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的见证(跨越千年的泥土)

来源:【新甘肃】【文化记忆】跨越千年的泥土“密钥”,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千年文化的见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千年文化的见证(跨越千年的泥土)

千年文化的见证

来源:【新甘肃】

【文化记忆】跨越千年的泥土“密钥”

关联

古代封泥又称“泥封”,是古人分缄文书、信件、货物时在封口处钤印的泥团,是最初使用印章的痕迹。可以说,在纸张发明使用之前,古代的印章都是盖在泥团上的。这些自秦汉以来在封泥上留下的文字信息,对世界邮政史、保密史、中国古代官制史、建制史、文字史、书法篆刻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封泥最早发现于1822年,四川一位农民在山中挖山药时,起出古代封泥一百多枚。

这些被发现的古代封泥,在当时考古界、书法界、篆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近代金石家、著名学者罗振玉在《郑厂所藏封泥》的序言中,概括了封泥的价值所在:“可考见古代官制,以补史乘之佚,一也;可考证古文字,有裨六书,二也;刻画精善,可考见古艺术,三也”。王国维指出:“其足以考证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当代封泥研究专家孙慰祖也在其《封泥发现与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封泥,高下有别,武都紫泥为皇帝专用”。

古代各级官文和百姓书信、简牍所用泥封,一般是就地取泥,但是汉代皇帝用作封诏行文却有特贡之泥——武都紫泥。东汉蔡邕《独断》谓:“皇帝六玺,玉螭虎钮皆以武都紫泥封之”。卫宏《旧汉仪》中有“皇帝六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里”的记载。《西京杂记》载:“汉代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

李白《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士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释文指出:“紫泥,甘肃武都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于封皇帝诏书”。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都人,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探寻武都紫泥的踪迹,多次上紫泥山,去广严院以及附近调研,为了还原复制汉代皇帝六玺及封泥,开始刻苦学习篆刻,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

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纸张逐渐代替了简牍,因此封泥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武都紫泥曾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北宋仁宗嘉佑七年,朝廷就为修建在阶州(武都)州东六十里紫泥山麓的广严院颁发了敕牒,院内敕牒碑刻有领签人的名字。如今,院内镶嵌镌刻的木门联;“紫泥清风吹开云雾千年晓,玉瓶法雨洒动乾坤万户春”字迹清晰可读。联语告诉我们,自汉代到宋代的又一个跨千年之际,人们也在寻找紫泥的踪迹。

如今,武都紫泥已经沉睡了两千多年,我们对武都紫泥和紫泥文化的发掘研究,还处于探微求源的阶段,要彻底解码跨越千年的封缄“密钥”,仍需要我们继续追寻。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