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

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1)

文/一纯

当你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声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这真是天籁之音啊!”

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2)

然而你可能从未想过,“天籁”这个词语最早的出处竟然是《庄子·齐物论》,而且它所承载的意思恰恰与“美妙歌声”截然相反:

战国时,有个楚国人叫南郭子綦,他持守天道、静心修养。

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3)

看见“南郭”这个词,我们或许会联想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又甚或是《中山狼传》中的东郭先生,但是别误会——“南郭”本来并不是一个姓氏,而是指一个地理方位,因为“郭”是外墙,因此可以有东、南、西、北郭,而上古的人们喜欢用居所或是官职来命名,所以,南郭子綦只是居住在城外南边名字为“子綦”的一个人。

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4)

这天,南郭子綦靠着几案,仰面朝天缓缓吐气,他的样子好像精神脱离了肉体似的。他的学生颜成子游站立着侍候老师,他问道:“老师,您这是怎么了?形体固然可以像枯木一样,可是内心也能像死灰一样没有生气吗?您今天的神情和往常可是不太一样啊。”

我个人觉得这里的“心如死灰”跟我们现在的用法会有些区别,它应该是指非常淡漠,更加倾向于道家所描述的修炼中的某种境界。

可以看得出,颜成子游非常关注他的老师。南郭子綦对他说:“你问的很好!我今天进入忘我的状态了,你知道吗?你可能听过人籁,却没有听过地籁;即使你听过地籁,也绝对没有听过天籁。”

学生很好学,他问:“胆敢请老师给我讲解一下其中的道理。”

南郭子綦果然是道家修炼之人,他说:天地吐出的气息就是风,它一旦吹出来,万物的窍孔就会发出怒号。万物的窍孔可以是树洞、山坳、泥坑,而风吹过各式各样的窍孔,就会形成不同的声音。风和窍孔一唱一和,小风就有小和,大风则有大和,而风停止了,则万物俱静。

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5)

颜成子游很聪明,他总结出来,“地籁”是风吹过窍孔的声音,“人籁”是人类歌唱或是吹奏的乐声。可是,颜成子游还是没能觉察到“天籁”是什么。

老师娓娓道来:“你看啊,自然界发出这么多种的声音,能使它们自动发音又自行停止的主使者又是谁呢?”

注意这个反问:“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答案很明显了,就是——天道!

在庄子的架构里,在天地诞生之前还有一个无名的力量,就是道。大道默默无声却使得万物自行生灭,因此庄子的“道”和“自然界”不能简单等同。

所以,此刻我们可以回答“天籁”的问题了,今人说的“天籁之声”原本在庄子的分类中属于“人籁”,而庄子的“天籁”恰恰正是默默无言的。

为什么在这一篇中,庄子要特意就“声音”而作思想阐述呢?请看本篇的名字——《齐物论》,“齐物”,就是说天下万物道通为一,所以偏见是没有必要的。

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6)

可惜“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过往的背景与内心的欲望而发出某一角度的声音,甚至有一部分人为了权利勾心斗角,语带讥讽,他们可能说很多的话语,但是这些都无益于静修持守,只会束缚自己。

庄子认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表现,无异于众窍发出的声音、地气蒸发长出的小菌类一样。

世界一直在运行,可是人们却不知道这是由何而萌生。

一旦有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理解各式各样的人事。

因此这个人不受其他言论的影响,也不随意发表言论,普通人看着他可能以为他是个呆子,但其实他已经通达大道了。就像南郭子綦一样,他形如槁木,进入了无我的状态,外人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他自己却很享受,因为他已经悟到了——天籁。

有悦耳的歌声这个语句吗(你在用天籁形容美妙的歌声吗)(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