜卑各部离心离德。于是鲜卑各部都为自己打算盘,鲜卑族立马就四分五裂。

晋朝人就血统来说是纯正的汉人,而鲜卑族人是从山里出来后继续放牧,汉人从占据中原开始就玩弄心计,算起来也有近千年了,而鲜卑族人的生活就是每天放牧、放牧再放牧。玩起心机来有怎么能敌得过汉人“近千年的浸淫”呢?

二、鲜卑族是支潜力股

占据中原的种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肥沃的土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近千年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种”自认为是“全人类最高贵的种族”认为非我族类,皆为蛮夷。即使到了清朝,统一“天下”的满族人,占据了中原后也着魔似的“自大”自称“天朝上国”。

汉人崇儒,鲜卑人尚武。由于汉人的人口基数比较庞大,思想也就自然是“主流”,鲜卑族人生活在“汉人”,周围多少会有点“自卑”,想要得到汉人的认同感。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3)

鲜卑族和汉人

鲜卑人在晋惠帝时期,已经称霸漠北地区,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自立为汉王,身为匈奴人怎么会用“汉人的姓氏”呢?而且还自立为“汉王”?

这就又回到认同感上了。匈奴人刘渊,称汉王,汉王是谁?“刘邦”,刘渊为何姓“刘”刘是汉朝皇室姓氏,匈奴人在把自己包装成汉人。

匈奴人冒出头,晋王朝就一定不能不管。而想管也管不了,没能力啊!怎么办?“请外援”这个外援就是鲜卑族。当时晋朝请鲜卑族首领拓跋猗沲在上党、河西大败刘渊,只此一战鲜卑族在晋朝成名。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4)

鲜卑族人

晋朝人意识到:“鲜卑族这股力量是一支潜力股,在加上当时的个各少数民族对汉族人的政权的正统认可,晋朝人很容易就吸收了这股力量。”西晋皇帝公开承认拓跋鲜卑的“正统汉人”地位,说“鲜卑族人”和“汉人”同为炎黄后裔,两族同根同源,这个“名号血统”的承认让鲜卑族人很是满意。

晋朝人对鲜卑族的血统承认无疑就是一种拉拢,有着战斗力的鲜卑族人在晋王朝眼中就是牵制北方各个少数民族的利刃,而对于鲜卑族来说晋朝人对他们血统和地位的承认也是为了他们日后的发展求得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让他们更好的发展。

三、鲜卑族人“建国”,游牧民族成汉人

大家都知道后来的北魏皇室就是鲜卑族人,而鲜卑族最早建立起的一个类似于汉人的国家系统是“代国”。

晋朝人一直都在利用鲜卑族人抵御匈奴和各个少数民族的侵扰,鲜卑族人也知道晋朝人不能失去自己这把利刃,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了 鲜卑族人在击败乌桓各部,成为了西部第一大族,并且在杏城以北长城以东立下界碑,与西晋划清地界,渭泾分明这说明鲜卑族人已经有了建国的意识。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5)

鲜卑族人

这时鲜卑族人对晋朝人没有开始的“崇拜”,更多的是如何才能壮大自己。而乱世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机会了。鲜卑白部和铁弗部落时常侵扰西晋边境,西晋就派拓跋鲜卑前去围剿。不用说强悍的拓跋鲜卑一下就收拾了两个部落,帮你打了胜仗西晋皇帝不能不表示一下啊!就封拓跋鲜卑的首领为“代公”,用中原汉人的礼节来看,被封为“公”就是可以有土地、有宗庙的,可以行使类似于诸侯国那样的权利。这时的鲜卑族人已经从部落开始向国家转化了。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6)

魏晋南北朝地图

“代公”的封地就是今天的山西以北,可实际上山西以北都是胡人的领地,西晋皇帝封了这么一片土地给鲜卑族人明摆着就是想让他们再次为“西晋”出力,将这一片土地分封给鲜卑族人也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于是拓跋鲜卑就成了西晋的“御用挡箭牌”。将西晋与繁多的少数民族分隔开来。

西晋与拓跋鲜卑也算是各取所需,西晋依靠拓跋鲜卑的军事力量牵制其余少数民族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拓跋鲜卑,利用西晋对自己地位的承认补充人口,完成自己从原始部落向更加文明的国家制度转化。

此时的代国虽然只是一个处于雏形的国家但是它的发展不可小觑。

四、国之诅咒

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得鲜卑族向文明更近一步,在学习汉人“优秀的体制”同时还继承了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权力勾起了人的欲望。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7)

鲜卑军队

拓跋鲜卑族人建国以后,从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诸侯国,部落首领也由酋长变成了一国之君,最大的改变就是让鲜卑族首领从一个强悍的头领变成了一个暴虐的君主。鲜卑族人蹩脚的学习汉人的制度,扭曲的学习汉人的“法治”,“照猫画虎”也是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否则画出来的猫不是猫,虎不是虎,而是一个畸形的怪物。

建国以后的鲜卑族也并不太平,毕竟强大的少数民族不止他一个,前秦虎视眈眈加上国家内部矛盾,父子关系复杂,代国的主心骨也时不时的更换,这鲜卑族人在乱世之中生活如履薄冰。本是草原天际翱翔的雄鹰,却要在“华贵的笼子”成长,这无疑是错误的,若是真的改变了鲜卑族人的性情,鲜卑族就不在是鲜卑族了。

北魏鲜卑族是哪里来的(神奇的北魏二鲜卑族和汉人同宗同源)(8)


评说:城市是拓跋鲜卑走向文明的标志,这些逐水草而居的鲜卑族人当他们选择了城市就意味着放弃了草原,鲜卑族建立的代国在这个国运难测的时代,一个部落向国家转变的传奇之路一定少不了艰辛!

编辑:历史中简堂骚史君

近期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今天给大家看了看鲜卑族的成长历程,喜欢的点个赞,加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喜欢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朋友们可以来围观了。

【原创文章禁止搬运,转载请显示出处,并通知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