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

武昌古城,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0年),迄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

武昌城防图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兴对武昌古城进行拓建,前后历时三十年。拓建完成的武昌城方圆20里,分设九座城门和后来因张之洞修火车站而开的通湘门,共计十座城门。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不久即下令拆除城墙。上海《天民报》闻讯之后,遂对武昌“十门”逐一拍摄,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影像。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3)

武昌城的古城墙。

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沿东南西北顺时针方向看看武昌古城的十座城门: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4)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5)

忠孝门城墙(1914年摄)。从蛇山东面山脊上眺望武昌东城墙和忠孝门,城门和瓮城保存得非常完整。远处是奔腾不息的长江。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6)

忠孝门又叫小东门,是武昌城东侧的出入口之一。因城门外有祭祀先祖的“孟宗祠”和纪念岳飞的“忠烈庙”而得名。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7)

靠近小东门城墙内的景象。民居建筑多为平房,排列整齐,井然有序。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8)

宾阳门坐西朝东,俗称大东门,是武昌城东侧进出城的主要通道。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大东门都是第一个迎接日出的城门,故此得名“宾阳”。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9)

宾阳门有两层城门,分别是瓮城城门和主城城门。清末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在城内创设铜币局,为了方便运输矿石,修建了一条从积玉桥江边至城内的小铁路,小火车穿过宾阳门进入城内。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0)

通湘门。1896年10月,清政府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张之洞决定在宾阳门和中和门之间新辟一个门洞,称通湘门,取通往湖南之意,并在城门外建设了通湘门车站(即现在的武昌火车站)。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1)

中和门,后称起义门,位于武昌城东南方向。它因在辛亥革命中发挥出特别的作用而被保留下来。1981年,为纪念武昌起义七十周年在原址上重建。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2)

保安门。位于武昌城正南,与城北的武胜门南北相望 ,它连接着白沙洲码头,城外聚集着很多以经营竹木生意为生的湖南人。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3)

望山门。又名望泽门,在保安门和文昌门之间。1894年,张之洞在望山门外筹建了缫丝官局,不久,粤汉铁路总工厂、耀华玻璃厂以及白沙洲造纸厂等一批近代工厂在此建成投产。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4)

文昌门。早在明代便因周边人文荟萃而得名,门内有文昌阁、书院等建筑。清末时,文昌门外曾创办纺纱局和织布局等近代企业。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5)

平湖门。武昌城的西门,在武昌江滩平湖门水厂附近。平湖门外的制麻局和缫丝局、纺纱局、织布局并称为“湖北纺织四局”。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6)

汉阳门。是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座城门,因与汉阳隔江相望而得名,城门之外就是黄鹤楼(奥略楼)。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7)

建在黄鹤楼原址上的奥略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而拆除,时隔20多年后位置东移约一公里,在蛇山上重建了黄鹤楼)。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8)

汉阳门邻近长江江岸,是武昌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19)

图为:在汉阳门前盘查的士兵和进出城门的百姓。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0)

武胜门。是武昌城北侧的唯一城门,又称德胜门,也是十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因城外沙湖岸边草木茂盛,最初被命名为“草埠门”。城外是热闹的菜市场和码头,挑鱼卖菜的人们往来不绝,非常热闹。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1)

一墙之隔的城内城外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2)

进城赶集人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3)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4)

进城赶集人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5)

城内街景

武昌几大古城门(古城武昌城防图)(26)

城门楼下的繁华

(陈氏影音:根据《武昌志》和收集的相关资料剪辑整理,欠缺的部分待后期进一步完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