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深度跟修养:一个人为什么要追求和保持真诚

一个人的深度跟修养:一个人为什么要追求和保持真诚(1)

人为什么要真诚?

这个问题也许很好回答,因为这是一种价值观,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如此。但这种普遍解释的后面,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道理可以挖掘?《中庸》似乎触及到了这一命题。

《中庸》以大量的篇幅描述“真诚”,并用了一个词语叫做“至诚之道”,足见对于真诚之重视。

我曾于昨天的文章中写过,中庸之道的根基,便是真诚,今天这篇文章,再次谈及这个话题,顺便说说真诚与良善的关系,如何真诚,真诚的价值及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等等。

第一,人为什么要真诚?

“唯天下至诚,未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真诚,就能发挥万事万物的特性,保持真诚,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一个人的天性,也即是一个人的潜力。

一个人的深度跟修养:一个人为什么要追求和保持真诚(2)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句话更厉害,真诚是上天的道理和属性,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和规则,这就说明真诚是客观而真实的存在,是一种规律,追求真诚,不过是按规律办事而已。自然界的规律和属性如此,你唯有认知它掌握它,遵循于它,你的价值才可以无穷发挥。

有的人天生真诚,有的人后天通过教导变得真诚,总之都该回到至诚之道上来,这便是“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处不仅说明了人不管先天后天,都应该真诚,还说明了真诚者明理,明理者真诚的道理。越真诚,越聪明,越聪明,越真诚。

第二,真诚与中庸之道的关系

既然《中庸》花了大量篇幅描写真诚之道,说明中庸之道与真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我的观点是:真诚乃中庸之道的根基。

一个人的深度跟修养:一个人为什么要追求和保持真诚(3)

何以见得呢?请看这句话:“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定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的法则,就是一个“诚”字,天地本身不可能有两个,但其生成的事物却有千万。这是说,一切皆由真诚而发,作为中庸之道,自然也在其列。

再看另一句话:”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翻译过来就是说:真诚是自我完善的,道也是自己运行的,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脱离了真诚也就是没有了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天地本性固有的德行(这里指仁和智),是将自己与外界沟通起来的准则,所以,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心怀以诚,即是中道。

一个人的深度跟修养:一个人为什么要追求和保持真诚(4)

这里牵扯到三个概念:真诚,仁,智。真诚生发了仁,这是对自身而言的,因为真诚,所以仁慈,成己,仁也,其实也不单单就仁慈来理解,也可以说是自我完善的最好状态;而智,是对外界联络时,发生联系时所用的方式,因为既要完善自己,也要完善外界,智便是与外沟通时的策略。而心怀以诚,是这一切的基础。

第三,真诚的原点很小,但它却可以发展得很大

诚者,天地之道,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真诚是天地之道,天地不是两个,只有一个,但是其生出出来的事物却可以很多很多。这很显然是说,真诚,是一个原点,其中可以派生出很多良好的品性和成就。

一个人的深度跟修养:一个人为什么要追求和保持真诚(5)

天地,自小处看,就是一点点亮光,一小撮土,但从大处看,天无边无际,包纳日月星辰,俯瞰万物,地厚德载物,山川河流都容纳在它的怀抱里。山,往小处看,是一块小小的石头,往大处看,是高大无比、草木生存、动物栖息的场所,水,往小处看,是一勺之多,待到它浩瀚之时,碧波万顷,蛟龙鱼鳖皆在其中,可谓何其大也。

真诚的小,和真诚的大,通过这些比喻,可以看得一目了然。

第四,至诚之道使我想到: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融合

真诚与中华文化的基本理念之间,有何关系?

前面说了,诚,仁,智,是三个统一起来的概念,是中庸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庸之道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那么从至诚到中华文化之间,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关系。

因为诚,所以良善,因为良善,所以仁,因为仁,不仅仅考虑自己,完善自己,还要兼顾别人,完善外界,这便是智,要把这一切都做好,融合二字,一定是用得着的。

所以,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融合。

一个人的深度跟修养:一个人为什么要追求和保持真诚(6)

请看这一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事万物一起发展,不要互相伤害,共存、共融,也共荣,多好,道理不同没关系,互不冲突就好。这便是中华文化基本思想的生动诠释。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世界文化融合的路径,也是中华文化给予人类的一种智慧,我们的文化,其实给出了一个至少是文化领域融合的最佳方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