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

“叭”

这一声响立即引起了周总理警卫员的注意,此时周总理正在汽车上思考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南京谈判,早在几天前,他接到毛主席委托的任务,让他前往南京再度与国民党政府商议合作事宜。

为了保护周总理的安全,随行的警卫员将近有30人,这些都是军中好手,在听到这声响动后,纷纷坐直了身子,其中警卫员刘久洲回答:

“像是放羊人的鞭子声。”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很快就有战士反应过来,这里并非是平原,十里不见一户,荒郊野岭的怎么可能有放羊人呢?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

烈士陈友才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说的话,在这个战士刚刚说完,一阵密集的枪声再度传来,很明显,这是有敌人在此伏击!

警卫员们明白,今天这将是一场硬仗,尤其是车上还坐着周总理,一旦发生意外,那么对于我军,对于党中央,都是最为重大的损失。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按理说周总理的出行应该是我军的高度机密,而为何敌人却如同事先知道一般在此伏击?如果说是巧合,这未免也太巧了吧。

在周总理脱困后,一向温和,甚至在遇到困难时也有说有笑,不打击士气的毛主席也震怒了:

“查!全面彻查!”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2)

行踪暴露,周总理遭遇刺杀

行踪暴露,敌人密谋

1937年4月25日,身在延安的周总理准备再度前往南京商议国共第二次合作,可显然,国民党政府并不想和谈,而是想撕毁协议,继续与我军斗争。

殊不知这一秘密行动,被延安的特务冯长斗得知,只要在半路拦截周总理,那么他便无法前去和谈,并且对于我军也是一次重大损失。

得到周总理出行的确切消息后,冯长斗立即将这个情报汇报给了流窜于延安附近的,以姬延寿、李青伍为首的土匪。

这些人并非是普通的土匪,而是均与我军有些过节,在1934年时,我军曾将他们收编为当地突击队,但在国民党的拉拢下,他们纷纷脱离部队再度上山为匪。

由于这些人本就匪性难改,再加上有国民党的暗中支持,于是我军决定出兵剿匪,但由于敌人率先得知,最终虽然歼灭了大量匪众,但却让匪首得以逃脱。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3)

这下匪首便记恨我军,但也学聪明了,从不进行大规模的暴乱,一直在延安附近流窜,经过数年的发展,匪众也到了200多人。

在得到周总理的准确行动路线后,李青伍当即召开土匪大会,让其他头目纷纷参与其中,考虑到周总理对我军的重要性,以及对土匪的威慑性,为了避免匪众激动导致走漏消息,李青伍对外则是宣称打劫过路商队。

一场针对性极强的刺杀就此展开,而准备前往南京的周总理并不知情,在警卫员的护送下,他们于4月25日上午从延安出发前往南京。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4)

展开交战,异常激烈

与周总理一同随行前往南京谈判的还有红军副参谋长张云逸、军委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陈友才,以及其他警卫战士,一共有30多人。

在离别前,他们还有说有笑,因为这次任务是护送周总理,等回来后,肯定可以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一番,为了保险起见,周总理与司机坐在驾驶室,警卫员坐在后方。

在途径劳山时,因为当时的公路并不完善,所以一路都很颠簸,而因此大家都放松了警惕,殊不知危险正在悄然降临。

信号声过后,早早埋伏于此地的匪众纷纷拿出武器进行射击,因为事发突然,车队中的第一辆车的轮胎被敌人射中,被迫停下,周总理立即命令全体士兵,迅速下车对敌。

敌人有200余人,但我军只有30余人,并且敌人在暗中,而我军在明处,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场有针对性的刺杀,一定要保护好周总理!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5)

周总理遇袭(电视剧剧照)

并且因为准备仓促,再加上敌人已经进行了一波射击,我军不少战士都牺牲或受伤,在看到这样的情况后,这些匪徒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迅速从暗处走出,开始进行冲锋。

此时情况万分紧急,虽然目前还在延安,并且枪声能引起根据地战士的注意,但等他们支援到来,还需要不少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如何渡过,成了大问题。

越是情况危急,周总理的专用警卫员陈友才越是冷静,在反击敌人的同时,他发现敌人全都在左侧埋伏,右侧作为一望无际的森林,他们并没有设防!

抓到这个机会后,陈友才迅速向周总理汇报了情况,得到同意后,由其他人警卫员带领周总理从右侧突围,剩下一部分负责吸引火力,掩护周总理撤退。

眼看我军正要从薄弱处突围,土匪们一时间冲得更加起劲,留下来阻击敌人的陈友才也面临更大的压力。

但他没有丝毫的慌乱,一边在汽车掩体后指挥,一边趁机击毙敌人,在看到与周总理穿着一样衣服的陈友才时,敌人便以为他就是周总理。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6)

周总理照片

替身壮烈牺牲,周总理突出重围

当陈友才发现敌人射向周总理、张云逸副参谋长的子弹渐少,而自己这边子弹更密集时,他明白这是敌人误以为自己是周总理,此时的他,尚且有逃命的机会,可一旦被敌人发现,周总理等人便会再度陷入危险当中。

陈友才在这危机时刻明白,只有自己才能够代替周总理,只有自己才能换来周总理的安全撤退,于是他连忙指挥战斗,既然敌人将他误以为周总理,那就来一个以假乱真。

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并没有奇迹的发生,尽管被敌人射中,但陈友才始终不曾倒下,直到看到周总理等人彻底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才倒在血泊之中。

在清理战场时,敌人在陈友才的口袋中发现了周总理的名片,再加上两人身穿一样的衣服,以及差不多的外貌,他们自以为完成了任务,便没有再度追击。

也正是在陈友才等人的掩护下,周总理一行人成功突围,随后一路直走,直到看见了我军前来支援的骑兵连,在看到骑兵连后,周总理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用管他,快回去支援陈友才他们。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7)

可结果却是在杀害了陈友才等人后,这群歹徒自以为完成了任务,随后纷纷逃离现场,等骑兵连赶到之时,早已没有了踪迹。

看到骑兵连带回来的一条毛毯后,周总理泪流满面:

“友才是替恩来死的,永远也不能忘记他!”

这个毛毯正是陈友才的贴身之物,此时上面已经沾满了鲜血,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也是为了纪念陈友才烈士,周总理将其收藏,该毛毯现仍存放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中的朱德和周恩来的会客室里。

在这场遇刺中,陈友才为了掩护周总理的性命,哪怕明知留下来十死无生,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后面,为其他人的撤退,成功拖延了时间,是当之无愧的烈士,是英雄!

而作为周总理的警卫员,这其实并非是他第一次救下周总理,早在此前,他就多次帮助周总理脱离险境。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8)

陈友才:合格的警卫员

1929年,在陈毅的介绍下,陈友才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最早一批的红军,陈友才展现出了红军的特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将革命延续到底。

自加入红军后,陈友才便负责通讯工作,凭借着出色的个人能力,陈友才多次顺利完成任务,除了通讯工作外,陈友才的作战能力也是非同一般。

长征途中,在前往昆明的道路上,陈友才等人成功的伏击了敌人,并且战果颇丰,缴获了汽车一辆、军官和汽车驾驶员各一人,还有敌人手中的云南地图。

当时部队进入云南境内,因为人生地不熟,走了不少弯路,最需要的就是当时的地图,当得知陈友才缴获了云南地图后,毛主席非常高兴:

“我们正为没有云南地图而忧愁的时候,敌人就送上门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长征路上的陈友才,不仅要负责自己所部与其他部队的通讯,还要时常参与到战斗当中,与此同时还要保护首长们的安全,工作虽然繁重,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声累,永远都是随叫随到。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9)

1935年,陈友才负责担任周总理的警卫工作,当时周总理身患重病,陈友才便想尽一切办法来照顾他,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周总理成功跟随部队抵达陕北。

次年2月,红军东征,周总理作为领导之一,负责在后方指挥工作,没曾想在后方的他们还是遭遇了国民党的军队,且他们目的明确,就是为了袭击周总理。

在掩护周总理撤退的同时,陈友才指挥战斗负责跟敌人交火,在我军的持续压迫下,敌人只好全面撤退,就在大家放松警惕,打扫战场之时,突然一个国民党士兵从石头后跑出,拿着手枪,瞄准的正是人群中的周总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友才不经过思考,直接纵身扑到了敌人身上,伴随着两声枪响,陈友才和敌人同时开了枪,虽然成功击毙了敌人,但因为事发突然,陈友才的大腿也被对方击中。

尽管大腿负伤,陈友才还是忍着疼痛前去追击敌人,此后每当周总理在危险的环境中时,都有陈友才的身影,当时几乎达成了一个共识:要见周总理,先过陈友才。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0)

为了更好地保护周总理的安全,再加上大家私下里都说他跟周总理有着几分的外貌相似,于是陈友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每次周总理穿什么衣服,他便穿什么衣服,这样可以迷惑敌人。

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有效的,但代价是惨痛的,如果有一天他身上的衣服发挥了作用,那么也必然是他面临危险的时候。

在得知周总理被敌人袭击时,毛主席一改之前的从容,他慌忙地来到指挥室,让相关部队一定要快速出动,一定要救回周总理。

虽然最终周总理突出重围,但看到阵亡名单后,毛主席彻底震怒了!不管是陈友才还是其他战士,今天上午刚离开根据地时还有说有笑,现如今却都身体冰凉,他表示:

“全面彻查,给全党同志、全军将士、延安人民、全国人民一个交待!”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1)

彻查风波,真相大白

红军陕甘宁边区保卫科兼侦查科科长谢滋群临危受命,在他担任侦查工作以来,谢滋群侦破过许多大案、悬案,让他来调查此次案件,可见上级领导对这个案件的重视。

因为当时信息并不发达,所以起初大家并没有将这次遇袭事件与土匪联系到一起,都在潜意识中认为,虽然两方关系不好,但他们应该还没有胆子大到袭击我军主要领导人的地步。

为了尽快抓住凶手,谢滋群等人连续召开会议,分别分析哪些人有作案动机或者是嫌疑,在几番会议下来,大家均将张国焘列为怀疑对象。

因为在前几天,红四方面军著名战将何畏叛逃,经过情报显示,何畏叛逃后曾在劳山出现,而劳山正是周总理遇袭的地点。

何畏曾是张国焘的追随者,如果此事真的是何畏做的,那么张国焘或许就是那个暴露行踪的人,在思考过后,谢滋群等人当晚就来到了张国焘住处。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2)

何畏

但在经过一整夜的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发生了误会,不管是在场证明还是其他,张国焘都没有问题,但这也让调查断了线索。

谢滋群明白,此事不能拖延,现在全党上下都在看着自己,如果抓不住凶手,那如何对得起牺牲的烈士?

最终谢滋群想出一个办法,既然不能从内部得到线索,那就从外部来,延安这么多群众,肯定会有人知道的,于是谢滋群让战士们走到群众中去,通过同吃、同住等方式来获取信任。

只能说谢滋群不愧是侦查科科长,这一举动确实取得了线索,在群众李老汉的回忆下,他当天在附近砍柴,结果看到土匪大量出动,粗略估计要有两百人,他们移动的很快,不知道去做什么。

这下事情算是有眉目了,原来凶手或许是被他们忽略掉的土匪,但两者井水不犯河水,土匪为何突然袭击,并且是如何得知情报的呢?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3)

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消息,几位同志便伪装成土匪进入匪窝,在几天的打探下来,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周总理的行踪并非是内部人员泄露,而是敌人的特务冯长斗一直潜伏在延安当中,,一有情况就立即汇报,这下周总理的行踪才被他们所知晓。

当得知冯长斗还在延安时,谢滋群下令,迅速逮捕敌特冯长斗,此时的冯长斗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等发现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元凶之一冯长斗就此落网。

本以为这是一个硬骨头,我军战士都在想如何让他说出实情,结果在审问下,怕死的冯长斗直接全部交代,将事情一五一十全部讲了出来,至此,周总理遇袭案彻底水落石出。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4)

血债血偿,害人者,终遭报应!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在抓住冯长斗后,我军并没有立即进行判决,而是谢滋群先是向上级请命,希望可以给他一支部队,为牺牲的烈士报仇。

如今罪魁祸首已经知晓,战士们都是憋着一口气,在自己的地盘被敌人袭击,还是准备行刺周总理,这如何能忍?之前不知道谁是凶手,如今知道了,自然不会放过。

在上级同意后,谢滋群带领部队开始准备剿匪工作,因为这次剿匪意义非凡,谢滋群特意申请了大量部队,如果选择逐一击破,很有可能让其他地方的土匪头目逃跑,于是这一次,他准备来一个瓮中捉鳖。

在多个部队的紧密配合下,我军成功将土匪合围在包围圈中,并且成功活捉了匪首李青伍、姬延寿等人,对于这些杀害我军战士的凶手,没有容忍一说,唯有枪毙!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5)

在处决了其他匪首过后,冯长斗也被押向广场召开公判大会,起初大家还不明白冯长斗犯了什么罪,但当他们得知就是冯长斗将消息传递给土匪,导致周总理被袭击后,群众纷纷表示,应该用石头砸死这个罪人!

冯长斗他们不知道,但周总理他们是知道的,平易近人,遇见大家,都会打声招呼,有困难从来不会吝啬帮忙,这样的好人,大家都记在心中。

可惜的是,罪人虽然已经伏法,但烈士却不能复生,就因为他们的一时歹念,导致我军多名战士彻底倒在了劳山下。

在劳山事件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在延安南门外的操场举行追悼大会,悼念在劳山遇害的烈士,追悼会结束后,他们的遗体被安葬在延安宝塔山腰。

对于陈友才的牺牲,周总理一直深感自责和悲痛,不仅多次回忆陈友才,还常常念叨:

“陈友才是个好同志,我们现在一提起他的牺牲,就觉得很难过,我们是经常想念他的。”

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周总理延安遭遇刺杀)(16)

1976年,在周总理离世后,工作人员从他的口袋中找出了一张发黄的照片,上面正是周总理与陈友才等人的合影,只见照片背面有周总理生前写下的八个大字:

“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一面是敌人的进攻,一面是撤退的道路,这生死抉择间,陈友才选择了死,将生留给了战友,用自己的前胸,坦然面对敌人的子弹,从而让自己背后的战友,可以成功突围。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建造了一个新的长城,从而换来和平的现在,如今沐浴在阳光下,可千万不要忘了,这都是先辈们努力来的结果啊!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