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

怎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1)


文 | 涂灵子

编辑 | 职场蛙


早上到了办公室,打开手机,刷一下朋友圈,打开电脑,起身接一杯热水,再上个卫生间,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啥正事也没干,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如果是的话,我猜你肯定是经常加班的一员。


有句话这样说:会工作的人,工作能力强,往往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会工作的人,工作能力弱,时常晋升无门。


同样的时间上下班,同样的工作环境与平台,为什么工作结果却天壤之别呢?


说到底,还是工作能力的问题。


我们都希望自己“工作能力出众”,以下几个实用的小tip,助你升职涨薪!


-01- 想要提升工作能力先提高工作效率


① 两分钟原则


两分钟原则值得是,凡是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立刻去做,不要犹豫。


比如:


l 加微信加QQ加电话号码,随手添加备注名,以免下次想破脑袋也找不到

l 物品(比如剪刀、便利贴)用完之后,随手放回原处

l 想提醒同事带合同,立刻打开手机打电话或发信息

l 想要喝水,立即拿起杯子喝。。。


② 5分钟原则


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将今天的工作任务,根据轻重缓急一条条列出来。


执行的时候,先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每完成一项,将清单里相应的任务划掉,给自己增加成就感与满足感。


清单的任务完成,一天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果断放下那些看似“重要”的,还没有完成的任务,关机,下班,享受自己的个人时刻。


③ 随手记录原则


在任何时候,有任何想法、灵感。


比如一件可能在写文章时能用到的小素材,


一个可能可以解决前几天某个工作难题的思路,


下班后要给女朋友带个鲜奶蛋糕等等。


随身备个小本子,将这些全部随手记录下来。


大脑就好比电脑,存储的东西越少,运行的速度就越快,工作效率自然越高。


-02- 想要提升工作能力先学会反思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过去,我们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与思考可能要一个月,甚至半年,这其中有很多生活中可以提升的细节、那些宝贵的经验白白被我们浪费了。


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提到“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这其实揭示了我们总是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动的事实。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经过思考后才做出决定,我们可以不假思索,我们可以通过直觉来处理事情。


怎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2)


比如我常常苦恼于不会拒绝同事,每当同事要我帮忙做事情的时候,我的大脑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自己有没有时间与精力就“随口”答应了。


再比如,我在给boss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急于表达”,不去理解boss所问问题的背后含义,对于boss的建议,总是习惯性地作出“抵触”。


当我做出这些不当行为之后,我又经常会苦恼于为何做事、说话不经过大脑。


怎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3)


如何修正这些“习惯性假设”,从而让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答案是:通过反思、总结出应对这一类事情时的正确反应,并在之后反复实践,便可以解决。


反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反思的重要途径是写反思日记。


我本人以前写过很多次的日记,但每次决心要坚持写时,一段时间之后便无法坚持。


我以为是我的记录载体有问题,于是从纸质日记转移到电子版的“备忘录”、 “吾记”,再到之后的“印象笔记”。


换过多个“平台”,我仍然不能坚持写日记。


偶然读完《好好学习》这本书后,才发现有问题的并不是日记“载体”,而是我写日记的方法有问题。


以前,我写的日记偏向于“记录”,类似流水账。


每天的生活模式都差不多,并没有很大的“波澜”,于是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的日记已经没有新鲜的素材了,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差不多,没有记录下来的价值,遂放弃。


缺乏了对事件的剖析与深入反思,思考只是停留于事件的表面,自然没有可以记录下来的意义所在了。


我根据书中作者的提示,制作了我的晨间反思日记模板,包含以下内容,给大家做个参考:


(1)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表面问题是?实际问题是?我的错误假设是?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3)这件事给了你怎么样的启发?


模板看似很简单,但是我竟然觉得日记上有了很多可以写的内容!


为了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我给大家举个书中的例子:


1.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1)表面问题:搞不清 “做一个规划方案”和“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与同事发生意见不合。


(2)实际问题:如何从客户的角度探讨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场景还原:在XX项目的前期构思讨论中,我对项目的推进思路是“做一个规划方案”,而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


(3) 我的错误假设:认为“做一个规划方案”就是在“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


2.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我之所以会模糊这两个概念,一是没有以客户思维去审视整个项目的情况;


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仔细地听项目总监介绍这连个概念背后的区别。


3. 下次碰到这类事情该如何解决?


(1)调整情绪,不要因为提出的意见不被认可而恐慌。专注于解决问题,思考目前的状况到终点之间,需要现在的我做什么就可以,从而避免被情绪左右。


(2)审视矛盾:同事不认可我的建议,是因为我没有把同事的担心和我自己的问题关联在一起。


(3)找共同点:试着按照“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找到之前思路的漏洞,试着与同事就该项目思路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你看,如果每天深入反思一个事件,通过总结出应对这一类事情时的正确反应,并在之后反复实践。


当再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我们就能修正错误的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很多人觉得每天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写“反思日记”。


那我想说,连反思的时间都没有,正是“工作能力差”与“工作能力强”的人之间的差倍所在。


-03- 想要提升工作能力先学会“读书”


读书(或者说,学习)的本质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所有的决策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来的。


所以,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用更加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使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怎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提升工作能力)(4)


这一点大家可能很难理解,我来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读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后,我做出了如下假设:如果我能一年读完100本书,那么我在某个领域,比如我的专业技能方面肯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看完《好好学习》之后,我对以上假设进行了修正:如果我能一年读完100本书,并且结合书中内容不断进行反思与实践,那么我在某个领域,比如我的专业技能方面肯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多读书,还是有用的,它能帮我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认知与想法。


但是,读书快,不等于高效率。相反,读到“精彩处”,刻意让自己慢下来,有时候不失为一种更好的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率地读一本书呢?我们不妨试下以下方法:


① 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摘录名言,而是记录下那些读后使自己受启发的内容,以及写下这些启发与你的哪些经验相关。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新旧知识得到了联系,你的新知识在与你的旧知识的串联下得以被记忆,被运用,被内化。


② 不追求读完整本书。可以通过看目录以及序言来找到对自己“紧要”的内容,从而有重点的去阅读。当你发现这个“紧要”的内容需要你读完前几章才能理解时,你再去完成前面的部分。


③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这些真问题指的是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


三句话总结一下本篇文章:


要想提工作能力,首先要提升工作效率,包括三大原则:2分钟原则、5分钟原则以及随手记录原则;


其次要学会反思,学会利用模板去写反思日记,从而不断总结经验;


最后,还要学会“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个修正错误假设,提升决策质量的过程,读书快不代表高效率,“情”到深时,不妨慢下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