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1)

十周年特刊抢鲜看

还有往期经典纪念刊哟

购买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2)

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骨灰才得以安葬

文丨英幽灵子 助理 | 大力

图丨网络

中国太缺乏生命教育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于死亡都是忌讳的,就像人们不喜欢“4”这个数字一样。

我们去采访了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在那儿听到了一些故事,很有感触。

重庆分库的负责人詹庆说,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恐惧,致使大家一看到“遗嘱库”3个字,便觉得“不吉利”“晦气”,以至于99%的人都不愿把房子租给她做遗嘱库。而劝父母立遗嘱的行为,更是被视为“咒父母死”。

可是父母不立遗嘱,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就因为生前未立遗嘱,导致亲属之间为争夺遗产大动干戈。亲戚子女忙着打官司去了,而侯耀文的骨灰,在他去世4年后才得以被家人下葬,何其悲凉。

缺乏遗嘱意识,其实就是因为不敢面对死亡。中国人不敢面对死亡,就是因为缺乏生命教育。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3)

01

在遗嘱库遇到一个50岁的大姐带父母来立遗嘱。

她说,他们家的氛围,是属于开明、会经常交流的那种。对于死亡这个话题,自从父母上了60岁之后,他们家就没有避讳过。譬如,父母会反复跟她强调:“到时不要过度抢救,不要插管子……”但也没想到该去面对和准备了,直到她小姨的去世。

小姨在大半年前患上了结肠癌,因为不愿面对和不承认自己将去世的事实,死的时候后事办得相当匆忙、不完满不说,还给独生子留下了很大的财产继承障碍问题。

因为没有准备好面对死亡,小姨没有给后代交代一句,对自己的墓地、寿衣也完全没发表过任何意见;她去世之后,独生子得证明是她的独生子,得证明外婆外公的死亡,才能继承她的财产。

“小姨走得太遗憾了,这一生没有圆满。”大姐说。

而看到了这一整个过程的大姐的父母,也真正受到了触动,开始主动跟大姐讨论关于自己生死的问题。大姐说,有一天,她母亲突然就跟她说:“我死的时候要穿礼服啊,旗袍也行,总之不要穿寿衣,太丑了……可以提前给我买,我可以生前先穿一段时间……还有,要把我埋在小时候最喜欢的那个山上……”

大姐说,她母亲跟她一样,属于心态比较好的人,对生死看得会淡然一些。而她的父亲,在前些年,则是非常悲观的。“毕竟也70多岁了嘛。”大姐笑着强调,“他每年都会说,我今年肯定要死了。一个咽炎,还没去检查,他说,肯定是癌症;头痛,就说肯定长瘤子了。”

大姐很理解自己的父亲,因为毕竟年纪大了,身边也不断有人去世,难免内心有恐惧。但她欣慰的是,如今79岁的父亲和73岁的母亲,都能坦然面对这些,真正去思考死亡这两个字的含义。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4)

02

大姐还讲述了一段自己是如何真正开始深度认识死亡的经历。

她说在六七年前,她有个好友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好友很无助,就每天都来跟她哭诉,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父亲的即将死亡。

大姐说,她那时也没经历过生死,心底也虚。但为了安慰好友,她就到处去讨教,问一些比较懂的好友,到底该如何看待生死。她还去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类似于《西藏生死书》《临终关怀》。最终,或许是因为看了很多书的原因,她信了佛……但也真的接纳了生死。

在好友父亲病重,不断进出医院的半年时间,她一直陪着好友在经历心理上的折磨和考验。她说,好友父亲最后去世的那一刻,她和好友都感到了一种欣喜——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何会用“欣喜”一词来表达。

她还和三五好友一起在好友父亲的尸体前为其虔诚地念了整整8个小时的佛经,为其送行。念经的时候,她离死者最近。她说自己的心里也虚,但其他人胆子更小,她只好硬着头皮跪在最前面。

后来,她很感谢这次经历,因为对死亡再无恐惧。再后来,她身边陆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喜欢从她这儿获得一些面对死亡的能量。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5)

03

大姐说起一定要去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时,又举了两个例子。她的身边,曾有两个人在病重时,面对死亡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得病痛程度完全不同。

一个信基督教,在坦然接受死亡后,去得很快。大姐说,这个人去世前,让家人把病房的窗户打开,说:“主要来接我了。”五六个小后就安静地去世了。

另一个,80多岁,癌症加帕金森症状,病入膏肓之际,只要一清醒,就会拼命抓住儿子的手,惊恐万状地乞求:“救我。救我。”

大姐说,难以想象,这个人年轻时可是非常有气质的大美女,走的时候却走得异常惊恐、痛苦。因为内心不接受死亡,大脑很容易处于清醒状态,反而多了很多痛苦。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6)

04

在这个机构,听创始人的讲述,我发现很多来到此处的老年人,都是非常豁达,能够接受死亡的。

一位老人在给孙子的“幸福留言”里写说:“亲爱的XX,当你看到这封信时,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是你不要难过,这只是人的自然归属。爷爷希望你坚强,长成一个堂堂真正的男子汉,谨记勤恳、勤奋、勤劳的家风……”

还有一位老人,提笔为“死亡”作诗,“日落西山、顺其自然,唯求过好每一天——活得好;回归自然、自然而然,但愿善终不慢缠——死得快。”要“活得好、死得快,不慢缠”,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智慧。

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立遗嘱时,跟詹庆诉苦:“我不怕死,我只是怕身故后,那一大柜子书没了去处。”那些书,是老人的父亲留下来的,多是孤本,可老人的子女却完全不稀罕:“你这些东西谁要看?还占地方,不如拿去卖了!”

老人在视频遗嘱里,一再跟儿女说,“你们要记得啊,那一箱子书是我们家族的根啊!你们看到它们就当是看到了我,看到里面的语句,就当是我在跟你们说话。你们很忙,一直不停往前赶。但是,也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我们祖祖辈辈几代都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不能给我们读书人丢脸啊!”一番话,说得几度哽咽,泪流满面。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7)

05

其实,每个人都会去世,只是早面对和晚面对的问题。立遗嘱,不只是为了解决财产纠纷,更是为了完满、体面地离开,为了给亲人更好、更有温度、更正式的告别仪式。

虽然大姐怕我误会她在宣扬信仰的重要性,但其实我觉得中国人或许缺乏的就是信仰。我们凡事都太相信自己,靠自己——当然,这其实也没有错,但我们没有为心灵找到归宿,我们的心灵是孤魂野鬼,没有安身之处。所以,当我们自己无法再相信自己时,我们就轻而易举地倒下了,无法再借助心灵的力量重生。

所以,有信仰也是好事。只要别信邪教。

死亡是人一生最大的风险,立遗嘱就像买保险,是对亲人关爱的传递与延续。

立遗嘱,不只是老人的事儿。生命无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离去。而离去时,我们总有牵挂的人,这或许才是遗嘱存在的意义。那些也许在最后一刻来不及说的话,来不及表的情,来不及关怀的人和事,我们都可以写进遗嘱。

遗嘱不是冷冰冰的纸,而是有温度的记忆和关怀。它可以让生离死别变得更有形式感,可以有更完美的告别仪式,让生死两隔的亲人没有遗憾。

人性都是自私而经不起揣摩的,而遗嘱是在保存和延续一个家庭的温度。它能减少一个家庭的纠纷,也能保留对逝者的尊重,让浓厚的亲情得以延续。

正如詹庆所说,遗嘱不是对死亡的妥协,而是预约与人生的美好告别

这很有意义。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8)

英幽灵子

794705074@qq.com

跟我尬聊跟我吹,带你装逼带你飞

80后伪文艺女青年

《家人》杂志执行主编,资深情感专栏作家

微博&微信公众号@英幽灵子

个性标签:冷幽默、邪恶低调

伤不起ing、焦虑症病患者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9)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10)

英幽灵子

长按左边二维码

主编带你进群聊

添加请备注“读者”

侯耀文去世是哪一年(为什么侯耀文死了4年)(11)

家人杂志

睿智的女人,都在这里寻找“阅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