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

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试问人世间哪个父母不爱子女,又有哪个父母会眼睁睁地看着,让自己的孩子去死呢?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父子之间上演了一出人伦惨剧。谁都想爬上那个至尊之位,可至尊之位只有一个,谁来坐那个位置,成了令康熙帝头疼的问题。

长子胤褆因皇储之争,惹怒了康熙帝。康熙帝想处死他,没想到胤褆的亲生母亲惠妃不为他求情,反而跪到康熙帝面前哭着告状,请求康熙帝赐死胤褆。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1)

胤褆究竟犯了什么大错,父母都想置他于死地呢?

【1】

胤褆按出生年月,本不是皇长子,而是五皇子。但是,他前面几个哥哥早夭,只有他存活,因此就成了长子。

胤褆的母妃是那拉氏,出生成谜。有的说她是明珠的表妹;有的说是明珠的堂侄女;这两种说法,都将她归入叶赫那拉氏家族。但还有一种说法,说她是五品郎中乌拉那拉·索尔和的女儿,和明珠家族叶赫那拉氏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她是叶赫那拉氏,按理位份不应太低。可是,她一开始,是以格格的身份侍奉康熙帝的,直到她生了皇三子承庆,才将她升为小福晋。而且,根据皇家玉牒,索尔和在她生了皇子后,才从七品官升至五品。

从这点来看,惠妃出身乌拉那拉家族可信度比较高。也正因为出身不高,在宫内的岁月,她才懂得察颜观色,能防微杜渐,变为智慧的化身,保住自己和亲人的命。

惠妃正是靠着着不争宠、不抢风头,默默无闻的脾性,一路从格格、小福晋晋升到惠嫔,再到“惠宜德荣”四妃之首的惠妃。不说她在后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至少在嫔妃中也是坐头几把交椅的人物。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2)

其实,惠妃要是位份再低一些,胤褆也不会对至尊之位有所期待。偏偏她是四妃之首,胤褆又是皇长子,这就由不得人不去想了。

康熙帝最初所立下的太子,是排行老二的赫舍里皇后之子-胤礽。胤礽虽不是皇帝长子,可他是皇后嫡长子,且皇后诞下他不久便离世了。因此,康熙帝将对赫舍里氏的爱,全部倾注于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身上。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3)

在清朝所有的皇帝里,康熙帝是最喜欢和孩子们亲近的。尤其是长子胤褆和太子胤礽,由于老三胤祉比两人分别小7岁、5岁。因此,胤褆和胤礽童年时,都由康熙帝亲自教育。只不过,一个是以辅臣来教,一个是以君主来培养。

最初几年,胤褆确实没多想,因为他离那个位置太远了,远到根本不可能触及。可随着胤礽无数次作死,胤褆发现,推倒太子这座大山似乎也不难,就差那么一点契机。太子一旦被废,按无嫡立长的规矩,不就轮到他了吗?

这个想法像团烈焰,烧得胤褆几乎失去理智。很快,胤礽为这团烈焰,亲自添了一把干柴。

1708年5月,康熙帝与诸皇子大臣在外巡幸。胤礽对兄弟们十分残暴,动辄打骂,还纵仆行凶、截留贡品、打击大臣,做出诸多愈矩之事。胤褆将这些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康熙帝,康熙帝雷霆震怒,他说:“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啥意思?也就是说,打人骂人是小事,但不能仗着太子的身份来分皇帝的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随后,康熙帝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善”为由,废了胤礽。康熙帝对胤礽是真失望,但失望归失望,他还是希望胤礽能改正缺点。毕竟,这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那个时候,连皇四子胤祯都看得出来,皇帝对胤礽不是真失望,可长期养在康熙帝身边的胤褆却看不出。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4)

【2】

胤礽被康熙帝圈禁后,胤褆本着为父分忧的“好意”,向皇帝提出,由他去杀了胤礽,以绝后患。

要知道,皇家子嗣享受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资源。那么,他们势必要承担着常人无法接受的压力。比如说,亲人间的疏离;比如说,兄弟间的倾轧。而康熙帝最痛恨的是手足相残,胤褆居然当着他的面要去杀太子!

从胤褆提出这个建议的那一刻,康熙帝便已经将他从皇位备选名单上剔除了。果然,他遭受到父亲严厉的训斥。这个时候,如果胤褆能适时闭嘴,恐怕将来也不会太差。很可惜,他感受到自己上位无望,即时地推出了八皇子胤禩。

推胤禩上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胤禩母亲位份低,从小养在胤褆生母惠妃身边,与自己稍显亲厚;二是胤禩贤名在外,万一有幸承继大统,他举荐有功,能在胤禩处得到许多好处。只不过,胤褆自认为天衣无缝的招数,却是个无比昏的昏招。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5)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胤褆在被踢出继承人名单的同时,把胤禩也拉下水了。导致支持胤禩的几位阿哥,都没落得个好下场,此是后话。

胤褆做这些事的时候,忘了他有好多个兄弟,也忘了这么多个兄弟的想法和他一样。很快,老三胤祉查出是胤褆对太子施了魇镇,才让胤礽神智错乱。

魇镇是啥?大概就是一种巫术,类似于做个小人,写上要诅咒之人的生辰八字,用针扎小人的几大穴位,能使被施咒者做出反常行为。以现在的科学来看,这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是在古代,就有好些人因此丧命。

康熙帝听到后,极为愤怒,便下令杀掉胤褆。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6)

【3】

惠妃听到这个消息,一路小跑哭着跪在康熙帝脚边。康熙帝以为她是来求情的,哪想到惠妃是来补刀的。她张口便说:“陛下,求您杀了他吧!”

原来,胤褆性格暴戾,不服管教。他常仗着自己是皇长子,为所欲为,不仅目无尊长,不进良言。还在1690年出征乌兰布通时,受敌人挑唆与主将闹不和。战事在即,主帅与将士离心,影响极大,康熙帝不得不阵前将他召回。

种种往事,种种行为,让惠妃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觉察出胤褆的“宏伟志向”后,一方面觉得他不能胜任,另一方面又怕事情败露影响全族。因此,她思量在三,一听到康熙帝要杀胤褆时,才会去求皇帝杀了他。

说到了解康熙帝的为人,惠妃绝对算一个。她深知越是主动请杀,皇帝越会多惦量几分。结局果然如此,碍于惠妃此前已夭折了个孩子,康熙帝便将对胤褆的惩罚,改判为终身监禁。这个结局对于母亲来说,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惠妃只是低调行事,为人处事并不蠢笨。她心无恶念,且善洞察人心。比如说在后宫,除了皇后和贵妃,就她位份最高。可她从不恃强凌弱,在无皇后、贵妃,她统领六宫之时,也不拜高踩低,看人下菜。

她常在德妃面前称赞胤祯,希望母子俩冰释前嫌。可德妃心里只记挂小儿子胤禵,根本不管胤祯死活。胤祯继位,他感念惠妃曾经的帮助,仍然对其尊敬有加。

由于胤褆已被圈禁,胤祯还允许惠妃到养子胤禩府上养老。后来,胤祯为了排除异已,削了胤禩的爵位,又让惠妃搬回后宫居住。

惠妃于1732年逝于宁寿宫,葬于景陵妃园寝。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康熙要处死大儿子胤褆)(7)

惠妃的和后宫大多数女性一样,既苦且悲。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儿子也不甚成器。一旦踏上了夺嫡之路,便没有回头之日。成王败寇,向来如此。

救不了儿的心,就救下儿的命,惠妃靠着她的智慧力挽狂澜。家族没有因她获利,也没因她获罪。荣华且平淡,却也是普通心智的女子所不能企及的一生。

惠妃,当得上康熙年间后宫第一“慧”妃,有智慧,有才情。如此,才能在尔虞我诈、争风吃醋的后宫,立于不败之地。

-END-

参考资料:纪录片《清宫秘档》

作者:夕照

编辑:洛子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