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

“突然就骂人,突然就走人,跟你一样。”——包拯

时间很快,一晃20年,当年的《少年包青天》放到今日看,仍是常看常新。

不可否认,撇开一些让人不甚满意的槽点和争议,这部剧仍旧是不可多得的好剧,人设立体丰满,剧情紧凑,逻辑严谨……里面的几个故事刻画都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撇开童年滤镜,不看演技造型,剧中的有些人物,放到现在的眼光看,确实有些一言难尽。

例如,本文中的凌楚楚(由李冰冰饰演)。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1)

01、“突然骂人,突然走人”的情绪失控

看老剧,很多时候,弹幕区的故事,往往是最有趣的。

凌楚楚这个人设,话很多,噼里啪啦,整天说个没完,很多时候,甚至情绪管理失控,往往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般的满脸笑容,下一秒就是狂风暴雨似的怄气发脾气。

前面的那句话,是他们在“血祭坛”板块中,楚楚对瞎子的形容,包拯听见后笑了笑,跟着吐槽了一声“跟你一样”。

可见,楚楚的“暴脾气”,大家都知道。

吵架,斗气,打骂,看着很是热闹和欢乐,包拯虽然长得比较着急,但身上的“少年气”,倒是和楚楚这个样子相得益彰。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2)

许多人默认楚楚是包拯的官配,包拯对楚楚的表现,也确实是透露着似有若无的在意。

可事实上,楚楚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作为组CP存在的,而是作为“细节提示”存在。

“全剧最牛逼的线索——楚楚”。

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她的作用。

可作为“最牛逼的线索”,需要的就是她的话多,情绪失控中,“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将我的疑惑揭开”。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3)

举个例子:包拯给常雨披围巾的时候,常雨表现的很反常。

当时,不仅包大娘误会,就连躲在身后的凌楚楚,也愤怒离开,包拯一路追,一路解释,基本上,是包拯解释一句,凌楚楚能够说出十句。

这披上了“吃醋”外衣的表现,言语之间,却带着胡搅蛮缠的意思。

而这,并不是楚楚第一次这么做。

她不愿听别人解释,很多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根据自己看到的表现下判断,然后叽叽喳喳的做出结论,甚至直接动手。

老实说,这样的行为举止,往好了说,是活泼,往坏了说,是不讲理。

至于是哪一种,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4)

02、编织黑料,造谣生事惹人反感

若说凌楚楚这个人设,最让人反感的,是什么?

那就是凌楚楚编织包拯的黑料,造谣包拯和包大娘这件事。

因为破了高丽太子案,包拯成了庐州城的“偶像”,妥妥的“古早网红款”,走到哪儿,他都得小心翼翼地观察是不是被一群女人追逐。

那天,他又在别人的掩护下离开,可平日里,对他趋之若鹜的女人,看见他,全都一副见鬼的样子,惊叫着躲的远远的。

包拯满脸疑惑,好一会儿才在大街上听到了“真相”。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5)

谜底,就在楚楚身上。

她以包拯的“黑”为载体,编织了一个“故事”。

“大家知不知道,包拯为什么从头到脚都这么黑呀?”“不是天生的吗?”

“当然不是天生的啦,是因为他好几年都不洗一次澡,所以那些脏东西,那些污垢就积在他的毛孔里面积啊,积的满身都是,所以啊,他就像现在这么黑啦……”

那些愚昧的小老百姓开始附和,拿着包拯去买香料的事添油加醋,这还没完,楚楚一个劲儿地往下说。

在枯燥的古代生活里,人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八卦邻里之间,乡亲父老之间的事,编织故事可以,听故事的人也乐意,但指名道姓地编织,就很过分了。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6)

包拯有一个外号,叫包黑炭。

这个外号,常常出现在三个人的口中:

一是包大娘,作为娘亲喊自己的儿子,喊出来的时候,是带着一丝宠溺和温和的。

二是公孙策,公孙策每一次喊这个名字,总是带着些气急败坏,可话里话外,又都透着些对对手的尊重和惺惺相惜。

三是凌楚楚,只有凌楚楚,把这个外号当做是她对包拯无时无刻的调侃。

至于什么叫调侃?大家可以自行理解。

当然,大家可以说,是因为她吃醋,她下意识地不想让那些女人追逐着包拯到处跑,甚至潜意识里,将包拯划入了“自己人”这个范围内。

事实上,她也是这么解释的。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7)

可是,以造谣,拿着人家的个人特质当做黑料编织故事,这种带着中伤和攻击性质的行为,实在很难让人认可。

“你这是在帮我吗?你这是在中伤我。”

“我真的是在帮你啊……你要是真不高兴,好啊,那我去向每个女孩子解释,告诉她们,是我多管闲事,好心遭雷劈,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帮朋友强出头。”

这茶里茶气的话,明里暗里说“我是为你好,你还不领情”。

是不是像极了那些“茶艺师”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干着伤害别人的事,完了再表演出来的茶艺技术?

关键是,她跟包拯,除了那层朋友关系,还什么都不是啊。

这好在是包拯心大,没把这些事放心里,所以也就被她草草地忽悠了去,换了公孙策,这样的闲言碎语和女人们见鬼似的嫌弃,非得把他搞抑郁了不可。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8)

03、不知感恩,自己吃醋拉包大娘下水

如果说,凌楚楚对包拯的恶意造谣,是因为她潜意识里不愿别的女人打扰包拯,是她对包拯的喜欢而衍生出来的吃醋行为,我们可以稍微理解。

可她接下来的造谣的话,就让人非常火大了。

“还有啊,你们大家不知道,我跟你们说啊,他娘要帮官府验尸体,然后呢,他们家把尸体摆在家里好几天,搞得满屋子是又腥又臭的,恶心死了,最恶心的就是,因为怕那些尸体腐烂,所以要摆在通风的地方,你们知道摆在哪儿了吗?就摆在他们家的那个厅堂里面,他们母子俩就对着那个尸体在吃饭,恶心死了,我真的快说不下去了。”

“对了,还有啊,最恐怖的就是他娘,要用包拯身上的污垢,做出来的药丸送给人家吃,太恶心了……”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9)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这要搁现在,楚楚这种行为,比网络黑子更可怕,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只有被造谣的人,承受了来自她那张嘴的所有恶意。

试想想,包大娘是什么人?包大娘又得罪她什么了?

包大娘是大夫,开的是医馆,平日里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功德至上,这是行善。

可大夫,也是她的职业,是她和包拯一家子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可楚楚张嘴就说人家把包拯的污垢做成药丸给病人吃。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10)

这些话,表达出来的意思:可以是,包大娘开的药是假药,没有治疗效果;可以是那些污垢做成药不干净,也许会有什么坏处也不一定;也可以是对包大娘两母子为了赚钱毫无底线的中伤;还可以是对包大娘医术的质疑……

而验尸,则算是包大娘附赠给官府的副业,又或者义务帮忙。

行医是为救人,验尸是为给死者和生者一个公道,也是为找出凶手,避免更多案件发生,不管是哪种,都是包大娘母子对庐州城百姓的善意。

可这种善意,却被楚楚瞬间曲解了。

且不说,包大娘不仅没有得罪过她,对她有多次的治伤之恩,救命之恩,光是从他们行医济世,还生者死者公道这些点出发,楚楚这么做都很过分。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11)

放到现实中,楚楚张嘴这么一说,毁掉的,却是包大娘一生的声誉,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

举个例子:一个医生,明明在医院里好好的治病救人,偏偏有个人四处拉着别人说,这个医生开假药骗人。

那么,这个医生,还能在医院里好好待着吗?就算接受调查,确认是无辜的,可流言已经在那儿了,老百姓还敢对这个医生报以信任吗?

只不过,在这部剧里,包拯“查案”的重点,模糊了这些被我们忽略点的细节,也模糊了故事的矛盾,让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重要。

可谣言的杀伤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致命的。

也难怪包大娘始终对楚楚不冷不热,不喜欢她了,她的眼光,才是最犀利的。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楚楚去哪了(撇开童年滤镜看)(12)

结尾

饰演凌楚楚的时候,李冰冰才20多岁,处于她最好的年纪,也演出了她最好的状态,造就了如今的经典。

不可否认,观众对凌楚楚这个角色,是打心眼里喜欢的,尤其是有了整个“少包”系列的女性角色对比,她的人设更讨巧,也更灵动(庞飞燕也不错)。

只是,类似于上述所提的那些不完美,反而填补了人物之间的个性空白,让人物更丰富立体有趣多了。

有时候,人设的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大家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