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常考240个知识点(护教学习考试重点)

护考常考240个知识点(护教学习考试重点)(1)

第一章 概述

1.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

2.苏格拉底最早指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后来,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

3.狭义的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育的功能

①促进人的发展

②促进社会的发展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7.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明确提出以心理学、伦理学为学科基础,全面阐述了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教学阶段理论,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资。(填空)

9.教育者:一般指能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影响及教育作用的人。

10.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是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11.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

②教育影响的滞后性(后期才发现)

③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12.护理教育:是指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南丁格尔所在学校)欧洲第一所护士学校 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于1860年在伦敦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正规护理教育的开始。

14.1909年8月“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成立,其目的是统一全国护理围育标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1914年,看护联合会更名为“中华护士会”

第二章 教育学理论及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
  2. 行为主义流派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3. 主要观点

①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的,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②.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集合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③.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

④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原理原则,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

⑤.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强调强化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教育过程、教学原理和英语学习的性质等

5.桑代克的主要观点

①.试误理论桑代克根据这些实验得出结论:个体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的、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使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试误过程可归结为四个步骤:①以不同反应进行多次试探:②发现正确的反应;③选择了正确的反应或减少了错误的反应;④经过多次练习将正确反应保留下来。

2.学习定律(内容√)

(1)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包括三种状态: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未给予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给予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习得的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换言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就越牢固,反之联结就会减弱。

(3)效果律:指刺激一反应联结会受到结果影响。如果反应导致满意的结果,联结可增强;如果反应导致烦恼的结果,联结会减强。

6.巴甫洛夫最早提出经典条件反射、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7.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1)习得律

(2)消退律

(3)泛化律

(4)辨别律

8.斯金纳强化理论:强化指提高有机体反应概率的任何事件,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终止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9.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

10.发现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和找获取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11 同化:指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吸收,和发生箱互作用,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并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同化模式:①下位学习②上位学习③组合学习

1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简答题)

⑴强调重视人的情感 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发展

⑵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

⑶强调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

1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⑴“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⑵“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①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能

②在较少威胁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有效学习

③大多数有意义的学习是从“做中学”

④注重学生的自我测评(选择,简答,论述题)

1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大题)

(一)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

(二)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四)接受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

(五)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

(六)重视课堂气氛

(七)使用学习合同

第三章 护理专业教师与学生

一.劳动特点

1.劳动的复杂性

(1)教学对象具有主动性、多样性 护理专业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人(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3)教学情境的复变性

2、劳动的繁重性

3.劳动的创造性

4.劳动的长期性和效果的滞后性

5.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6.劳动的个体性和成果的集体性

2.护理学专业学生是护理教学活动的主体。(填空)

3.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

4.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第四章 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在身心诸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 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四) 激励功能

3.1956年,美国学者布点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手册一·认知领域》。他认为教育上达到的目标应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分类理论)

4.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