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方言(象形方言41)

现代人对“者”,似乎有点陌生;并不经常使用,也就不追求对“者”的详细理解和解释,无所谓是否能够正确解释“者”的本义。

但是,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者”却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字。如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仅仅这么一段话,老子就用了八个“者”。

现代汉语往往将“者”解释为“人”。如这里的“知足者富”就解释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但是,如果把“者”解释为“人”,那么,解释“知人者智”就显得非常的别扭,只能够解释为:“能了解认识别人的人叫做智慧”。为了避免这种别扭的解释,只能够对“者”避而不谈。

因此,在解释古文时,能够解释通顺,就将“者”解释为“人”,解释不通顺时就对“者”避而不谈,视而不见。

在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者”不是具有“智”,就是具有“明”;不是具有“力”,就是具有“强”;不是具有“富”,就是具有“志”。这样的人,当然不应该是普普通通的人。“者”所指的人群范围,要小于“人”所指的人群范围。

“者”,是特指的一类人群。“人”的含义,并不能够代表“者”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者”的演变如下:

秦代方言(象形方言41)(1)

现代汉语词典对“者”的解释为:燃烧,上半部分像堆起的柴,下半部分像火。2、3、4、5中还加上几点,表示燃烧的火星。

然而,“者”并没有强调火,而是强调了“人”,强调了一种职业的人,强调了一种与燃烧的柴有关的人。“者”的象形字的下半部分并没有刻画成“火”的图形。

如果将“者”的演变图中的下半部分解释为“盆子”,那么,“者”的象形字就非常像两种东西,一种是烤火的火盆,一种是祭祀祖宗时烧纸钱的盆子。

因此,“者”就可以解释为:主持祭祀祖宗神灵的长老。这种解释与“老者”、“智者”、“长者”就非常切合。“者”,就可以解释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长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